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步驟缺一不可,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編制!

8個步驟缺一不可,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編制!

編制網絡進度計劃一般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建立計劃框架——定義活動——確定活動的工期——確定活動間的邏輯關係——估計資源需求——制定和優化進度計劃——建立預算和基線計劃——計劃的動態跟蹤與控制。

一、建立計劃的框架

簡要的說就是將全部工作逐級分解,對於施工項目而言,分解主要是識別出獨立的工作區域。 工作分解結構是計劃的框架,它支持成本、進度、員工績效的管理。分解結構的最底層是項目經理部分派工作的基礎。要注意,在分解的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如何覆蓋全面,這時無須考慮耗費時間、相互間的邏輯關係、以及資源的佔用。分解過程是逐層展開的,如在分解第二層的時候,不要考慮其中某一項所屬的第三層、第四層的具體工作,也就是說分解到哪層就考慮哪層的事,不要考慮其下級。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也是原則。

隨著分解工作的展開,形成了父單元和子單元,全部子單元的工作總和必須是父單元工作的百分之百,也就是說要避免遺漏。分解工作直到當每個元素的複雜性和工作成為在計劃和控制上可管理為止。在建築工程中,一般達到分項工程即可,無須達到具體工序一級。

二、定義活動

工作分解結構完成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定義‘活動’。如前所述,在施工項目經理部編制計劃的過程中,可以粗略的將各種‘工序’理解為活動,它代表了一個個可由項目經理部某一成員具體實施、指揮所屬人員實施的行動。

在單位工程的計劃框架中,我們可以將某一層(或標準層)結構這一工作分解結構的最底層,分解為‘鋼筋綁紮’、‘隱蔽驗收’、‘模板安裝’、‘澆築砼’和‘拆模’等活動,由相應工長組織勞務人員施工完成。

由於工程的動態性,定義活動的過程中,遇工程設計多變、工期的確定受行政干擾、工程進度付款沒有與網絡計劃緊密聯繫、新材料、新工藝等有時會發現工作分解結構並不合理,這時我們還要考慮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清晰的定義活動。活動代表了支持項目目標的基礎工作,它是項目計劃和控制的基石。

三、確定邏輯關係

給各項‘活動’安排次序、定義邏輯關係怕是技術人員最熟悉的工作了,無論是採用甘特圖,還是雙代號網絡圖。 雖然建築工程是傳統的產業,在技術和操作上都很成熟,但工程間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越是經驗豐富的人員,越能在認真、仔細的分析過程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設計解決問題方案。可以採用Project橫道圖配合進行,仔細推敲。

四、活動的工期估計

建築工程中各項活動的工期有比較多的經驗支撐,一般不難獲得。這裡要強調的是,消耗時間有其客觀規律,不能完全憑領導意志來確定。因此,由一線的人員根據以往類似的工程經驗做出估計,並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審核是推薦的模式。如上述單位工程標準層結構根據房型結構採用滑模、鋼框竹膠模、普通木模等不同的模板系統工期相差就會在1~2天。

五、估計資源需求

向活動分配資源,是技術人員最撓頭的事之一,問題的根由是工作量非常大。我國各地普遍存在消耗定額,可以做為資源測算的原始依據,通過工程預算軟件可以簡單、方便的實現。在項目上常以定期申報‘資源需求計劃’的方式來完成這一工作,但工程實際情況會有很大差異,必須做相應的子目換算和調整。

六、制定和優化進度計劃

制定進度計劃,就是要確定項目所有活動的開始和完成時間。採用軟件系統進行了上述的五個步驟,計算機會自動生成一份涵蓋完整的項目進度計劃圖,而且軟件系統會提供關鍵路徑計算功能和資源優化功能。優化進度計劃主要就是從關鍵線路和活動的邏輯關係入手,本著“關鍵路徑要進度、非關鍵路徑進度要資源”的一個原則。對定義的活動在計劃圖框架下進行反覆推敲,活動的四種邏輯關係在這時便會躍然紙上。

七、建立預算和基線計劃

在一個涵蓋完整,所有活動時間、資源都明確的分解結構基礎上,可以按某一時間段或某些分解結構的節點彙總,方便的得到各類資源‘需用計劃,再結合價格信息,就可以得到預算。

八、計劃的動態跟蹤與控制

對於調整好進度計劃,可以建立一目標工程,以方便我們進行對比。在我們整個進度管理的過程中,控制才是計劃的真實目的,因為計劃要想控制好,就必須要制訂好我們的目標計劃,對它定期跟蹤、對比、分析與調整,始終使進度與計劃處在控制之下,這才是我們控制的目的,所以必須做好網絡計劃的動態跟蹤與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