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目前,全球石油經濟從產能的角度來看,或正在形成美國石油、俄羅斯石油與沙特石油三分天下的格局,這也是美國今年宣佈其成為能源輸出國之後的一大目標。不過,從長期來看,相對於傳統石油國,由於美國頁岩技術所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撐,因此,儘管美國石油產能有較為良好的預期,但卻很難與傳統石油國的博弈中制勝,甚至美國的石油經濟計劃或正在落空並面臨新危局。

首先是來自於統治石油經濟近半個世紀的石油美元正在黯然失色。我們知道,今年二季度以來,美國就憑藉石油美元優勢,不斷對石油國伊朗經濟進行各種限制,試圖達到伊朗石油出口為零的目的,最終為美國石油搶佔全球更多市場份額而讓路。然而,石油美元所真正達到的效果卻遠低於美國的預想。畢竟,伊朗已與全球多個主要石油進口市場達成了新的石油貨幣“默契”。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比如,伊朗央行稍早前宣佈將人民幣列入主要貨幣以取代美元,據伊媒(Press TV)稱,伊朗央行旗下的外匯牌價網站Sanarate已經將人民幣列為三大主要換匯貨幣,這也是原油人民幣期貨合約問世以來,中東石油出口的一個新貨幣方向,同時,更是伊朗與石油美元了斷的一張“王牌”。這就不難理解,在美元於11月正式開啟全面限制之前,伊朗已提前陸續將大量石油存在中國了。

據路透社今年10月報道,大量伊朗原油運往中國北方港口大連,最終可能會被儲存在保稅倉庫,據伊朗國家油輪公司(NITC)的一位消息人士稱,“該公司將2000多萬桶原油運往大連,我們將決定是將原油賣給其他買家還是賣給中國客戶。”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從伊朗進口了大約65萬桶/日的石油,伊朗的另一個主要客戶印度今年前九個月的購油量約為568,000桶/日,因此伊朗將大量原油儲存在中國這一舉動將會非常關鍵。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會成為伊朗原油的一個全新起點,更意味著,接下去伊朗工將打破石油美元限制,而通過這一起點,向多個市場銷售原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國也正在積極發展自己的國際貨幣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以替代美元長期主導的SWIFT,目前共有695家境內外間接參與者,8家國外清算行加入,實際業務範圍更是延伸到了140多個國家。這也都為石油人民幣的廣泛應用,以及一些石油國或用可能採用人民幣交易石油,告別石油美元提供了可能的依據。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此外,由於歐盟進口伊朗原油也受到了石油美元的限制,因此,以德國和法國為主導的歐盟提出了建立獨立於美元的貨幣支付體系SPV的計劃,一旦這一體系得以成功,則意味著,包括伊朗在內的多個石油國在與歐盟成員國進行石油交易過程中,也將打破石油美元的壟斷,而採用石油歐元。

應該說,石油貨幣層面的挑戰是石油美元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難題,而這一難題或將愈演愈烈。與此同時,美國能源經濟最初希望打壓油價,來拖垮多個石油國經濟的目的看似正在通過近期油價的走低而實現,但是最新的進展卻是,美國石油卻面臨新的危局。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這個危局正是無論是OPEC成員國,還是非OPEC的石油國,正在形成近乎於一致的產能立場,這便是即使油價走低,也不大規模減產,目的正是希望維持住現有市場份額。在這一點上,以沙特為主導的OPEC與以俄羅斯為主導的非OPEC產油國目標幾乎一致地對準了美國石油。

俄新社12月7日報道稱,俄羅斯希望最多減產15萬桶/日,顯然這一數字與不減產幾乎無異。新加坡期貨經紀公司Oanda亞太區交易主管斯蒂芬•英納斯針對全球石油產能表示,“俄羅斯仍然是關鍵點。”也就是說,最終傳統石油國或將以不惜犧牲油價大跌來應對美國石油搶佔的市場份額。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日前,布倫特原油一度跌破60美元,美國WTI原油則一度跌破至每桶51.24美元,或許這僅僅是國際油價大跌潮的開始,卻遠沒有結束,但如果油價真正進入長週期熊市而跌跌不休時,依賴鉅額資金和債務支撐的美國頁岩油所代表的美國石油,則可能以失敗告。畢竟,美國的石油高產能需要更多的管道、水、沙子、水力壓裂化學品,還有不計其數的金錢。

到2023年,美國將有2400億美元的長期與能源生產有關的債務到期,而其中至少約90%與頁岩油有關,其中相當一部分2019年底到期。而它們還並不是全部債務。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分析師稱,最終美國頁岩油業或需要付出90億桶頁岩油的產能來還清全部的債務,這相當於10年來的產能。從這一角度來講,BWC中文網觀察團分析認為,美國石油還遠沒有達到真正可以與俄羅斯等傳統石油國相提並論的層面,只是為了應對高額的債務,美國經濟操之過急了。


自從擁有全球霸權貨幣的美元啟動加息步伐後,全球經濟的發展格局日益變化,從近期的國際經濟格局來看,全球經濟同步復甦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不僅僅如此,近些日子連美聯儲對持續加息的態度都有所軟化,最大的因素是美國經濟或將出現放緩。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這麼看下來,貌似全球經濟在曾經“貨幣大放水”所帶來的增長正日益老去,那麼誰又能帶動經濟持續發展?這已經上升到路人皆知卻又無可奈何的地步,原因無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技才能在當前全球經濟錯綜複雜下,引領新一期經濟浪潮。

