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共讀,飲食之禮

【共讀內容】

10.11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導讀學者】

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歐陽禎人: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

【共讀筆記】

柳慧:

【論語晨讀】第889天

天晨讀論語,活在與孔子的心靈對話之中。

歐陽禎人: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崔茂新:

我以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飲食之禮的總綱,本章也包含在飲食之禮之內的。

歐陽禎人

從字面意義來講,首先,瓜是必字之誤。因為字形相近而誤。

齋字,嚴敬貌。

這一章的核心是:必祭。

它的神來之筆是:雖字

亦即:即便是粗糙簡陋的食品菜湯,飲食之前,也必須祭!

而且,飲食的過程,必須懷有“嚴敬”的態度和身體狀態。

崔茂新:

這裡體現的是孔子日常飲食時必祭,體現的孔子在使用或曰耗費資源時對天地、自然、鬼神的感恩心與敬畏心。

劉國慶:

謝謝各位老師導讀,[玫瑰][玫瑰][玫瑰]我說幾句個人看法,敬請各位師友指正[抱拳][抱拳][抱拳]

本章文字上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疏食”清中期周柄中《四書典故辨證》:疏食有三說。朱子以為粗實,一也。孔安國以為菜食,二也。月令鄭注云:草木之實為疏食,三也。何燕泉主孔說,謂疏食乃乏米而以疏代食,引東觀漢記“趙常疏食而以穀食陰讓弟”為證。愚按此疏食對下菜羹,自是粗飯。若《述而》篇之飯疏食,或可如孔說耳。

第二個是“瓜祭”的“瓜”字。《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祭,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飧,作而辭曰:‘疏食也,不敢以傷吾子。’”然食羹皆火食,其祭宜也。瓜既果實,何必祭?清崔適《論語足徵記》:案羹食大名,瓜則小名。三者並列,義頗不倫。且均薄物,既有瓜,何無果?……但舉一瓜,轉嫌掛漏,何如舉疏食菜羹,已足包括其餘耶?若蔬食也、菜羹也、瓜也三者並舉,於義理為不倫,於文章為不順。楊伯峻先生認為,“瓜”恐怕是錯字,有些本子作“必祭”應該是對的。這是食前將席上各種食品拿出少許,放在食器之間,祭最初發明飲食的人,《左傳》叫泛祭。

本章的義理上,也有一個大的問題,即這裡的“祭”究竟是在祭誰呢?朱熹《論語集註》說:“古人飲食,每種各出少許,置之豆間之地,以祭先代始為飲食之人,不忘本也。”《禮記禮運》認為是在祭鬼神上帝,和正式的祭祀所祭祀的對象是一致的。“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都是祭祀“上神與其先祖”,並不是祭祀最初發明飲食的人。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然後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故玄酒在室,醴醆(盞?)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澣帛,醴醆(盞)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也。此以祭之所以報功,不忘其本也。”

祝嘏是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祜訓為福,承天之祜,即期望得到天賜的幸福。合莫是祭祀時祭者通過進獻祭物與所祭鬼神相感通。《禮雜記》中孔子祭的時候,少施氏“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少施氏之所以認為“疏食”不足以用來祭祀,是因為“疏食”配不上鬼神上帝。如果祭祀的是發明飲食的人,肯定“疏食”就是最恰當的,怎麼會配不上呢?夏商周三代,宗教都是國家化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但“承天之祜”本是每個人都有的願望,是無法被壟斷的。基督徒、穆斯林都有飯前禱告的習慣,本章說明儒教的創始人孔子也有這個習慣。而宗教被民間接受,在民間的流傳,才能充分發揮每個人自我求福的積極性,並把這份積極性轉為修德立業的動力。儒家因為自身的獨立性發育不足,因而家庭就成了儒學最重要的傳播渠道。歷代的家規,便是把祖先崇拜和道德修養結合起來的典範,也是儒教之根。我們從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便可看到家規的豐富和重要作用: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需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無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乖僻自恃,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從親子教育開始,通過家規、家訓的現代化,推動平等自由負責的家庭關係,也許是儒門進入社會,並作出自己貢獻的切入點。

發言完畢,敬請各位師友指正。

李偉東:

君子堂用餐感恩詞:感恩天地的化育,感恩祖國的護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感恩眾生的關愛。希望能隨夫子之後。

崔茂新:

敬天仰聖的宗教情懷。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是一境界,“貧而樂,富而好禮”又一境界也。

李偉東:

親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關鍵所在。

袁梅:

@劉國慶 至今曲阜仍保留正式場合吃飯前祭天地的禮俗。

尤其是頭兩杯酒和第一個餃子

在曲阜,過年時的食禮是頭三杯酒頭三筷菜和餃子依次是敬天敬地敬祖先。平時稍微正式宴請場合,只有兩杯酒敬天地,祖先之敬要在規定時際,平時也不可亂擾。

 這邊保存的很完整,當地人不論農村城裡,尤其是過年祭祀特別隆重。我婆家是曲阜本地,家中還有個95歲的老人,老禮知道很多。

劉國慶:

