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更新招股书,又一互联网企业“流血上市”

近日,猫眼娱乐已经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并于1月2日更新了上市招股书,披露了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前三季度业绩。最新招股书信息显示,无论是娱乐票务还是娱乐内容服务领域,猫眼都保持着显著的领先优势,呈现出多线业务发展、财务数据向好、业绩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1.346亿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61.3%的在线电影票务市场份额、服务电影院占中国总票房99.7%,均标志着猫眼已经成为国内娱乐服务平台的佼佼者。

猫眼更新招股书,又一互联网企业“流血上市”

据招股书显示,猫眼前三季度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达到了1.346亿,在线电影票务服务的交易用户数约1.197亿。在线电影票务服务总交易额由2017年前三季度的人民币149.41亿元,大幅增长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人民币256.25亿元,售出电影票数目由4.09亿张增长至6.79亿张。

如果从交易额来看,按照2018年前三季度电影票务总交易额计算,猫眼是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服务平台,市场份额高达61.3%,位居行业首位。这些成果与其庞大的影院覆盖规模不无关系,据了解,猫眼与中国95.2%的电影院合作,覆盖600多个城市、8,800多家影院,而此类电影院贡献了中国综合票房的99.7%。

猫眼更新招股书,又一互联网企业“流血上市”

与2018年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一样,背靠光线传媒、腾讯、美团三大巨头的猫眼此番同样是背着亏损上市。根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前三季度,猫眼娱乐营收30.62亿元,同比增99.6%;其中,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占比59.8%,娱乐内容服务占比29.8%;前三季度,其经营亏损达到了1.42亿元,相较2017年同期扩大了超过70%。经调整亏损为1690万元,经调整利润率为-0.6%。

如果按照更新后的招股书来分析,猫眼IPO的融资额度为3~4亿美元,这一数字相较于4个月前首次提交招股书时传闻的10亿美元,已经出现大幅缩水。或许,这就是舆论经常说的“流血上市”。而猫眼“流血上市”的背后,是整个国内电影市场的隐忧。

猫眼更新招股书,又一互联网企业“流血上市”

根据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依旧保持了多年来的增长态势,全年生产故事影片902部,全国票房达609亿元,同比增长9.06%,实现了票房新高。而在票房新高的同时,降温也同时到来。

2018年国内电影市场9.06%的增速,是近三年来首次低于10%。而在增速放缓的同时,一个月前的国内元旦档票房仅录得10.5亿,同比大幅下滑17.3%。这些,都是电影市场降温信号的体现。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想要进一步扩大整个电影市场的蛋糕并不乐观。根据中国电影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影在线出票量占比已经达到81%。这个数字明在线票务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未来的增长只能依赖于整体票房市场的增长。

猫眼更新招股书,又一互联网企业“流血上市”

于此同时,猫眼目前还面临着主营业务过于单一的问题。招股书显示,娱乐票务和娱乐内容服务两项占据了其将近90%的营收。这也意味着未来整个电影市场的走势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营收状况。对此,猫眼方面也在积极布局,在2018年推出推出猫眼专业版、影院服务系统、电影宣发系统等工具与服务,为打造从上游电影、电视剧、综艺的制作,中游宣发、推广,以及下游票务销售和娱乐电商的全产业链布局默默发力。

如果从现状来分析,用户缺乏忠诚度和工具应用天生的低粘性,使得在线票务平台在普通用户端的拓展和想象空间都欲振乏力,更多的只能向宣发层面发力。但宣发本身又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一旦电影最终票房不佳,亏损也就无法避免。因此,从院线走向影视剧、综艺、演出的营销服务,直至提供专业化的大数据分析和支撑服务,都是势在必行。

播姐有话说

作为目前国内领先的在线票务平台,选择在这个寒冬上市,猫眼管理层心里或许更多的感受是一份无奈。IPO对于猫眼娱乐来说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终点,上市之后,猫眼必须要让自己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步伐尽快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