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天下再無漏,古玩收藏“撿漏”養成

撿漏是古玩行的一個專用術語,意思是花很少的錢買到了很貴的東西。更精確的表述是:所花的錢,和它的實際價值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的。而他的反義詞,則是“打眼”和“吃藥”。

近幾年由於國內興起的藝術品熱潮,資本大舉進軍藝術品市場促進了文化消費。在這樣大的市場環境下,收藏圈裡早就有前輩說過:三十年前已沒漏可撿。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孜孜不倦地深陷在“撿漏”的世界裡不能自拔。

誰說天下再無漏,古玩收藏“撿漏”養成

收藏大家馬未都先生這麼總結:“七十年代是破壞的一代,八十年代是淡漠的一代,九十年代是關注的一代,到了二十一世紀則是蜂擁而起的時代了。” 

誰說天下再無漏,古玩收藏“撿漏”養成

在清末民國,甚至是幾十年前藝術品收藏剛剛興起的年月,關於撿漏的故事不時上演。著名收藏家仇炎之上世紀50年代初以1000元價格從香港同行手中購得成化鬥彩雞缸杯一事,時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視為“撿漏”的範例。然而這樣的範例只能被當做傳奇一笑而過。

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

誰說天下再無漏,古玩收藏“撿漏”養成

日本電商大亨前澤友作花1.1億美金買的巴斯奎特一幅《無題》,是某某不知名藏家多年前僅以1.9萬美元在佳士得買下的。這1.9萬的“漏”,撿的真是眼光驚人。

有些藏品,市價明顯略高於同類藏品,但其又極具投資價值,那麼藏家就可以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之上,果斷地買下它,這就叫“勇者撿漏”。因為在當下看來,收藏某件藏品雖吃些虧,但別人都在觀望時藏家出手得到了,若干年後,藏品自然會以高回報率來回報藏家的。

撿漏雖說可遇不可求,但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具有一定的收藏知識和眼力,才是“智勇雙全”撿漏的必備前提。

有機會進入收藏圈子的朋友都是幸運的,可以在這麼一個繽紛多彩、跌宕起伏的世界裡感悟人生,無論是靈活多變技巧手段,還是穩當踏實功底,都是藏者的自我修行,但保持一顆健康、平和、正義的收藏心態卻是不變的根本,即使面對充滿誘惑撿漏亦是如此。

撿漏,既是收藏家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最難能可貴的享受,也是收藏家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最需要克服的頑疾。撿漏,並不是每一個收藏家都能碰到的運氣,因此,如何對待撿漏,如何克服撿漏心理對自己造成的某些障礙,是一個收藏家是否成熟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