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黑鏡》是無可超越的神劇。種種基於人工智能與社交網絡的科技反思,細思極恐地讓人不免倒吸冷氣。

2018年年底,Netflix 放了一個具有歷史裡程碑意義的大招,讓全世界的觀眾都沸騰了——《黑鏡:潘達斯奈基》。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又一次突破了它自己,這次玩的是交互式體驗,你必須在Netflix上在線觀看這一集,不能離線下載,沒有進度條。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在觀看的過程中,屏幕上隨時都會跳出兩個選項,讓你來決定主角下一步的行動,而每一步的選擇,都會影響故事不同的發展。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故事講的是在1984年,一名幼年喪母的程序員Stefan,想要開發一款由小說《潘達斯奈基》改編的遊戲,這個遊戲也是交互式的,玩家只需要一直進行二選一,就可以讓遊戲發展下去。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Stefan的這個創意贏得了遊戲公司的賞識,老闆讓Stefan把遊戲做出來。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但在編寫遊戲的過程中,Stefan漸漸陷入幻覺,掙扎於喪母的悲慘過往,埋怨父親,因為是他藏起了Stefan的玩偶,才導致當年母親錯失一班火車,坐上了下一班脫軌的火車。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更可怕的是,Stefan受到了小說《潘達斯奈基》的嚴重影響,因為這本小說的作者,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越來越懷疑自己受到了惡魔的控制,失去了自主選擇的自由意志,最終發瘋,謀殺了自己的妻子。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Stefan也陷入了跟小說作者同樣的懷疑中,並且一步步邁向深淵……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觀眾幾乎是從一開始就需要不停選擇了,小到Stefan早飯吃哪個牌子的麥片,在公交車上聽哪一盒磁帶,都需要你來決定,但這些選擇對於後續的劇情有什麼重大影響?好像也沒有。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等到Stefan去遊戲公司跟老闆講了自己的創意,這時候觀眾就要為Stefan作出更重要的選擇:接不接受老闆的邀請,在公司組一個小分隊,一塊兒趕工?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這時候我感覺主創很懂得觀眾的心理,包括演員的表情也是一臉期待,於是你會本能地選擇接受,但這條路徑很快就會被打臉,告訴你行不通。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直到這裡,兩個選項之間還有對錯之分,但馬上,劇情就開始反套路了。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當Stefan因為創作瓶頸而去見他的偶像Collin時,兩人一起嗑藥,Collin告訴他,世界上有無數個平行宇宙,所以就算在這個世界上死了,在別的宇宙中肯定還有一個Collin活著。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於是Collin帶Stefan到陽臺上,讓他,也就是讓觀眾選擇,必須要有個人跳下去,是Stefan,還是Collin?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這時的選擇對觀眾來說有了道德上的煎熬,而不管選哪種,劇情都是黑暗的,選Stefan就是game over,選Collin,就是更為詭異的發展。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據Netflix的負責人介紹,主要的結局有五種,而這五種結局無論哪一個,都不是所謂的好結局。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只不過《黑鏡:潘達斯奈基》把修正的主動權交給了觀眾。但主動權真的在觀眾手裡嗎?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結局是有限的,觀眾也只能在編排好的故事節點進行選擇。觀眾以為自己在操控主角,實際是在被 Netflix 操控著。

讓人細思極恐的《黑鏡》,又回來了?

就像所有的現代消費騙局一樣,看似給你選擇的自由,實在卻在縮小你能選擇的空間。電影本應承載的豐厚情感與影像魅力,浩瀚無邊的敘事空間給人無窮的想象與暢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