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導彈能打飛得快的飛機,卻難打跑得慢的航母?

專注液壓


額,這個問題怎麼理解起來怪怪的,不能說導彈難打跑得慢的航母吧,如果航母只有單獨的個體,沒有眾多帶刀護衛守護的話,你看看反艦導彈打航母容不容易?單獨的一艘航母,速度慢,目標大,對於反艦導彈來說,其實跟活靶子沒什麼區別,但是,航母都不是單打獨鬥的,人家是以一個編隊的模式進行作戰,大概如下圖所示:


一個航母編隊裡面有著驅逐艦、巡洋艦、護衛艦、潛艇、艦載機等海空一體化的作戰裝備,而航母就在這些帶刀護衛的重重守護之下,位於最中心,如果一個航母打擊群進入戰時狀態的話,那麼整個編隊展開來可以覆蓋方圓數百公里,艦艇與艦艇之間的距離都在十幾公里甚至數十公里以上,所以,一般的反艦導彈想要打航母的話,難度確實不是是一般的大,為什麼這麼說,有這幾點原因:

首先是射程有限制(軍艦雷達、直升機雷達、預警機雷達等探測距離這裡先不討論了),反艦導彈射程其實受制於很多因素,如果僅僅依靠戰艦以及艦載直升機的雷達,那麼反艦導彈射程不會超過200公里,如果有預警機支持,那麼在中繼制導的幫助下,反艦導彈射程最遠可達500公里(比如反艦巡航導彈就需要中繼制導),如果衛星能發現航母的情況下,使用反艦彈道導彈可以在上千公里外對航母造成很大的威脅;其次,除了導彈的射程以外,航母編隊強大的防空能力你要考慮,你的導彈打出去很大概率會被攔截,你的預警機、直升機等也要注意別被對方的防空導彈、航空兵給打下來。

因此,如果是正常的海戰,想要利用反艦導彈打擊航母,那麼己方艦隊可能突破航母編隊1~2重防護圈(外圍的驅逐艦、潛艇等先幹掉),然後使用飽和攻擊,也就是幾十上百枚導彈砸過去,不然僅依靠一兩枚導彈,妥妥的被攔截,然後保證有預警機中繼制導的情況下,使用空射巡航導彈等遠程反艦導彈對航母進行打擊,這樣的話,你的導彈就有可能擊中航母,不過這種可能性還沒被攔截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平時所說的反艦導彈,目標基本上都不是人家的航母,而是各種編隊艦艇以及艦載航空兵,只有先把他們幹掉,才有機會直接打擊航母,不然還是洗洗睡吧,用彈道導彈打的命中概率更高!


所以啊,除了使用彈道導彈直接打擊航母以外(前提是能提前發現航母的位置),普通的反艦導彈想要打航母真的很難,這跟空戰不一樣,飛機面對導彈的鎖定,除了釋放一些干擾之外,就沒什麼其他的防禦手段了,跟導彈比機動性?想多了,等戰鬥機飛行員能隨隨便便承載30個G的過載再來說機動性吧,不然所謂的機動性在導彈面前跟尬舞沒什麼區別,被導彈鎖定的戰機,gg的可能性遠大於擺脫導彈!


哨兵ZH


如今主流空空導彈,艦空導彈,地空導彈的速度已經超過了3馬赫,美國的“標準”6攔截彈的最高速度已經達到了4馬赫以上,射程300千米。對付各種飛機的黑科技層出不窮,但面對航母,基本上只能靠一個:依靠大量反艦導彈形成飽和攻擊,以求1-2發能夠穿透航母戰鬥群的層層火力防空網,摧毀/癱瘓其甲板,令航母戰鬥群失去發起空中攻擊的能力。

反艦導彈分為巡航式和彈道式兩種,目前擁有實用化的彈道式反艦導彈的只有中國,分別是東風21丁和東風26。但是目前只能以陸基發射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國門之外的實戰中作用不大,更多的只是沿海部署,近海防禦。但灌頂式攻擊,依靠本身速度+重力勢能,往往能夠給敵方航母以毀滅性的打擊,唯一的遺憾就是在進入俯衝攻擊模式後難以進行機動。

