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很多人的思維很奇怪,和小孩似的,非黑即白!往往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一個人不好,就非得說那個群體整個都是壞的。社會上這種帶有偏見的歧視充斥著各個行業,讓很多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像我們玩收藏,為什麼要學那些枯燥乏味,令人抓破頭皮的知識呢?還不是被假貨給鬧的。不管是為了投資也好或者是收藏傳世也罷,存真去偽才是古玩收藏的精華所在。但偏偏在古玩行業出現了兩個走極端的群體:“全假幫”與“全真教”!就像一對活冤家,徒增煩惱與憤怒,最後恐怕得落下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我們首先來說說“全假幫”,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收藏玩家。因為自身眼力水平不行,導致自己收藏的基本全是假貨,在傷透了心之後怒而斥責整個古玩市場全是假貨。這是一種自己得不到而產生的“酸葡萄”心理。但這類玩家也就停留在口頭上的發洩而已,無傷大雅。真正對古玩行業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亂象之源的一大群體,就是我們曾經追捧現在憤怒的:鑑定專家!你不能說他們都沒水平,事實上很多專家的水平很高,經驗也足,說起歷史淵源起來也頭頭是道。但他們就是不承認民間收藏,說民間的古董全都是假貨。曾有一位知名專家在鑑寶現場,數千藏友注目之下,高傲的說道:“我不用看就知道,你們的藏品基本上99%都是假的。”不用看就能推斷基本全是假貨,傲慢的偏見之下,隱藏著怎樣的貓膩?

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確實,如今假貨氾濫得不到有效管理,讓鑑定難度提高了不少。但這應該不是理由,因為專家的作用就是鑑別真假,不然要專家幹什麼呢?然而可能是受到“金縷玉衣”案、“漢代玉凳”案等惡劣事件的影響,如今的某些專家謹小慎微,說白了就是不敢!舉幾個案例,首先是自己沒見過的全是假,當初“張獻忠寶藏”被盜流入市場,然而有藏家找某些專家鑑定,因為從來沒見過此類文物,結果被說成假貨,沒得到重視,導致了“江口沉銀”中的文物被大量盜竊,一件“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更是賣出了800萬元人民幣的贓款!最後搶救性發掘了大量寶藏,抓獲了50多名盜寶人,當初的鑑定專家卻集體失聲了。其次是以“定量”來判斷古董的存世量,比如說那句著名的“汝窯全世界只有67件半”,歷史上沒有任何資料顯示存世量,只說了一共造了好幾十年,那麼多年只造出來67件半?恐怕宋徽宗都要氣活過來了吧!還有諸如外表很新就是假,你可以去博物館看看,精品的官窯哪個不新?這根本不是判斷真假的理由啊!專家之所以這麼說,就是不敢承認怕擔責任,與其冒著把假說成真的風險,不如一刀切,說白了就是自身水平問題!

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馬未都曾說過:“不少博物館的專家研究學問還行,但真一到了市場上,就心虛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購買古董的經驗,全都是理論。然而就算擁有實戰眼力的專家,卻可能會因為利益,故意顛倒黑白,讓真正的好古董得不到重視,從而讓文物流失。中國每年要流失成千上萬件文物,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可謂是觸目驚心。原因就是在專家那裡得不到公正的對待!民間假貨多嗎?確實很多。那民間有好古董嗎?肯定也不會少。像《嵩陽漢柏圖》事件一樣,這副乾隆真跡為民間藏友所藏。但鑑寶專家劉巖故意以17萬的低價購入,最後自己卻拿去拍出了8736萬元的天價。諸如此類“打臉”的事情屢屢發生,還叫人們怎麼敢信任專家?真正的好藏品在公眾場合說成假,私底下卻以低價騙過來。難怪“古董專家”這個名號越來越臭。加上如今各種以詐騙為目的,掛羊頭賣狗肉的藝術品公司偽專家的攪局。比假古董更難鑑定的,是假專家啊!

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好了,說完了“全假幫”,我們就要說說“全真教”。可謂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此類群體還有個更響亮的名號叫做:“國寶幫”。顧名思義,所有經過他們手裡的藏品全都是“國寶”,不接受任何反駁。當年“冀寶齋博物館事件”被曝光,人們才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收藏群體。而且正有越來越龐大的跡象。此類人玩收藏就一個目的:花最少的錢買最貴的東西!市場價100萬的清代官窯,他們只用花1000塊就能搞定。劉益謙花2.3億拍下了一隻雞缸杯,他們家裡卻幾百上千只,而且宣稱個個都是真品。毫不誇張的說,上至恐龍時代的化石,下至康熙皇帝三歲尿的夜壺,不論是什麼樣的稀罕東西,“全真教”全都能搞到!他們拉幫結派,互相吹捧,搞出各種“黑科技”,連“量子科學鑑定技術”都發明出來了,不頒發一個諾貝爾獎給他們,簡直對不起這麼神奇的腦洞!

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為了搶佔話語權,他們組成各種各樣的“收藏協會”。他們也痛斥偽專家,但不僅僅是不靠譜的專家群體,甚至還聲稱所有的博物館都是假貨,連故宮裡面的都是假貨,只有自己的藏品是真的。還打著“慈善”的名義到處搞捐贈,將小學生都能看出來的假貨堂而皇之的想要擺上檯面。哪個地方出現“國寶幫”,哪個地方就會出現很多看樂子的人。本是文人雅事的收藏變成了一場笑話,他們編故事、串改歷史,將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假古董出書造冊。也正是因為聲勢浩大的“國寶幫”,吸引了越來越多不明真相又急功近利的新玩家,導致這個群體日漸龐大。從愛好收藏,喜歡傳統文化,演變成一場“誰最後接盤誰倒黴”的傳銷式鬧劇。他們和專家團體勢同水火,互相嘲笑互相攻擊,卻讓真正的收藏玩家在默默哭泣,也讓造假販子賺的滿嘴流油......

收藏亂象,專家沒有專家樣,藏友滿腦子撿漏!造假已經升級!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也發現了。不論是“全假幫”還是“全真教”,他們吸引眼球的地方並不是學問有多高,經驗有多足。相反完全是一些負面的影響。鑑定古董難道不應該是從歷史、工藝、材質、沁色、紋理等全方位的知識來入手嗎?怎麼全都是靠主觀的臆想猜測來鑑定古董呢?這樣毫無技術含量的做法誰會服氣?很少有人會願意真正的團結起來,一起致力於市場的良性發展,反而都像是一個個精明的奸商,專幹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最終落得個人人都不信任的兩敗俱傷的局面!玩收藏難道不應該是在賞玩當中獲得樂趣嗎?而真正靠收藏賺錢是不經意間的,是在水平增長之後凸顯出來的實力。但似乎大家都在本末倒置,本事沒學到家,坑蒙拐騙倒是樣樣精通。沒有樂趣的收藏毫無魅力可言,都想靠炒作獲得利益,這樣的古玩市場正在走向衰敗,真到了誠信徹底崩塌的時候,別說賣古董了,那時候我們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