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撿漏”

這些年,當大多數人還在為藏品真偽,爭爭吵吵的喋喋不休時候,有一撥人憑著他們獨到的眼力,正悄悄地在各地古玩店裡、普通藏家手中和小型拍賣會上撿漏,而今,他們人人都已家財萬貫,成了名副其實大富翁。他們就是處在整個收藏界“金字塔”頂端的民間高手。

故事三“撿漏”

他們撿漏基本上從三個方面下手:一是撿賣家看不懂的漏;二是撿賣家搞不清價格行情的漏;三是撿長遠的漏,這就需要具備超人的眼光,就是一件藏品現在看看價格已經到位了,但長遠看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我們圈子裡就有幾位這樣的民間高手,這段時間,因為較為空閒,他們不時會來找我喝喝茶,每人帶幾件最近撿漏來的寶貝,相互交流,聊聊那些撿漏的得意快樂過程。

故事一:

有一位朋友在地攤上出奇招撿漏,成了他的得意美談。

那是三年前的一禮拜六,他與往常一樣去一個古玩市場(具體地址就不說了)的古玩店逛逛,順便也去地攤上轉一圈。他在一個角落裡看到放著一些高古瓷,邊上圍著六七個人在看東西。他也湊上去看看,地上十幾件老窯瓷基本上都是偏窯,還都有點毛病,正想退出走人。這時,他看到離他兩米不到的斜對面,一個人手裡拿著一個十幾公分高的一個小瓶,正用放大鏡翻來覆去的看,應該已經看了好長時間了,估計因為拿不準,所以一直在翻來覆去看。可這種東西對我這個朋友來說,那是瞄一眼就清楚的,是一件南宋龍泉哥窯或仿官窯的小瓶,釉水好,很精緻。

因為,當時東西人家抓在手上,按規矩,得人家放下後才能上手問價。可那人一直抓在手上在看。再說,如果那人放下,說不定又有人會搶先買走。這時,我這個朋友急了,一件好東西怕被人家買走。 於是,我這位朋友點起一根菸,在想怎麼把那瓶子弄過來。真可謂急中生智,他就問擺地攤的老闆,你這裡總共有多少件?地攤老闆說,連他手上那件一共13件。我這位朋友說,一起多少錢?地攤老闆說,如果“一槍打”,就一萬三千元吧!一千一件。我這位心急的朋友,馬上說成交,並要求地攤老闆馬上給他一件件包好。於是,地攤老闆就把那人手上的那件南宋龍泉哥窯或仿官窯的小瓶拿了回來。那人看看地攤老闆和我這位朋友,也沒話好說,人家是“一槍打”,再說誰叫你學藝不精,看了半天看不出名堂,又不問價。

包好後,就和地攤老闆一起把這些東西拿到他朋友的古玩店裡,然後就付了錢。在這整個過程中,我這位朋友對這件藏品一直沒有上手看一眼。直到地攤老闆數完錢離開後,他才打開包著紙,看了一眼,然後開心地把這個小瓶子放進包裡,其它就都送給開古玩店的朋友。

現在,這件南宋龍泉哥窯或仿官窯的小瓶就在我這位朋友手上,我們中間的其它幾個朋友曾出過15萬向他轉讓,可他一直沒給。1.3萬元轉眼變15萬元,是個漏吧!估計現在30萬都有人要。

這個真實的撿漏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撿漏有時候也不能斤斤計較,如果斤斤計較的話,也許這件藏品未必就是我這位朋友了,漏就漏了。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藏友說,現在沒漏可撿,撿漏已成美麗故事。我不贊成這句話。因為,在古玩藝術品這一行,只要有人不懂,就有漏可撿,只不過你必須具備過人的眼力。

故事二:

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位朋友去某省城(不便公開)辦點事,事情辦好後,因為我們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收藏。大家都知道,凡是愛好收藏的人,每到一地總要到古玩城去轉轉,找找心儀之物。

於是,我倆就去了那年這個省城剛開的一個古玩城,對那裡的古玩店進行一家一家地毯式的看,因為我那朋友是個高手,每進一家店就掃一眼,有沒有好東西他就清楚,我跟在他後面,有的店我都還沒進去,他就出來了,反正很快。大概二三十家店,基本上轉下來,我們也沒看上東西,我倆都有點心灰意冷,我的朋友不想轉了。我說,只剩下兩三家,索性去看看,省得後悔。