航母剛問世,還是屬於輔助類大型軍艦使用的,在船舷兩側加裝大量高炮用於防空。而戰後製造的第一代航母,顯然已經成了主力了,航母戰鬥群這一概念也差不多形成。按照美軍的在2000年時的標準,一個航母戰鬥群一般會有2-4艘驅逐艦,1-2艘護衛艦,1-2艘巡洋艦和一些輔助艦艇組成。如今“佩裡”級和“提康德羅加”級退役,“阿利伯克”級成了絕對主力。一個航母戰鬥群,會由起碼6-8艘阿利伯克負責防空,為航母撐開一把保護傘。

顯然,一發導彈要穿越如此堅固的防空網,首先得突破遠程艦空導彈/攔截彈,這層的防空導彈密度不太大。若是進了中距艦空導彈的射程,那絕對會打得日出江花紅勝火。能突破這層防空網的導彈也所剩無幾。隨後,還有近程防空導彈,數量比較少但絕對管用。最後才是近防炮。近防炮彈幕還得先由外圍驅逐艦打光了彈藥再到中心的航母,這就是為什麼飛機好打航母不好打的原因。(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凡事沒有絕對,實際上不同類型的導彈既能用來攻擊飛機,也能用來攻擊航母,只是有矛就有盾,有攻擊手段就有防禦手段而已。

飛機的防禦手段相對簡單,由於絕大部分戰術飛機體積小、重量輕,能夠攜帶的載荷也少,因此飛機對於導彈的防禦手段也相對比較簡單。那就是利用飛機機動性強的優勢實施機動擺脫,同時也有部分主動、被動干擾與殺傷手段。主動干擾靠的是戰機攜帶的ECM吊艙去阻塞導彈的彈上導引頭,當然現在也有諸如EF-2000型戰鬥機攜帶的可拖曳誘餌等時髦玩意兒;被動干擾靠的是戰機攜帶的熱焰/箔條幹擾彈去幹擾導引頭。總的來說,戰機對於導彈的防禦相對來說有點拼人品的味道,電光火石,千鈞一髮,能不能躲的過全看運氣。

而航空母艦作為海上堡壘,其軟、硬、主、被動防禦體系極其完備,既有巡邏前出的艦載機,又有虎視眈眈的防空艦,既有彎弓待發的防空導彈,還有一分萬發的近防炮。大功率電子戰、被動誘餌更是異常完備。壓制個把反艦導彈的導引頭更是幾近於砍瓜切菜。到目前為止,海戰中航空母艦戰鬥群依然是防禦能力最強大、最難被攻破的堡壘,二者結合起來,給人的感覺航空母艦幾乎永不沉沒就不難理解了。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飛機和航母無論從速度上,還是從個體大小上來比較,二者都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飛機比航母速度大,但航母的身軀比飛機大的多。飛機嬌小玲瓏,而航母身軀碩大,這二者簡直是天壤之別。為何導彈能打飛得快的飛機,卻難打跑得慢的航母呢?

首先看一下導彈打飛機。導彈的速度一般都比飛機快,就拿空空導彈攻擊戰鬥機來說吧。空空導彈是由制導裝置、戰鬥部、引信、動力裝置、彈體與彈翼等組成。它與機載火力控制、發射裝置和測試設備等構成空空導彈武器系統,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空空導彈速度一般為2.5-4馬赫,而戰鬥機速度一般在2馬赫左右。這樣看來只要導彈的速度比其攻擊的飛機速度快,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論證導彈可在短時間內追上飛機並將其擊落。也就是說,導彈的速度只要是超過飛機的速度,命中目標,便可將其擊落。

