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小曲子”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大多用棍棒同子女们交流;父亲同时又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抚养了从小失去母亲的弟弟、妹妹们,又拉扯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父亲还是个异常聪明的人,他心灵手巧,勤学好问,不仅会做皮匠活、木匠活等手工,而且还能讲述许多历史典故,最使人敬佩的是能自弹自唱许多小曲子剧目,在当地颇有名气,乡亲们每逢办喜事,都少不了邀请父亲前去哄房,因此父亲被当地人尊称为“唱家子”。

在父亲的生活里,永远离不开“小曲子”。

无论春种多么忙,秋收多么苦,只要有空闲,就能听到父亲的三弦声;无论夏日多么暖,冬天多么寒,只要回到家,就能听到父亲唱的“小曲子”。

父亲高兴的时候,三弦如同七月的太阳,能灼干你忧伤的泪珠;父亲也有忧愁的时候,这时的三弦声就像二月的河水,能冰透你放纵的骄傲。

唱曲子离不开三弦

听到别人弹三弦,父亲心里痒痒的。买一把三弦,要一只骆驼那么贵。诱人的三弦,该死的三弦。做一把三弦就省下了本来就没有的骆驼。

父亲与“小曲子”

父亲如获至宝,无时无刻都在摆弄着自己做的三弦。弹着、唱着、学着。

学会了第一首曲子

“正月里采花无花采,

二月里采花花也未曾开,

三月里……”

很快,学会了“蜜蜂采花”,极美,自我感觉良好。紧接着,“绣荷包”、“李彦贵买水”、“大保媒”等都不在话下,如同以前就会。

不知疲劳的 “唱家子”

偶然有一天,父亲接到“同行”的邀请,前去参加当时唯一的正规“表演”— “哄房”。从此,走进了“高文举与张梅英”的悲欢离合和“张连与四姐娃”的恩恩怨怨。时而忧伤、悲痛催人泪下,时而欢乐、高兴令人振奋。一时间,“唱家子”的美名不胫而走,好兴奋!

于是,方圆几十公里的人家慕名而来,凡是娶媳妇的人家都少不了请父亲一班人前去“哄房”。即便是一连唱上两三家,也不觉得疲劳,有时甚至唱到天明才罢休。

于是,在放牧的草地上,在劳作的田间地头,在紧张的木匠工房里,父亲走到哪里,“小曲子”就跟到那里。

“小曲子”

“小曲子”即以三弦、板胡、二胡等组成的乐队加上演唱的人,从《秦腔》、《碗碗腔》的素材而来,到《花亭相会》、《张连买布》的形式而去;从《眉户》、《花儿》、《山歌》的曲调入手,在《采花》、《正月到十五》里进行渲染。这种独具风格,独领风骚的演唱形式,在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的当时,几乎占据了城镇、乡村的偌大个“舞台”。

“唱家子” 和“弹家子”

人们很看重“唱家子”和“弹家子”。“唱家子”要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纯熟自如、如数家珍。“弹家子”要弹得准确清晰、干净利落。

父亲与“小曲子”

大凡“唱家子”和“弹家子”都有各自的联系。他们被邀请到“上炕上”坐下,享受着“特殊”的晚餐。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烘托出年青人新婚的急切;又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催促下老人们激动的泪花。

他们从不要报酬,从来都是无私的奉献。但却每每领略到乡亲们一缕缕由衷的情和一颗颗感激的心。


“曲迷”们

结婚的季节,大多集中在正月或者秋天,但不论秋季的蚊蝇怎样恼人,还是初春的寒气多么逼人,都奈何不得“曲子迷”们。天冷的时候,他们人挨人挤在门口就能取暖;而天热时煨几块牛粪在旁边能驱除蚊子,同时自己也尝到了被熏的滋味。尽管这样,也要坚持到“唱家子”们唱完最后一曲,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父亲与“小曲子”

他们一样为“张连”的泼皮而叫好,为“张梅英”的遭遇而叹息,为“五哥放羊”没有棉衣而担心,为“奴家”担水“尖底子”桶而生气。

父亲的三弦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然而最最宝贵的莫过于那把三弦。青杠木的“担子”山羊皮的“头”。它是父亲用一颗滚烫的心雕刻而成,它抒发过父亲高兴时的愉悦,也驱逐过父亲烦恼时的忧愁。它记载着父亲的喜怒哀乐,铭刻着父亲一生的坎坎坷坷。噢!父亲的三弦!

父亲没有“走”

值得庆幸的是,哥哥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在父亲生前,竟录下了一部分父亲自弹自唱的“小曲子”。每每听到那精准、清晰、委婉动听的三弦声,就好像身临其境;每每听到那高亢有力、扣人心弦的小曲子声,又仿佛回到了昨天。“小曲子”永远回荡在我们耳边,父亲也永远没有走。

珍贵的遗产得到了传承

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亲高超艺术熏陶的我,亦喜欢小曲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八十年代,就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和整理了近百首巴里坤小曲子。 2007年3月“巴里坤小曲子”被选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又被选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月由我主编的《巴里坤小曲子》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8月11日,我“在新疆首届乡村艺术节暨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新疆曲子大赛’中荣获‘十佳演员奖’”,2013年7月19日,陈雷(本人的儿子)“在新疆第二届乡村艺术节暨呼图壁第二届新疆曲子文化节地州新疆曲子大赛中荣获‘十佳演员奖’”,2012年我被批准为哈密地区级新疆曲子传承人。父亲在天之灵得到了些许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