於是,就進了一家店。這家店中間放著一個方的大平櫃子,印象中這個方的平櫃子大概有兩米乘兩米左右,一米二十左右高,邊上一圈放著一些明清瓷器藏品,當然基本上都假的,中間亂放著一些瓷片殘件等雜七雜八的東西,上面扔著一個底部朝上的鈞瓷碗,就是圈足上有點小磕,紫黑胎,足端還上有芝麻醬色護胎釉,外底有明顯的修胎時留下的旋紋,中間有一凸出乳釘,施釉到足,釉面上有兩個小棕眼,正面看不到。這對行家來說,一看就是金元時期的正窯口(大窯口)鈞瓷碗。我就估計這老闆沒看懂這個碗,否則不可能扔在瓷片堆裡。

我那位朋友在那個平櫃子邊上轉了一圈,就指著放在平櫃子邊上的一對青花碗,問老闆說,這對青花碗要多少錢?店老闆1200元,600元一個。我朋友又問,這對碗老不老?

高手買東西往往都這樣,裝不懂、裝糊塗,否則,人家知道你是高手行家的話,有時候店老闆對價格沒把握的話,他會說你是行家,價格你清楚,你說吧!這樣的話,你就被動了。再說裝作是個剛入行的新手,你就是亂說,人家也不能怪你。人家興許第一次還會便宜點給你,讓你以後多去光顧他的生意。

店老闆說,這對碗是清中期的,並邊說邊走到後面去拿鑰匙,想把櫃子裡的那對碗拿出來給我朋友看。這時,我有點按耐不住了,趁老闆走過去,我就用手向我朋友指了一下仍在中間瓷片堆上的那個鈞瓷碗。我朋友當時就拍了一下我的手,並取出一根菸,塞進我的嘴,意思是叫我不要說話。

店老闆拿著鑰匙走過來,打開一邊櫃子的門,拿出那對青花碗。我朋友就拿起這對青花碗正看看,反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看看,反正沒其他人嘛,就我們三個人。裝模作樣的看了三四分鐘。然後笑嘻嘻地對老闆說,看看很漂亮,但新老真看不懂,要不便宜點,不管真假帶去玩玩,兩個一起600元怎樣?店老闆說那不行,最便宜也要1000元。我朋友說,那加你100元怎樣?店老闆說少了1000元不行,聽口氣有些堅決。

這時,我朋友把原來放在櫃子上面的兩個青花碗,幫店老闆放進了櫃子裡,並把櫃子門也輕輕地替店老闆關上,裝出嫌貴放棄的樣子。然後,從包裡拿出香菸給店老闆和我分別遞上了一根菸,三人抽起煙來。這時,店老闆的口氣似乎有些軟化了。我朋友就說,要不1000元也行,你把擱裡面瓷片上面的那個碗搭給我玩玩。店老闆一看是一直扔在瓷片堆的那個碗,就非常爽快地說行。

當店老闆把扔在瓷片堆的那個鈞瓷碗拿出來放到檯面上時,我一看,這碗內底心處還有一塊較大的紫紅斑。玩瓷的人應該都知道,“鈞瓷掛紅,價值連城”這句話,意思是鈞瓷掛紅與不掛紅,價格相差很大。我朋友趕緊付錢,並叫店老闆把三個碗分別包好,就二話不說放進了自己的包裡。

在回來的路上,我朋友笑嘻嘻地跟我說,見者有份,你跳吧,是喜歡兩個康熙青花碗還是那個金代鈞瓷碗?但我什麼都沒要。因為,朋友間的友情才無價。

買回來不到一個星期,圈內就有朋友出12萬要這隻鈞瓷碗,但我這位朋友沒賣。是個漏吧?現在,這個鈞瓷碗還在我的這位朋友手上。

這個撿漏故事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隻鈞瓷碗放在那估計也有一段時間了,為什麼沒有人買走,是因為沒有人認識它。假如在我們之前有人認識它,那麼,這隻鈞瓷碗的主人就不是我這位朋友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都是些小漏。那我就講一個真實的撿大漏的真實故事。

故事三:

我有個玩瓷很在行的朋友,出手也比較大方,他買東西出的價格往往比人家會高一點,就是還價也只是稍微還一下,在當地出了名的。於是,經常會有人給他打電話,請他去看他們的東西,尤其是那些玩了十幾年或二三十年的老玩家,要用錢想出點貨,就找我這個朋友。

一次,一個玩了二十多年的60多歲的老玩家打電話,請我這位朋友去他家坐坐,其實就是想賣點東西給我朋友。剛好那天我在這朋友那。我朋友就拉著我一起去了老先生家。

一進門,老先生早就準備好了30來件各朝各代“名品”瓷器,放滿了一地。其中,有宋代五大名窯、有元青花、明早期青花和釉裡紅、成化鬥彩、康雍乾三代青花、粉彩、琺琅彩等等,每件瓷器邊上都放著一本某知名專家(名字就不說了)出具的鑑定證書。