從近代百年曆史角度來看,全球三次最大的經濟大繁榮週期都是科學技術帶動的!1870年,以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驅動的技術革命到1929年,帶來經濟長週期繁榮。

1945年,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技術、航天科技為驅動的技術,同樣帶動經濟長週期的大繁榮。而1978年開啟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驅動力的信息和新經濟革命,一直延續到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這麼算下來,從08年金融危機到目前10年時間,無論是各上層建築還是各企業主,都在尋求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是的,新技術正在醞釀當中,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等,但是這些新技術尚未廣泛應用到商業中。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所以說,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情況下,越需要新技術來帶動經濟發展,接下來,誰能掌握並引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誰就能在下一個全球經濟、話語權浪潮中翱翔。


一場“貨幣戰爭”已悄無聲息的打完

近日,據我國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21.3萬億元,創2011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降至近八年來新低,環比下滑915.76億元,連續第三個月環比減少。

與此同時,央行公佈的10月份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數據:中國10月外儲環比大幅下滑339億美元至30531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創2016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外匯儲備規模與外匯佔款同時下滑,這裡面的故事蕩氣迴腸。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我想想這個故事應該怎麼講,眾所周知的是,在當前全球貿易爭端、國際經濟競爭關係錯綜複雜,美聯儲加息引起的全球貨幣流動性趨緊,都導致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貨幣貶值明顯。

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來捍衛本國貨幣穩定的常用手段是“外匯儲備”“貨幣政策(加息)”,動用外匯儲備對經濟的副作用較小。但是前提是得有一定量的外匯佔款或者是外匯儲備規模。這麼講故事可能很多人就明白了,在十月份,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一度逼近7.0關口。

10月26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明確警告人民幣做空勢力,稱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基本穩定, 此後人民幣匯率有所反彈。所以說,10月外匯佔款、外匯儲備規模雙雙明顯下降,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意味著央行再次進入外匯市場,以此穩定匯率。

當然,央行保持住了很大的剋制,或許只是在關鍵點位上予以防守。現在通過外匯佔款、外匯儲備規模數據回顧,管中窺豹的去了解一些動態,真實情況可能是我們安居樂業的人們想象不到的“驚心動魄”,畢竟,這是一場“悄無聲煙的貨幣戰爭”,央行在捍衛我們自身的經濟利益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很自信的說,這一場短暫的“貨幣戰爭”已經被我國央行悄無聲息的打完。

再次提醒下,我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規模,外部的做空勢力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最後,一切的基礎在於我國經濟基本面,當前我國經濟雖然面臨著下行壓力,外部經濟遇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但是我國經濟韌性依然充足,市場前景廣闊,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鏈,這是任何經濟體短時間內不具備的優勢。

重要的是,面對經濟的錯綜複雜,我們立足於國內經濟,防患於未然,並且,當前無論是央行還是財政都在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長時間看,前景是光明的。


忽視的風險,潛移默化的到來

我以前曾說過,今年來全球經濟同步復甦的腳步已經發生變化,已經由全球經濟同步復甦轉變到全球經濟復甦分化,美國經濟一枝獨秀,我國經濟穩中有變,歐元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出現低迷、衰退、市場高通脹等,這種變化是應該引起警惕的,為什麼引起警惕?

因為全球一體化中,任何一個國家出現危機,其他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更不能置身事外,最多能把風險衝擊降低一些。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受自身經濟結構、市場體制等影響,經濟屬性上存在脆弱性,那麼最近一段時間,一些發達國家經濟也出現了問題,首先傳來悲鳴聲的是作為全球經濟風向標的韓國,韓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僅為2%,較二季度的2.8%大幅回落,創下2009年三季度以來最低。

其次是日本,日本央行下調了2018財年GDP預期。最後是IMF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率,也下調了對明年的經濟預期。這三個事件連在一起來看很有意思,看起來明年經濟不太樂觀。

重要的一點是,今年來的全球經濟跡象顯示,從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到部分發達國家,經濟都感受到了困難,也就是說,從最容易滋生危機的經濟體,逐漸在蔓延到一些小型發達經濟體,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存在很大風險的。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最近的演講中提到:“我們記得金融危機最怕的事是什麼呢,就是怕傳染。但一旦傳染,一旦共振,可能會有更大的危險。而且在共振和傳染的高峰期可能就會出現恐慌”。

伊朗宣佈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后,事情又有發展,美國石油麵臨新危機

我很認同周說的這句話,現在的全球經濟情況從我的分析當中,確實存在有傳染的“可能”,這是被全球市場忽視的風險。(多說一句,這種情況要蔓延到哪裡才出現經濟“大調整”呢?當然是經濟體量大的經濟體了,經濟體量越大,對全球經濟釋放的能量衝擊就越大)。

最後說一點我國經濟,應對這種被全球忽視的風險,最佳的辦法是立足於國內經濟(“辦好自己的事情”),防範於未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因為按照過去的兩大老辦法不太好走了,(一個是放水,一個是水泥製品,這兩個你曉得伐?)。

所以說,現在到了經濟“啃硬骨頭”的時候了。相信我國的經濟優勢,相信國內經濟在短時間內調整後,長期會獲得更持續的經濟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