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炮兵的發展——從普法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0)

當德軍的榴彈炮把法國人的壕溝開腸破肚的時候,法國人的75速射炮只能勉強騷擾壕溝中德軍的好夢。榴彈炮驚人的威力讓法軍在被炮擊時常常驚慌失措地逃離他們淺淺的壕溝──只可惜德國人沒有足夠的炮彈來殲滅法國部隊,或是把局部的勝利擴張讓戰場恢復機動。

戰場上的勝利讓德國領導人們更堅信榴彈炮的力量。舉例來說,當在1914年10月德國建立他們戰爭爆發後第一個新的步兵師的時候,這個步兵師──沒有足夠的騎兵、沒有足夠的機槍、沒有足夠的運輸工具、沒有足夠的火炮──但是在這個步兵師中榴彈炮與速射炮之間的比例,由戰前步兵師的1:3提升到了1:2。而等到戰爭爆發後成立的第二批步兵師──1914年12月成立──這個比例更進一步提高,不但在步兵師中105榴炮與速射炮的比例提高到1:1,每個步兵師中更多了一個由8門150榴炮組成的建置重榴彈炮營。要生產足夠榴彈炮來裝備新成立的步兵師比較容易,但要生產大量榴彈炮來取代數百個既有步兵師中的速射炮比較困難,1915年3月德國戰爭部重整了所有的步兵師,在新的編裝表中每個步兵師有一個炮兵團──由兩個速射炮營與一個輕榴彈炮營組成──而在經過了兩年的拼命生產,德軍終於可以讓每個步兵師中105輕榴彈炮與速射炮數目的比例達到1:2。

論炮兵的發展——從普法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0)

直到1917年下半年之前,在每個德軍步兵師中重炮兵──包括重榴彈炮──所佔的比例都還不顯著。從戰爭開始起,每個月德軍高層可以臨時配屬給各步兵師的重炮數量都不斷地增加,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德軍總共有148個重炮連,其中104個是配屬給各步兵軍的重榴彈炮連,其他的則是210毫米榴彈炮與280、305、420毫米口徑臼炮及原本希望可以用來摧毀敵人要塞的100毫米口徑加農炮。在戰時動員生產之下,到1915年底德軍重炮連的數量已經從原本的148增加到了1,380個炮連,成長到了10倍。

論炮兵的發展——從普法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0)

法國人在不斷捱打之下也展開了他們自己一系列的炮兵擴張計劃。在戰爭的最初兩年法國人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庫存的重炮都拖出來編組成為新的重炮兵連。即便這些庫存火炮的口徑(95~155毫米)足以與他們的德國對手匹敵,但事實上這些火炮是舊式火炮,在涉及速度上遠遠不及他們的日耳曼對手;更重要的是,這些庫存火炮都是加農炮,而非德國人所使用的榴彈炮。賬面上法軍重炮的數字增加了,但事實上從1914、1915直到1916年下半年,法國重炮兵雖然不斷英勇奮戰,但在面對德國重炮兵時通常是以悲劇收場。

如果法國按照他們一次大戰前的準則繼續把所有賭注放在速射炮上,結果將是一場嚴重的災難。根據戰前德國要塞炮兵進行的實驗顯示,只要150榴彈炮射擊80~100發,就可以完全殲滅一個法軍75速射炮連──佔領100公尺寬80公尺深的標準速射炮連陣地,將會損失30~50%的人員、60~65%的火炮、炮車、彈藥、行李及其他物資。

論炮兵的發展——從普法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