老先生是個退休職工,很有禮貌,先請我們在茶几邊的沙發上坐下,泡上茶遞上煙,然後,一件一件的送到我朋友面前的茶几上,還給放大鏡,讓我朋友慢慢看。其實,我們進門時,掃一眼就已知道這些東西都不對。但出於禮貌,我朋友硬著頭皮一件件的看。看了七八來件後,我朋友對老先生說,這段時間我東西買多了,手頭有點緊,這些東西現在是買不起。

高手就是這樣,他不會說“東西不對我不要”這樣的話,一方面人家是叫你來買東西的,不是叫你來鑑定的,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說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藏家不必要的爭執,出現尷尬場面,弄得以後真有好東西人家也不叫你了。

本來我朋友藉此想一拍屁股走人,可是,老先生說,便宜點的樓上有,那些瓶瓶罐罐都是早年收藏的,搞得我們進退兩難。因礙於面子,我朋友說,如果方便帶我們去看看,省得拿上拿下。於是,老先生就帶我們上了樓。在三樓的一間存列室裡,裡面的瓶瓶罐罐還真有不少,其中一半是老窯瓷。這些東西雖然基本上都是普品,其中有些是殘件,但基本上是老的,與樓下的那些形成鮮明對照,估計這些真的是老先生早年買的。每件藏品上面都貼著藏品名稱的標籤都已經發黃了。

這時,我朋友看到一件大概十七八公分高,上面標著南宋龍泉窯貫耳瓶,施的是粉青釉,釉水肥厚,釉面微微斜著開片,玻璃光澤不強,只是足端有一處小磕,其它沒毛病。從足端有磕的地方,可看到深灰色的胎質。我朋友一邊叫我看看,一邊問老先生說,這件龍泉窯怎麼賣?老先生說,有點小毛病,拿個8萬吧!我朋友說,6萬怎樣?老先生遲疑了一下,估計也是考慮到以後的生意,就答應了。

然後,我們就帶老先生去了銀行,把這件藏品給交割了。在回來的路上,我朋友得意的問我,這件藏品怎樣?當時我也有些興奮,便說,你撿大漏了!我朋友說,說來聽聽。龍泉窯的胎相對厚些、緻密些,釉面開片一般是直開片,玻璃光澤強一些;而南宋官窯的胎相對薄些、酥鬆些,釉面開片是斜開片,玻璃光澤弱一些,有點啞光。老先生把南宋官窯當龍泉窯賣給你,這不是大漏嗎?回去好好請客。

回到家裡,我這位朋友就立即打電話給其他5位高手,並叫他們帶一些南宋官窯的瓷片來,進行交流論證。通過交流論證,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件南宋時期郊壇下官窯瓷器。

這件藏品的價格就不用說了,今年春拍,劉益謙花1.14億在香港蘇富比拍得過一件,足端也有毛病。我們不說拍賣價,就按拍賣價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計算,也是個大漏了吧?

這個真實的撿漏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不是民間沒有五大名窯、元青花等名貴珍瓷,關鍵是你有沒有機會發現,有沒有能力看懂。不要一看到民間國寶就否定,不要一提民間有國寶,就說不可能。別忘了,許多館藏國寶,早年都來自民間。

這三個真實故事,只是這些民間高手撿漏的小例子。其實他們的撿漏故事很多,幾乎每一次撿漏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當中多數是搞專題收藏的,有專門收藏越窯、龍泉窯、鈞窯、磁州窯、建陽窯等各大窯口和明清瓷器的,有專門收藏名家書畫、竹木牙雕、玉器、銅器等等,也有碰到什麼買什麼的。

他們對自己喜歡的那路藏品,研究的非常透徹,非常熟悉,熟悉到一眼定真假、斷年代的超高水平,這是許多文博界專家根本無法相比的。這一點,我與國內多位知名專家閒談時,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民間高手鑑賞文物的水平完全不在他們之下,有些專業鑑賞水平還遠遠超過他們。

故事三“撿漏”


藝術品企業洽購,金融質押,私下洽購大型拍賣 (圖右下角V我 )

徵集要求:1 瓷器類:中國各代官窯及民窯瓷器等

2 玉器類:高古玉,明清和田玉,田黃、雞血石等

3 雜項類:竹木牙雕、文房四寶、古傢俱、金銀器、青銅器等

4 書畫類:國內外歷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作品、古書籍等

承諾:藏品沒問題,有價值的確保百分百成交,信譽擔保(太平洋保險指定藝術品承保

故事三“撿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