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舊書的故事

一本舊書的故事

《怎樣修理晶體管收音機》封面

碧海銀沙網訊(圖文/常 盛 編輯/稜 楓)我的藏書不多,住處逼仄,書櫃簡陋。由於舊書櫃塞滿,壓彎了櫃中的支架,不得已,新購的書,只好堆在牆角。幾年前讓木工打了新書櫃,才將藏書重新分類擺放。

一本舊書的故事

“內容提要”和出版信息

經過多年淘汰,保存下來的書,大都是工具書、專業書,及經常翻閱的經典名著。

書雖不多,但收藏的每一本,都是讀過的用過的,印象深刻,不貪大求洋,不刻意顯示,裝點門面,附庸風雅。舊書也不斷整理淘汰,有的書裝飾精美,分量不輕,價格不菲,其實並沒有新東西,有的還有拼湊痕跡。這些書翻閱之後,就丟棄或送人。騰出書櫃空間,添置心儀書籍。有這麼一本舊書,書皮破損,裝訂脫落,可我怎麼也捨不得丟掉,視如珍寶。

這本《怎樣修理晶體管收音機》,32開本,是“文革”後期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1974年10月天津第一版”,“陳達斌 顧燦槐編著”,“本書重點介紹晶體管超外差式收音機的修理”,“可供廣大工農兵、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及修理部門的新工人同志閱讀”。扉頁上還有我的簽名,寫著“1975年5月郵購於北京”,定價0.58元。

一本舊書的故事

扉頁有偉大領袖的題詞,這在當時是一個特色

這本書的郵購和學習,有個故事。

郵購這本書時,我在和安中學讀高中。高中雖然未畢業,修理收音機也不是高中的課程,但受莫治煕教師的影響,我對無線電知識興趣頗濃,並在他的指導下學習。這是個人的愛好,也是現實的需要。家在冬松島,幾乎每戶都有一部收音機,漁船上的收音機,更是缺不了。每天收聽廣播,瞭解國家大家,傍晚堅持收聽天氣預報,是家常便飯。可海島交通不便,收音機出了故障,要拿到墟上去維修,費時費事,也影響安全生產。

我在冬松島讀的初中,考上和安中學讀高中。上高中的第一天,就讓莫老師那塊會說話的印刷電路板迷住了。莫老師是教物理的,他有一個收音機教學示意板,掛在臥室書桌的上方,線路走向,電阻、電容、三極管等,有圖示也有實物,一目瞭然。接上電源,擰開電位器,可收到好幾個電臺。讓我覺得好神奇。

一本舊書的故事

1975年5月從北京郵購的

這個會說話的板子讓我著魔。自己暗下決心,在讀高中的二年內,一定要掌握收音機的安裝和維修技術。

當時教學秩序亂,上課不正常,一週幾次勞動。可由於有了目標,課餘時間,全耗在這個愛好上。從上海無線電廠郵購回七管超外差式收音機的元配件,自己焊接調試。假期回在海島,當時農村未通電,就用煤油燈燒熱電烙鐵,將一支25W的電烙鐵,倒掛在玻璃燈罩上。烤熱的電烙鐵,表面上有一層黑灰,用抹布快速擦拭掉,再融化焊錫,在印刷電路板上,接上三極管、電阻、電容、中周等元件。憑著自己的毅力,硬是將這臺收音機安裝成功,放在家中使用。儘管沒有外殼,電位器沒有按鈕,調臺也得直接用手或用鑷子幫忙,看起來像一堆元件堆積,但畢竟能夠收聽廣播,有了收音機的功能。

為了學習無線電知識,探究維修技術,還買了好幾本專業工具書,堅持自學,用功鑽研,有《農村有線廣播》《半導體收音機維修技術》等,後來又自費訂閱了《無線電》雜誌。

讀高中時學的這門技藝,畢業後回在海島勞動2年中,發揮了作用,為島民維修收音機成了我的副業。每天與收音機打交道,瞭解到外界的信息,也為漁民辦了實事。還攜帶萬用電表等工具,到對岸的北莉島小住幾天,在樹蔭下襬攤,為該島的漁民維修收音機。

一本舊書的故事

目錄(部分)

世事滄桑,不可預測。恢復高考制度後,我考上了大學,學的不是這個專業,從事的工作也與無線電不相干。但青年時代的這個愛好,一直忘記不了。維修收音機這種精細的技術活,也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做事注意細節,整體協調,音調和諧。這本舊書,給了我許多鮮活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