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我的请举手”不能用在教育上

“支持我的请举手”不能用在教育上

铭铭要上学了,她妈妈一直不知道到底应该给铭铭什么样的教育。她信奉快乐教育,然而,外界对快乐教育的质疑,又让她对铭铭的未来很不放心。

为了验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她需要从外界找到支持,能找到的同盟军越多,越说明自己是合理的。

她不想给铭铭择校,因为大人孩子都太辛苦。可是不择校,她又不知道未来小升初的时候,铭铭怎样才能上一个好的学校。

于是,她到处打听,看别人都怎么做。可是择校的有择校的理由,不择校的有不择校的道理。最终,有人很坚定的对她说:我就不择校,我们还有一套房子,是府学小学片内的房子,我都不去那上呢,我就要上咱们小区的学校。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好吗,干什么让孩子那么累?

铭铭妈妈如奉圣旨:别人有条件都不择校,可见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有多重要。小学就那么回事,不用太在意!

等上了学,铭铭妈妈又发愁:是否给孩子上兴趣班?她到处打听,看别人怎么做。

又有人对她说:咱们都约好了,什么兴趣班都不上,让孩子快乐的玩耍,比把时间花在兴趣班上更有意义。

铭铭妈妈很高兴,她终于找到组织了。可是,她忘了打听别人的家庭基础。对北京的孩子来说,择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学。如果户口不在好的学区,就需要学籍在好的学区,否则,能跨区上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教育条件比较差的学区,由于好的学校少,学生却并不见得少多少。所以,所有的学生都争相着要挤进好的学校,竞争反而比好学区的学校更激烈。

择校的目的是在无力改变户口的情况下,通过学籍,来为孩子减少竞争的难度。只要在好的学区有房子,户口就不是问题,随时可以迁过去。因此,只要有房子在学区内,小学是否择校,并不太重要。

同样,上兴趣班,也是为了未来的小升初能获得更多的资本,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能力解决孩子的小升初问题,兴趣班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所以,铭铭妈妈的跟风,太冒险。她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从别人,以别人的行动作为风向标,确实太不稳妥了。

启示:

1,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跟随潮流。

父母需要在心里有个全盘的打算: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达到统筹兼顾,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安排孩子的教育。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相同的背景和条件,也就不能成为同盟军了。

对孩子教育的选择,永远不能“支持我的请举手”。

2,不能同教育体制对抗。

不管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多少漏洞,有多少弊端,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且,就是要改变,也不是很快就能全盘推翻的,体制的变化需要循序渐进,教育体制也是体制。

同教育体制作抗争,就是在拿孩子的命运作做赌博。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以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做筹码,来赌未知的变化,这样的家长太激进了。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经作者同意在本平台发送。欢迎各位粑麻分享到朋友圈;若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亦为-青少年教育”和原作者,否则我们将究其责任。

“亦为青少年教育”微信公共平台(微信号:see_do_get),关注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