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下消費市場低迷萎縮,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

眾所周知的國內外經濟行情,導致很多人感覺到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但我國經濟還是中高速增長的,我國擁有14億人口,每天吃喝玩都需要進行消費,只要有消費行為,市場就有活力,就有人會賺到錢。

不過,從國內的宏觀經濟來看,目前國內經濟短期存在下行壓力,經濟調結構轉型升級陣痛期,疊加去槓桿、嚴監管,貨幣增速下降,彷彿都在讓經濟生活中的人們感到,錢越來越難賺。

值得一提的是,從國內各大行業來看,依然存在日進斗金的經濟行業,也有存在低迷的行業,從最新的工業利潤增長來看,國內利潤增長的壓力開始顯現,這又反應出什麼經濟現象?

中國當下消費市場低迷萎縮,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

經濟下行壓力顯現,賺錢的難度在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713.4億元,同比增長14.7%,增速比1-8月份放緩1.5個百分點。整體來看,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雖同比放緩,但看起來是兩位數增長,表現的確實不錯。

不過轉眼看一下最近的數據,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55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比8月份放緩5.1個百分點,同比增速創下今年3月份以來新低。

主要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能上榜的企業都是大企業,主營業務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

中國當下消費市場低迷萎縮,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最新的9月份工業利潤中,或許,經濟下行壓力已經讓很多企業感到賺錢的難度在提高。值得思考的是,大部分企業賺錢難了,那麼對於其中的從業人員呢?當然,在當前的經濟行情中,依然會有很多企業能日進斗金,也存在利潤微薄的企業。

1-9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7個行業減少。這其中連續衛冕利潤之王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其利潤同比增長4倍,佩服佩服,厲害厲害,國際石油價格的高漲帶來很大的助攻。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4.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1.1%。

這些行業利潤增長義不容小覷,畢竟在賺錢難度提高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高利潤行業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領域,而這些領域主要是通過價格上漲及其他因素帶動利潤上漲的。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走出國門去體驗異國風情。在旅遊過程中,中國遊客給不少國家和地區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他們為了吸引中國遊客,還專門對我國開放免籤政策,像印度尼西亞、裴濟、尼泊爾等等都對中國開放了免籤政策,而且在旅途中,免籤政策也給中國遊客帶來了不少方便,但是有一些因中國遊客才發展起來旅遊業的國家,非但不感恩中國遊客,還將開放免籤政策作為坑騙中國人的誘餌,馬爾代夫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當下消費市場低迷萎縮,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

現在提到馬爾代夫,我們瞬間就能聯想到那裡夢幻般的沙灘,但是在很久以前,馬爾代夫國內的經濟還是以漁業為主,旅遊業比較落後,後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遊客前去旅遊,馬爾代旅遊業帶來的收入才逐漸提升,據統計,2015年,前去馬爾代夫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超過了35萬人次,而馬爾代夫2015年的人口數量僅為40萬,也就意味著,中國前去旅遊的人數已經快要超過馬爾代夫全國人口的總數量。

中國當下消費市場低迷萎縮,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

而在旅遊過程中,以每位中國遊客平均消費3000元來計算,消費總額將超過10億,這對於一個僅有40萬人口的國家,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現在馬爾代夫的旅遊業已經完全趕超漁業成為國內第一大經濟產業,馬爾代夫也擺脫了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的身份成為了南亞首富,但是對於中國遊客,馬爾代夫似乎越來越怠慢了。

中國當下消費市場低迷萎縮,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

雖然馬爾代夫對我國免籤,但實際上,中國遊客在馬爾代夫卻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我們都知道,出門旅遊能省則省,但是馬爾代夫的度假村卻因為擔心我國遊客吃泡麵,故意將中國遊客房間內的熱水壺撤走,理由是電熱水壺需要維修,那既然不能吃泡麵,就只好去餐廳了,但到了餐廳,中國遊客還是得不到公平對待。

真是不得不說馬爾代夫太不夠意思了,中國遊客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他們不僅不懂得感恩,反而還用免籤作為誘餌,坑騙我國遊客,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啊!朋友們你們覺得出了這樣的事情,你們還會覺得有人去馬爾代夫旅遊嗎?


