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历史的脚步太匆匆,我们谁也不能阻止它前进的步伐。只能任由它肆意前进!就连古人对此发出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类都被亘久留存的岁月长河所折倒!在这不断流动的时光眼里,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历史不会记住那么多的细节,它只会记得胜利者!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去书写历史!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足迹,串联起来就变成了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个勇气去回顾历史。接下来就由小编带着大家来通读一下历史古诗,唐太宗曾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所以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在历史长河中耀耀生辉的小故事品味出属于自己的体会,领悟自己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誉为战神,可是在一场战役中,他碰到战国时期另一战神的孙子,这个战神也是身经百战从未失败过,韩信与其孙子交战后,韩信感叹,幸好成安君没有采纳战神孙子的战略,要不我韩信也将大败于此!刘邦为了遏制韩信将战神的孙子收在太子身边,杀了韩信之后,刘邦才让他归隐山林!这个战国战神是谁?他的孙子又是谁,对付韩信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有那么厉害吗?他是韩信的对手吗?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这个战神就是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李牧是战国时最厉害的将军,他要打击的敌人从来都是狠狠的打击,每次打击敌军但从没有失败,最著名的战役有两场,一场就是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用大规模的步兵全歼匈奴骑兵团的战役,此战堪称经典,另一场是采用诱敌深入围歼敌军的战役,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战役。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李牧后期的作战是对秦国的防御战,秦国为统一六国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秦国派了大军压进邯郸城。李牧率领边防主力与秦国对峙,李牧知道秦国远道而来且接连胜利,秦军士气高涨,就采用了高筑堡垒,不无与秦国军队交锋的战略,秦国久攻不下,就变换战略,攻打其他城池,李牧还是坚守不出,等秦国将士疲倦且主力分散的时候采用了运动战有机的歼灭秦军,秦军大败西退。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公元前二百三十二年,秦王嬴政又一次触动军队,兵分两路攻打赵国,李牧又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大败秦军,这场战斗的时间很短,嬴政的军事行动就被李牧给粉碎了。赵国的国力与秦国的国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加上战争那几年赵国发生了地震,国力更加空虚,嬴政又叫战神王翦攻打赵国,王翦说要拿下赵国必须先除掉李牧,于是就用反间计,将李牧害死在赵国的朝堂之内,两大战神没有在战场上交手,李牧没有却死在战场,真是一个遗憾。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李牧的孙子叫是李左车,是项王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的谋士。当时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就在赵国统帅成安君门下,面对韩信的进攻,他向成安君提出了高筑壁垒,伺机而动的战略,主力与韩信对阵坚守不出,自己则轻率3万骑军,斩断韩信军队的粮草供应。这一战略其实就是他爷爷李牧的招式,但也有了升华。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升华在哪里?可以看出这一战略的可怕,汉朝汉景帝的时候有一名将就是采用这一战略,为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打下了基础,那就是刘邦点名安定江山之人周勃的后代周亚夫。汉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周亚夫手上只有10万兵力,而七国有50万的兵力,周亚夫在七国大军的关隘设置兵力后,绕到七国敌后,切断七国粮草,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将50万饥肠辘辘的军队打败,杀敌主将,平息叛乱。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战场上的战事是瞬息万变的,兵无常态,水无长形。当韩信听到,赵国的成安君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是非常的高兴。这一高兴就显现出韩信还是害怕这一战略。如果不是成安君这一书生的主张,主动出击韩信,哪里还有韩信经典的“背水一战”,没办法,谁叫李左车不是主帅。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赵军主动出击之后,中了韩信的计,大败。韩信发话,要军队生拿李左车,李左车被抓住之后,韩信亲自为他松绑,并用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向李左车问好,并向李左车讨教自己的战略战法的,李左车开始不肯说,说自己是败军之人哪敢妄言,韩信用了古代的名将比作现在的李左车,意思就是不是你不厉害,只怪你主帅太2,韩信这英雄惜英雄的真情流露,李左车才出招指出了汉军的不足,韩信战略的失败,并说出了降燕国,平齐国的战略,韩信听了都一一采纳了,并取得了胜利。

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他知道,刘邦手上有个军事奇才能与他抗衡


刘邦知道了李左车的厉害,就直接让李左车以辅佐太子刘盈为名,将李左车收到了自己的身边,把李左车变成用来遏制韩信的杀手锏。因为能与韩信的军事才能相匹敌的就只有李左车了。李左车与韩信遗憾在于,李左车没有兵力与韩信过招,这两大高手谁更厉害无人知晓,估计是难分高下,韩信没有造反也是对李左车有所忌惮,当然这只是韩信军事上的顾忌之一。刘邦杀死韩信后,李左车就向刘邦辞了官,刘邦也立即答应了,李左车从此离开了刘邦的视野,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这一招比韩信还是厉害的多,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千古一帝刘邦驾驭权臣的手段!

看完了这么多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到什么呢?小编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毕竟曾经有人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都已经成了事实,再如何去努力,也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加上,去展望未来,去尽情描绘未来的蓝图!历史一直在不断的被书写,但却缺少一个细心的读者,所以希望小编用这篇文章,成功地带领了大家认真地读了我们的历史!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