我和蔡老師都認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較為全面的價值觀,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兩件事,這兩件事可以通過家庭氛圍養成

民俗是寶庫“禮失求諸野”了

崔茂新:

價值觀是需要通過不斷審視、批判來加以訂正和提升的。正所謂“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莫如之何也矣已”。

王振:

@崔茂新 @劉國慶 崔老師~劉老師~

1.如果是“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是不是就變成了只強調“齊如也”,而沒有了強調“必祭”。意思就還可以解釋成“雖疏食、菜羹、瓜,如果祭的話,就一定要齊如也。”

2.而且“疏食、菜羹”是正餐吃的,是人動手做出來的,跟自然中就有的瓜並不是一類,吃飯時也不一定吃瓜,這幾則都在說吃飯時的事或吃飯時吃的東西(糧食、魚、肉),所以這出現個“瓜”是不是有點突兀?而且“瓜祭”連到一起的話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吃瓜前的祭祀“謂食瓜薦新,必先祭祖,示不忘本。”,瓜祭,吃瓜前祭的祖先,可能跟吃飯前祭的發明飲食的人還不一樣吧~所以不能把“疏食、菜羹”跟“瓜”並列在一起說吧~祭祖先、鬼、神時是不是也不能用疏食菜羹來祭?而瓜果可以祭鬼神?而且吃瓜不用祭發明飲食的人,因為瓜是自然生的、摘下來就可吃的~

3.如果是“雖疏食、菜羹,必祭,必齊如也。”則既強調了“必齊如也”,也強調了每餐前“必祭”~魯論語裡就寫的“必”,而且朱熹、楊伯峻等解釋的意思裡都有“必祭”的含義。所以是不是就是因為“瓜”字和“必”字的篆體字比較像,古人抄錯了呢~不知道我的薄見有沒有道理~[愉快]

劉國慶:

@王振謝謝。我是覺得“祭發明飲食的人”這種說法,根據不足

王振:

@劉國慶 嗯嗯~也是~那到底祭的是什麼呢?吃飯時要對飯菜抱有敬畏之心~應該不是祭食物本身吧?否則就不用分出少許放在旁邊了。一般來說是祭祖先,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無論幹什麼時都要想著祖先~這一則想要強調的是什麼呢?[委屈]

劉國慶:

禮運認為:“上神與其先祖”。先代始為飲食之人是朱熹的看法

馬震宇:

貴族吃飯要用到鼎、盤等,鼎、盤來之不易呀,是否是餐前祭一祭,追思一下?貌似形式上很像基督徒的餐前禱告。

王振:

@劉國慶

 哦哦~謝謝劉老師~[抱拳][愉快]文獻中有沒有儒家的餐前祭語呀?禮記中有沒有哪章是用餐的禮儀呀~

劉國慶:

@王振抱歉,我才疏學淺,沒有關注過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士相見禮和公食大夫禮都有。

@王振我已經引用了

王振:

這則,雖然大多數版本都註明“瓜”可能是“必”,但該字都作“瓜”,句中只一個“必”,可能主要還是強調“必齊如也”吧~因為古人吃飯前必祭,已經習以為常,不用再強調,但必須強調恭敬之心,對飯羹敬畏,對“祭”這件事敬畏~剛查到一則註釋:孔子貧賤時,祭祀祖先,雖或用粗飯,菜羹或瓜類,祭品很薄,但他的容貌是很嚴敬的。

雖薄物必祭,其祭必敬,聖人之誠也。

劉國慶:

@王振 你看,那是祭祀祖先吧。

王振:

@劉國慶 嗯嗯~還是祭祀祖先更有道理~[呲牙]

李偉東:

各地都有不少的年禮,廣東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傳承都不錯,都是值得采風的...

————

【論語譯註】

10. 8-4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譯文]雖然是糙米飯小菜湯,也一定得先祭一祭,而且祭的時候還一定恭恭敬敬,好像齋戒了的一樣。

[注釋]瓜祭——有些本子作“必祭”,“瓜”恐怕是錯字。這是食前將席上各種食品拿出少許,放在食器之間,祭最初發明飲食的人,《左傳》叫氾祭。

【論語集註】

食,音嗣。陸氏曰:「魯論瓜作必。」古人飲食,每種各出少許,置之豆閒之地,以祭先代始為飲食之人,不忘本也。齊,嚴敬貌。孔子雖薄物必祭,其祭必敬,聖人之誠也。此一節,記孔子飲食之節。謝氏曰:「聖人飲食如此,非極口腹之慾,蓋養氣體,不以傷生,當如此。然聖人之所不食,窮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勝而不暇擇也。」

【論語全譯】

10·8-4 雖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齊(3)如也。

[註釋]

(1)菜羹:用菜做成的湯。

(2)瓜祭:古人在吃飯前,把席上各種食品分出少許,放在食具之間祭祖。

(3)齊:同齋。

[譯文]

即使是粗米飯蔬菜湯,吃飯前也要把它們取出一些來祭祖,而且表情要像齋戒時那樣嚴肅恭敬。

《論語》共讀,飲食之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