另外房地產掏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夢想”券姐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應該說房地產掏空的還有中國人的錢包。是的,你應該有所感受,一向通過消費市場虛張聲勢的中國經濟,正在失去這對“王炸”。人性總是值得被理解,然而無可奈何的是,人性也在毀滅著實體經濟...2018年已到7月,內地消費已經拉響警報。5月,全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的15年最低。社消增速創下15年新低,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正在嚴重萎縮。

如果要買房,全新的首付加前前後後的費用,準備個40W算是有選擇的空間。30W就拮据不少。二手房呢,得看房齡,得看貸款人的資質,沒有以前那麼容易。

身邊朋友買房,幾乎都是舉全家之力。有一個兄弟,月收入6000左右,因為結婚必須得有房(女方要求),哎,其實也理解。全家籌集20多萬買房,急著結婚,買了一個精裝修的二手房,非小區。婚前瀟灑,婚後…現在慢慢回血中。很多工薪階層的朋友,結個婚經濟都是元氣大傷,負債也不少(房貸,信用卡也算的)。

現在90後一代開始,城市的大部分女性都是挺抗拒跟男方父母一起住的,大多無房不結,或者說難結。身邊幾個沒房的朋友結婚,都是奉子成婚?!社會對這個現象接受程度似乎高許多?讀者關於這個可以分享下看法。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一個事,人沒錢的時候不會太計較你我,有錢了就算得很清楚。現在生活水平上來了,不跟很久前的時代,吃飽有個住就可以,所以變得計較?考慮得比較多?糾結這一個表示我也是勞苦大眾的一員,不為此發愁,思考會是別的方面。

買不起房的存錢,買房了的沒錢,每月還貸款,還有錢的想再買套房投資,實業不好做。消費怎麼上得來呢?

城市的行情,在我看來是從2000年開始往下走的。按我爸說法98年其實就在往下走了。家裡做點小生意,從我還沒出生就在做,行情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一開始不明顯,特別是最近幾年,明顯得下滑,快得驚人。這幾年也是房價飆升的幾年。前年,也就是16年,我爸經常說打什麼工,賺那麼一點錢,升個幾百塊,就好像多大的獎勵!幾百塊就幾個客戶的事。去年說得少一些,當然一方面是我媽總是阻止他說,另外一方面是行情確實不如意。今年下半年,有時候生意不好,我爸說再這樣下去,收掉不做了,打工去!我知道是氣話,但是側面表達了行情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整個行業的,而不是單單我家。

大家不敢消費,別人賺不到錢,也就不敢消費,一個惡性循環。上次家庭聚會,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姐夫說過一句話,財政收入中大宗稅收佔比高,意味著其他佔比少。錢都往富人那邊去了,富人又能消費多少,消費有多少是在基層?富的越富,窮的越窮。悲哀。

房價的上升帶動各行各業成本的上漲。特別是實業。無論你生產什麼,或者開鋪做點小生意,總得租個地方吧。線上也無法避免,就算場地可以租小一點,員工呢,住的租金比前幾年漲了不少(比不上房價增長的腳步),工資不夠他吃喝拉撒睡,鬼才能靜心做得下去,人心思動,人心浮躁。全國創文,攤販要做下去,得租個地方吧,租金是不是得算在菜裡面去,肉裡面去呢(菜大部分3-6元區間,前幾年都是暴雨過後這個價,過後會跌回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這個價跌不回了)。商家生活成本高了,是不是商品也得提提價啊,大家都漲啊,不漲生活水平怎麼保持啊。

說到這,可惜我的一個朋友。開餐館,租金比前兩年翻了一倍,房價是一方面,一方面是創文。哦,還有頂手費(空頂,什麼東西都沒有),前年除了熱門地段,哪有頂手費。菜我試過,不錯,超過同價位不少。員工僱了幾個兼職,大廚自己跟合夥人一起上,幹了半年多,收了。問為什麼,說就是給房東打工,每月除去成本,工資算起來一個人就是2000多,還不如打工多,打工還輕鬆。

我是有點悲觀的,不能說太直白。這個社會真的就是努力賺錢,一個字就是幹!其他沒什麼好說的,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