其次看一下導彈打航母。“航母”是航空母艦的簡稱,航空母艦的威力在世界上可以說首屈一指,它主要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一般情況採用編隊作戰,有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等綜合保障艦艇組成,所以說航母戰鬥群具有超強的防空能力、反潛能力及反艦能力,想要突破航母的層層防護並非易事,因此我們通常說航母的攻防能力超強。大部分現代航母除了艦載機防禦外,還有保護自身最低限度的武器,像防空導彈、近程防禦系統以及電子戰武器設施。這樣才能確保航母上空不會出現任何有威脅的目標,一切有威脅的目標都會被艦載防空系統攔截。因此導彈根本來不及發揮其精確制導優勢就會被摧毀。


利刃軍事


第一有款飛機打不到,就是美軍的“黑鳥”,這是世界最囂張的軍事飛機,曾經在俄羅斯上課肆無忌憚的搞偵查,那機體摩擦空氣產生高溫在俄羅斯的雷達上清晰的再不能清晰顯示,但是俄羅斯就是拿它沒有辦法。

那就說打航母吧,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用導彈打航母的國家,都沒有去打航母。想打航母的國家,都沒能力打航母。

一旦美國與有能力打航母的國家發生衝突,美國航母只能收縮在美軍基地附近,藉助地面基地反導能力追求掩護。

導彈打飛機要求的是導彈飛的夠快,一般戰機機急速飛行速度在2馬赫左右,而對空導彈的飛行速度都超過這個數,只要在範圍內鎖定目標,導彈能快速接近目標,一轟到底!

而對於航母來說,目前還沒有人用反航母導彈打過航母。由於航母作為海面基地存在,遠離一線戰場,近程導射程都不夠,打航母基本打不到。另一方面,航母戰鬥群上擁有大量的攔截武器,專門為攔截大型導彈而準備。

至於真的很難打跑的慢的航母嗎?未必!只因為誰也沒有打過,中國東風21D,俄羅斯“匕首”等導彈,都是為美航母量身定做的反航母導彈,難道美國就敢讓這些反航母導彈試試?


真兄弟旗艦店


導彈打飛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一擊中的,地空導彈與作戰飛機之間的鬥法從來沒有處在完全上風的地位,甚至一度處於劣勢!現代作戰飛機不論體型大小,都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防禦地空/空空導彈的措施,這些措施分:被動防禦和主動防禦。

被動防禦就像上面圖片那樣,發射紅外/箔條幹擾彈,通過釋放出強烈的熱源和長度與雷達波長相似的箔條,來干擾紅外製導導彈和雷達制導導彈,使導彈偏離目標。

硬殺傷就是使用“反輻射導彈”將敵人地空導彈的火控雷達擊毀,沒了火控雷達的引導,導彈也就成了沒頭蒼蠅…還有電磁干擾等措施,干擾敵方導彈的雷達。

所以,導彈打飛機算是比較困難的事情,至於圖片上沙特的F15被擊落,這是沙特飛行員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旅遊”!被雷達鎖定沒采取任何規避動作,就和民航機那樣當然被擊落!目前來說在相互激烈對抗中“導彈打飛機”擊落概率大概在50%低一些,並未顯示出太高的勝面。




而導彈打航母則是難上加難,因為航母是體系作戰武器,不但自身防禦能力強大,它周圍的護航艦隻都是頂級防空裝備,基本上對於導彈的防禦是“密不透風”的!

早年間蘇聯鼎盛時期對抗美國航母編隊這塊心病,想盡了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遠程轟炸機、可發射遠程重型反艦導彈的水面艦艇/潛艇,對航母編隊實施密集的導彈攻擊,大量的反艦導彈(據稱至少是96枚,甚至更多)堵塞航母編隊防禦武器的火力通道…在不能完全擊落來襲的導彈條件下,或許有幾枚突破航母的防禦圈最終擊中航母。


“逆火式”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機翼下掛載兩枚KH-3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KH-32的體積直觀說就和一架米格21相彷彿!同時,蘇聯的水面艦艇和潛艇也裝備的“玄武岩”、“花崗岩”這樣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就是採用立體突破方式打擊航母編隊。

