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中国兵书圣典孙子兵法中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翻译过来就是说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西楚霸王项羽,不爱读书,只看了个大概,带着2万人玩了个“破釜沉舟”,把20万秦军玩死了;兵仙韩信也没怎么读过兵法,在井陉口,带着3万新军也完了个“背水列阵”,也玩死了20万赵军;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得意门生马谡熟读兵书,带着2万蜀军,也玩起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被张郃带着3万魏军玩死了。同样的玩法,不同的结局——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玩得转的。玩得好的,千古留名,玩不好,直接玩完。

作为兵家鼻祖的孙子既然这么说了,也有后人有意无意的照做然后成功了,这就足以证明孙武没有瞎说。可是项羽不爱读书,韩信不屑读书,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也和孙武的想法不谋而合,都大获全胜,而且还是以1:10的比例打赢;偏偏熟读兵法,还学以致用的马谡,以相当的兵力,统率着诸葛亮练出来的无敌步兵却惨败敌手。这其中的道理究竟在哪?

一、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

首先说说项羽的破釜沉舟。这一战是在项羽的叔父项梁被章邯击败后,项羽为了报仇而在巨鹿与秦军发生的决战。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详细描述了这场战争的过程。由于义军中最能打的项梁兵败被杀,诸侯畏惧秦军,不愿初战。项羽报仇心切,于是带着楚军渡河,渡河以后,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在这种有死无生的决心和项羽的身先士卒之下,楚军人人以一当十大败秦军。这一战,项羽能赢,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一是楚军主帅刚死,士气低落,人人悲愤。在项羽的带领下,皆遇报仇雪耻,在这种时候,每个士兵其实都是拼命去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战神项羽,项羽身先士卒,勇猛无敌,且作战理念超前,是不世出的天才。有这两点原因,楚军才获得了大胜。“哀兵必胜”,上下同心,破釜沉舟完美的演绎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背水破敌的井陉之战

再来说说韩信的背水破敌。韩信带着3万新军去攻打赵国,赵国有20万大军,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韩信力排众议,带领新军背水列阵,正面抵抗赵军。最为关键的是,韩信在正面与赵军死战的同时,早已偷偷安排2千奇兵偷袭赵军大营。这2千奇兵偷袭成功后,将赵军大营插满了汉军的旗帜。在正面的部队都没有退路,且得到了已成功攻破赵军大营的消息,于是更加拼命死战。在这种情况下,赵军人数虽多,却也没法正面击破韩信。在得知大营被汉军占领以后,赵军方寸大乱,韩信乘机反攻。赵军无心再战,一败涂地。

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韩信背水列阵,没有失败。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韩信的背水列阵,是事先安排好了奇兵,正面只需要抵抗一段时间就能得到奇兵的配合。韩信成竹在胸,奇正相合,是极高明的战术。另一方面,韩信领兵,组织有序,进退自如,能够稳住军心。韩信的胜利,是因为战术指挥碾压敌方,且战术的执行力为百分之百。

三、生搬硬套的街亭之战

最后再说下马谡的街亭之败。街亭之战,马谡舍弃了诸葛亮“当道安营”,抵挡张郃的命令。而是放弃水源,主动将自己置于死地。趁高破下,势如破竹,马谡觉得以自己的战术,能够完败张郃。这里,马谡一方面学习了孙子兵法,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做法,先占取制高点,然后打败敌人。可惜的是,马谡的对手是名将张郃,是一个令刘备都非常忌惮的名将。他并没有着急进攻马谡,而是直接切断了山上的水源,并进行了围而不攻。马谡领兵攻击张郃,张郃坚守阵型,马谡再第一波进攻中受挫。再之后被围困数日,因为断水而军心打乱。张郃乘机进攻马谡,马谡无力稳住部队,大败而逃。

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兵家的高端玩法“背水一战”不是谁都能玩的,玩不好可是要死人的

马谡的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顾时间,不顾地形,不顾对手,仅仅生搬硬套兵书。第一次冲锋确实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可惜马谡并不是项羽,蜀军也不是非要和魏军拼命。马谡对于客观情况全然无视,仅仅希望一战击败张郃,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他若不败,那就真的是天理难容了。

“背水一战”确实有奇效,但是用起来也要慎重。要是简简单单,将自己置于死地就能打赢战争,那名将也太容易出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得好,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教条主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灵活运用书本和经验,根据客观情况制定对应的办法才是真正的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