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四點,讀書真能讓你人生開掛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四點,讀書真能讓你人生開掛

《實用性閱讀指南》書影

對於讀書,人們是高度認同的;但說到運用書中道理指導自己的人生,人們往往又有著很強的警覺,就會搬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古訓來。這大概就是“聽說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原因了。

但有這樣一位日本青年,他按照讀過的書來指導自己,真的就改變了人生:他讀到《週末創業》這本書,就開始利用週末、業餘時間創業,最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按照拿破崙·希爾《思考致富》的指導,設定目標,一步步取得了事業成功;他運用《考上就靠心智圖》的方法,考取了職業諮詢師資格證書;他借鑑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提升了自己的領導力;他實踐《銷售的鐵則》,先後在4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

這位日本青年叫大巖俊之,後浪出版公司推出的《實用型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的作者。他是日本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的指導。他創業路上發現“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於是開始研究各種速讀法,最終開發出一種誰都能掌握的、並且絕不會遭遇瓶的讀書法“緩速讀書”。2010年,他正式獨立創業,專門從事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

大巖俊之認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等等。很多人投入時間和金錢來讀書,卻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這樣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

如何才是有效率的讀書呢?他從“帶著功利目的讀書”“讀書要記筆記”“牢記書中內容”“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四個方面,對於“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提出了中肯有效的建議。

要帶著功利目的去讀書

古人說,開卷有益。不論什麼書,只要打開去讀,就會有收穫。也有人強調,讀書要不帶功利心地去讀。對於文學、歷史、哲學等修身養性的書來說,這樣大致是沒錯的。但對於身處職場、商場、情場等等的人來說,當你打開一本致用類(書中稱商務類)書籍的時候,肯定是要得到一些東西、獲得一些指導的。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帶著功利心去讀。

大巖俊之建議,首先要確定讀書目的。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容易有所收穫。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裡得到什麼”,就能“集中火力”,更快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中國有句老話:“書非借不能讀。”但作者建議大家儘可能買書來讀。借書來看,“從書裡認真汲取精粹”的意識會相對較低,讀完後付諸行動的概率也不高。

人不失錢財不知痛。因為花錢了,就想回收相應的價值,所以怎樣都想做點什麼。從行動能力方面考慮,他請大家自掏腰包購買書籍,這也算是強制自己認真讀書的一個法門了。

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做筆記

大巖俊之認為,讀書一定要做筆記。他一般會在認為重要的地方劃線,要在書上隨時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當然不能在借的書上做這些,所以一定要買書。

做筆記不只是劃線、記錄感悟,還要把握書的結構層次,掌握一本書的整體概況。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就是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Tony Buzan)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通過思維導圖,你的記憶、整理、理解和構思的範圍會不斷擴大,從而幫你找出所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高效實現目標。作者在書中詳細列舉了做法,本文就不多說了。

牢記讀到的內容

要想讀書有效,最基本的前提是你要記住書裡的東西。很多人說讀書無用,首要的原因就是記不住書中內容。

人類大腦的構造本就善於忘記。研究發現,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如果把見過的景色、書本的信息、到的人聲、空調聲,乃至氣味、觸感等都一一記住的話,不出5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為了不讓自己達到極限,大腦平常不會去一直記憶信息,而是在不斷刪除。

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製作了一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非常清楚展示了人類記憶是如何遺忘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清楚展示,記住信息之後沒過多久,大腦就開始快速遺忘。20分鐘過後,遺忘42%;1小時後遺忘56%;1天過後,甚至會忘記74%的信息。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四點,讀書真能讓你人生開掛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不過也有辦法對抗“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那就是通過反覆閱讀,留存記憶。不斷重複,就能記住書裡的內容。如果只讀過一遍,很難在腦中形成記憶。但實際情況是,真正會將同一本書讀上個兩三遍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作者提倡要反覆讀那些適合自己的好書。

關於記憶,作者還提出,不要試圖全部理解。大部分人對讀書有誤解:認為一本書必須從頭讀到尾,全部理解才行。作者自身的閱讀經驗來說,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因此他建議:丟棄80%的內容,找出最重要的20%。這也是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發現的“帕雷託定律”的一個體現。作者還提出要帶著感情閱讀、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等方法。

知行合一: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大巖俊之指出,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可發揮效果。讀書,特別是閱讀商務類書籍,只有在讀完後有所行動才能發揮閱讀效果。

這一點與中國古人所說的“知行合一”頗有類似。你知道一個道理,但不去實踐,說明你不是真正地知道這個道理。只有切身踐行一個道理,才算你真正指導這個道理。這就是知行合一的主旨。

大巖俊之認為,商務類書籍的作者,將積攢了幾十年的知識、技能都寫進了書裡,不敢保證所有內容都適合每個讀者,但是通過採取與作者相同的行動,或者說按照書上所寫的方法加以嘗試,總能得到一些收穫。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

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作者給出瞭如何“知行合一”,把書中道理運用到自己實踐中來的具體做法,包括:

從書本上設定行動目標。讀完書後,就要具體想自己要做些什麼,尤其是要明白“什麼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把它們實踐起來。

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作者建議大家先在腦子裡描繪一下自己“達成了目標時的樣子”,將自己帶入那份激動人心的心境中去。讓自己興奮起來,之後的行動就會更為順暢。

明確現在的位置。“行動目標”足夠清晰了以後,就必須把握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現在我正處於怎樣的狀態?”要“用數字表示現在所處位置”的方法,就是確定,如果最好的狀態是100%的話,現在是百分之多少?問問自己為什麼?

思考現狀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確定需要實施的事。確定為了填補差距的具體行動,從所寫的項目中選出一項來做;要將行動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始進入“行動”模式,具體到“為了能這麼做,這一週裡我可以幹些什麼”。

將行動告知他人。為了讓你確實地付諸行動,有件事請一定要先做到:“將行動告知他人!”如果對父母不好意思說,可以對丈夫、妻子、戀人、朋友和公司同事等說;即便不準備講給別人聽,也可以寫在Facebook、推特、博客等地方;如果這樣都很難做到的話,請將“行動宣言的內容”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總之,一定要告訴他人。

作者指出,一旦將目標付諸實踐,就會發現那些目標其實觸手可及,大多數人“在行動之後都會有好事發生”。

總之,《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提醒我們,一名真正的讀書家,關鍵不在於“讀了多少書”,而是“有過多少行動”。如果讀完很多書卻“無法留在記憶裡”“沒有什麼成果”,和沒有讀過一樣,當然就會造成“聽說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後果。反過來,哪怕只讀一本書,如果能將這本書所寫的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也可謂讀書家了。

需要提醒的是,這些方法只適用於“致用(商務)類圖書”的閱讀(這一點,作者也做了強調)。至於文學、歷史、哲學等修身養性的書來說,還是要慢慢讀、不帶功利地去品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