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捡漏“神话”:一件价格翻了200多倍,一件由9万涨到6000多万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古玩行渴望能够捡漏、大发横财。捡漏靠的是什么?眼力界儿和知识,正所谓“藏古不富,识古不穷”,知识就是财富,所有人都渴望捡漏,但捡漏可遇不可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两个捡漏的“神话”。

第一件古董名叫: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它还有一个名字:“丛云”,它是清朝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御用宝玺,乾隆皇帝十分痴迷艺术,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可惜没有什么佳作,除了喜欢写诗,他还有一个癖好:印章。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一生共有玺印1800多方,质地多种多样,比如铜玺、水晶玺、玛瑙玺等等,在如此多的玺印中,乾隆皇帝最喜欢一个名叫“丛云”的宝玺,也就是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

两个捡漏“神话”:一件价格翻了200多倍,一件由9万涨到6000多万

继乾隆之后,“丛云”宝玺在嘉庆、道光等皇帝间流传,在各种清朝书画中都有“丛云”的身影,“丛云”的价值不言而喻。“丛云”宝玺在2016年的时候在西冷拍卖,由于当时考据问题并没有证实它的真实身份,几乎很少有人问津,后来一个慧眼识物的买家仅以1.8万元的价格就成功买下了“丛云”宝玺。一年之后的保利春拍中,“丛云”宝玺以380万元的价格被人拍下,仅仅一年时间,1.8万变成了380万,净赚378.2万,成交价相差200多倍,这位买家成功“捡漏”,大赚特赚,塑造了一个捡漏神话,许多犹犹豫豫没有抓住机会的买家羡慕不已的同时也后悔不已。

两个捡漏“神话”:一件价格翻了200多倍,一件由9万涨到6000多万

第二件古董名叫缂丝陀罗尼经被,2005年的时候,收藏爱好者秦先生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拍卖会,他发现有一件标价8万的清末黄锻子袈裟无人问津,这件袈裟十分不起眼,但眼尖的秦先生发现黄锻子里面藏有玄机,他隐约看到精美的花纹和文字,于是秦先生按耐住激动看着这件“袈裟”流拍。拍卖结束后,秦先生以9万的价格买回了这件“袈裟”,回家拆开一看,“袈裟”有夹层,里面有一个精美绝伦、写有四种文字的“经被”。

两个捡漏“神话”:一件价格翻了200多倍,一件由9万涨到6000多万

经过鉴定,原来这是一块陀罗尼经被,是盖在死人身上的,也就是“裹尸布”,专家劝他快点卖掉、不吉利。专家还介绍了买家愿意以双倍价格将其买下,聪明的秦先生发现有诈,既然不吉利,为什么有人抢着要呢,于是便拒绝了专家。仅仅三年后,2008年一场拍卖会上,这块乾隆的裹尸布——陀罗尼经被拍出了6550万元的天价,加上佣金成交价达7205万,精明的秦先生只用了9万换来了6550万,多赚了6541万,创下了又一“捡漏神话”。但这还不算完,在有一次拍卖会上,这块陀罗尼经被拍出了1.3亿的天价,秦先生还是卖早了。

两个捡漏“神话”:一件价格翻了200多倍,一件由9万涨到6000多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