但,美軍航母編隊擁有四層防禦能力,構成遠中近和末端抗擊能力,蘇/俄立體突破的辦法未必奏效。

美軍航母上E-2預警機和“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起飛,它們搭檔構成了美軍航母編隊400公里外的第一道防禦圈,而更早的是航程更遠和裝備了遠程攔截導彈的F-14戰鬥機…隨著蘇聯解體,美蘇在軍事對抗上美軍現在佔有比較大的優勢,航母編隊防禦圈更加完善和智能化,俄羅斯在當前劣勢條件下,不但突破航母防禦圈的能力沒有提高,反而是攻擊鏈條缺失了不少。

總得來說,導彈打飛機是“單對單”的對抗,導彈打航母則是體系之間的對抗,航母不是單個的存在,而是群體性聯合作戰,所以導彈打航母編隊在先進而完善的作戰系統當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皇家橡樹1972


導彈之所以能打飛得快的飛機,而不容易打跑得慢的航母,是因為兩者的生存環境完全不同。

飛機雖然飛得快,但現代導彈飛行速度則高於飛機兩倍以上,所以追上飛機並不困難。其次飛機面對來襲導彈,主要通過發射干擾彈,或者戰術動作來規避,一旦這兩者失效,就避免不了中彈。

航空母艦自誕生起,並伴隨著二戰得到大規模運用,它就一直是一隻艦隊的核心。以現代航母艦隊為例,一艘大型航母一般配備兩艘具備反空、反艦、反潛功能的多用途導彈巡洋艦、三艘區域防空驅逐艦、三到五艘護衛艦,還有兩艘以上攻擊核潛艇。除了潛艇以外,其它的艦隻都有防空功能,包括航母本身也裝備了近防系統。一隻航母戰鬥群具備了強大的遠、近、中防空和防導能力,一般來襲的飛機和導彈並不容易打到航母。

航母自身的結構設計和防護水平,普通反艦導彈並不容易擊沉。

隨著冶金技術的改進和艦船設計水平的大幅提升,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艦船抗打擊能力不斷增強。雖然現代航母裝甲厚度不如二戰時的戰列艦,但通過高強度鋼板、複合裝甲的應用,防禦能力大大提高。此外,現代化的水密艙等結構設計,讓航母即使被命中一發導彈,也不容易沉沒。而且反艦導彈為保證高速飛行,彈頭當量並不高,攻擊能力甚至不如二戰時大型戰列艦的主炮。

美國海軍曾用退役的小鷹級航母做抗打擊試驗,用飛機轟炸、魚雷、巡航導彈、自殺式小艇進行攻擊,用了整整25天才讓它沉沒。

戰鬥機由於要克服地球引力,並要實現高速飛行,所以起飛重量不能太大,一般重型戰鬥機機身質量也就是幾噸,有限的質量還要包括機身結構、電子設備、發動機等設施,留給戰機裝甲的重量很有限,相對於艦船來說幾乎就是一層紙。所以一發地空導彈或者相對體型較小的空空導彈,只要命中,基本上機毀人亡。甚至只要高射機槍子彈命中就能報廢一駕價值數億元的戰機。

此外,戰鬥機飛行需要符合空氣動力學,也就是說如果機翼或者機身某部分被命中並缺失,就有可能引起整架飛機失控墜毀。但軍艦不一樣,如果不是關鍵部位被打,基本上還有戰鬥力。


華哥雜談


快速飛行的戰機一旦被導彈鎖定,那麼基本要被擊落,但是龐大而緩慢的航母卻很難被擊中。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航母和戰機不一樣,作為艦隊乃至國家的重器,航母是被許多武器所重重保衛著的。

雖然說戰機速度快,但是現在的導彈絕對比你更快。受限於人的生理問題還有技術水平,有人駕駛的戰機速度一般在3馬赫以下,最大過載9G左右,例如三代戰機飛行員選拔標準是無抗荷措施承受持續10秒的

4.25G過載,而殲-10戰鬥機飛行員身穿抗荷服可以飛出持續15秒9G的高過載機動,從而在機動性上完勝蘇-27戰機。

而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基本在4馬赫以上,地對空的導彈則要更高,由於沒有駕駛員的生理限制,導彈的過載設計可以放寬到30G以上,從而擁有比飛機強的多的機動性。所以說,在對抗導彈的時候,戰機的速度和機動性都沒有什麼用處,尤其是現代化導引頭的導彈,被鎖住了基本也沒太大希望逃脫了。

航母和戰機完全不一樣,航母體積龐大,目標明顯,而且最大航速只有30節,比戰機的速度慢得多,相對於反艦導彈來說,簡直如同靜止的。但是航母決不會獨自出擊,一定是要有大批的軍艦和潛艇護衛。以美軍為例,至少兩艘宙斯盾驅逐艦或者巡洋艦負責防空掩護任務,對空的導彈有上百枚之多,來襲的導彈很難突破這層防空網。

更重要的是,航母自己攜帶大量艦載機,艦載機會為航空母艦提供很大的防空範圍,艦載機可以提前攔截進入航母防空區的敵機,在很遠的距離先幹掉攜帶導彈的敵機,或者驅逐敵機,讓敵機沒有機會發射導彈。因此,即使航母再慢,也不是孤零零的反艦導彈能夠打到的目標。


科羅廖夫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導彈天生就是用來攻擊的武器。雖然戰機的飛行速度不慢,但是很少有戰機的飛行速度超過導彈。這也是戰機一旦被導彈鎖定之後便很難脫身的原因。在世界戰爭史上,被導彈擊落的飛機數量太多,比如1962年被擊落的U-2高空偵察機。

雖然航母航行速度很慢,但是目前卻未有航母被擊沉的戰例。航母不是單獨作戰,而是有著完整的作戰體系。首先預警機會提供數百公里的戰鬥預警,一旦發現敵情,將馬上開啟防禦。然後航母編隊內是有專門負責防空的戰艦,比如驅逐艦和護衛艦。來襲的導彈如果想突破這強大的防護網,幾枚導彈可起不了什麼作用。按照數據分析來看,至少需要數百枚導彈才能突破這層防護網,顯然幾乎沒有國家能夠做的到。

最後,萬一有導彈突破了由驅逐和護衛艦構成的防護網,航母自身的防護系統將會開啟,比如近防炮。除此之外,航母作為海上巨無霸,艦艇的自身強度也是不弱。因此就算有一兩枚導彈擊中航母,只要未擊中關鍵部位,還是能夠抗住一次攻擊。


兵說


首先,航母艦隊擁有體系而飛機沒有。以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最大警戒防衛距離幾乎高達500公里,最大升空攔截作戰距離幾乎超過1000公里。而同時期,各國的常規反艦導彈普遍射程都不會超過500公里,所以僅從攻擊航母來講,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相反的,飛機的自主防衛距離一般都不會超過20~30米,也就是干擾彈能丟多遠,戰機的自主防衛距離就有多遠,所以導彈才能打到飛的快的飛機,而很難打到跑的非常慢的航空母艦。 並且,即使有賈斯姆-E型、東風-21D型這樣的遠程防空導彈從航母警戒圈外進行攻擊,但是航母的艦對空防空導彈以及近防炮系統也不是吃素的,理論上一個標準航母編隊可以對抗百枚左右反艦導彈的打擊。而相應的,戰機在面臨超視距導彈則會顯得特別無力。其一,超視距導彈制導方式的根本差距使得機載預警雷達很難發現其的行蹤,最新的AIM-120D型導彈甚至可以使用斷續制導使得敵方戰機錯過最佳的干擾彈發射時間,所以導彈打飛機很容易就不奇怪了。

此外,飛機和航母的根本區別就是其戰鬥編制組成。一個飛機小隊頂多是主機和僚機的配置,只要來襲的空空導彈和格鬥彈的數量超過了這兩架飛機最大的干擾彈發射能力,這兩架飛機就會很輕易的被擊落。而一個航母編隊一般由數十艘水面艦艇組成,並且整個航母編隊在組成時就考慮到了抗飽和打擊能力,一般的反艦導彈打擊幾乎很難殺傷航母編隊。通俗來講,飛機雖然快,但是自衛能力不足,航母雖然慢,但是抗飽和打擊能力則更強,雖然導彈打飛機易,打航母難也就並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