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證券再換帥 志在衝刺第一梯隊

平安证券再换帅 志在冲刺第一梯队

時代週報記者 羅仙仙 發自深圳

平安證券近期再次傳出“換帥”消息。據媒體報道,平安證券總經理兼CEO劉世安正在辦理離職手續,接棒者為平安銀行副行長何之江。

平安證券公關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劉世安因腰椎問題,近期可能會有一個病假,會離開一段時間,離開時間尚未確定。其間是否由何之江接任,以銀監會的公開批覆為準,目前公司未有任何公告通知。”

劉世安2015年從上交所副總經理任上離職後加入平安證券,在常務副總經理位置分管平安證券投行業務兩年後,2016年11月接下總經理一職。對於平安證券未來在業內立足的目標,劉世安曾說道:“我們希望用3-5年時間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據平安證券2017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其實現營收59.4億元,同比增長43.2%,實現淨利潤22.34億元,較2016年的22.15億元微增0.85%。儘管營收大幅增加,但目前在已發佈業績數據的40多家證券公司中僅排第12名,尚未進入“行業第一梯隊”,且與以88.49億元營收排名第10的興業證券仍有較大差距。

從2017年券商業績數據來看,券商強者恆強、業績分化的特徵愈加明顯。高層變動之下,如今的平安證券面臨著多重挑戰。

關於今年平安證券如何應對發展,上述平安證券公關人士表示:“2018年發展規劃將在近期的年報披露中公佈。”

頻繁換帥

自2013年“萬福生科”事發後,原總經理薛榮年請辭,隨後副總經理何善文接任。此後的五年間,平安證券總經理一職出現五次更替,幾乎一年一換。

2014年,何善文被調任平安集團其他崗位,隨後平安集團派出元老級人物謝永林出任平安證券董事長兼CEO,總經理崗位則長期空缺。直到2015年初,平安銀行廣州分行行長楊志群空降平安證券,擔任總經理。一年之後,楊志群則追隨謝永林一同迴歸平安銀行,時任平安證券常務副總經理的劉世安接棒總經理。

從上述變動可以看出,多次為平安集團在各子公司之間進行高管調崗。

“謝永林之後的接任者都為一個‘體系’的人,都屬集團的核心團隊。”一位長期跟蹤平安集團的非銀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平安集團內部人士曾表示,平安集團具有非常好的綜合金融的基因,不同金融板塊業務捆綁和融合,最重要的是人事融合,管理人員有一定比例的流動,是為了在具體業務之間有效的合作能夠更容易打通。

據瞭解,平安證券作為平安集團傳統金融業務的其中一個板塊,除了與同行競爭以外,更重要的是聽命集團戰略的安排,與其他業務板塊形成有效配合。

在上述分析師看來,高層人事的頻繁調整對平安證券的基礎業務和發展步驟影響不大,“從多次高層變更後的情況來看,平安證券的中層和業務團隊沒有大的變化”。

對於高層輪崗制度,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均表示對高管和新業務部門都具有挑戰性,深圳某券商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道:“內部調派的高管在短期內也會因難以熟悉新到崗業務部門的政策、發展特點,出現不能有效及時整合的問題,反而會增加企業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來有近30家券商的高管發生了變動,通過外部選拔而來的繼任者中有不少是來自證監會系統,劉世安正是其中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劉世安自1993年即從事證券交易管理工作,作為上交所第一副總經理,在離任前統領戰略新興板的籌劃,具有20多年的監管機構經驗和管理、業務發展思路。

而目前媒體報道中將接任平安證券總經理的何之江,自1992年開始一直在銀行系統工作,2017年5月獲批平安銀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從履歷上看並沒有證券行業的從業經歷。

衝刺“第一梯隊”不易

2014年,時任平安證券董事長的謝永林曾表示,想用五年左右的時間,讓平安證券在行業排名至少進前十;而劉世安在上任時則將未來努力的方向定為“怎樣把平安證券打造成一流券商,怎樣把平安證券打造成具備和國際投行、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競爭的大型券商”。

2015年,平安證券借道互聯網轉型發展,憑藉“互聯網經紀”“賬戶APP戰略”完成經紀業務的互聯網轉型。

據年報顯示,2015年平安證券新增客戶近300萬,年末客戶數行業排名較年初的13名提升至第8名。截至2017年12月27日,平安證券的經紀客戶數已超1300萬,為行業排名第一, APP活躍突破350萬,行業排名第二。

隨著行業佣金下降,平安證券通過互聯網引流的服務形式模式能否保持競爭優勢,東吳證券某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互聯網引流越往後其競爭越激烈,應有的效果就越差。券商在互聯網模式都有機會,但目前沒有看到清晰的模式。”

2016年,平安證券持續推進戰略轉型,其營業收入、淨利潤排名較2015年分別提升4名、9名至第14名、15名,分類評級連升三級迴歸A類。這一年,劉世安接棒總經理,平安證券經營團隊新的班子成員也基本成形,8位副總經理分別為竺亞、詹露陽、蔡新發、Chris、Yunhosong、付強、張漢玉、張東。

劉世安到任後不久提出了四大發展方向:第一打造以互聯網經紀為特色的大經紀業務;第二在投行業務領域打造獨特的發展路徑;第三為大投資方面創新產業基金投資領域;第四要大力發展資管業務。其中,曾在2012年-2014年被暫停的投行業務,被新領導班子視為“打翻身仗”的關鍵。

2017年年初,劉世安曾表示,平安證券新儲備IPO項目大幅增長,“加上併購重組、再融資、債券等項目,總項目儲備數達到數百個,未來兩年會陸續出來”。

據Wind數據,2017年平安證券完成IPO承銷保薦項目2宗,收入1.43億元,約佔市場份額0.96%,在2017年承擔IPO項目的59家券商中排名24。截至3月8日,平安證券排隊IPO數量僅有3家,其中2家為預先披露更新狀態,1家已反饋狀態,可預見近期平安證券在IPO保薦承銷項目上難以出彩。

另外,劉世安的上任被業內視為“為衝刺H股而來”。

2016年6月中國平安發佈公告,稱平安證券將從集團單飛至H股IPO。當年9月,平安證券完成資本公積金轉增資本及股份制改組,可以說已經為籌備上市做好了準備。此前劉世安對媒體表示:“平安證券在為上市做準備,會擇機而行。”但截至目前,平安證券依舊未有上市時間表。

上述非銀分析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平安證券近期內難以實現上市:“平安集團拆分子公司上市是一個大戰略,相較於陸金所等互聯網金融或科技金融領域,平安證券上市會不會特別快,一是監管沒放開,二是考慮上市估值的問題。”

三年轉型嘗試後,平安證券依舊徘徊在行業第一梯隊之外。平安證券2017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全年實現營收59.4億元,淨利潤22.34億元,在目前已發佈業績數據的40多家證券公司中分別排第12名和第11名。

而劉世安上任一年後暫離職位,對平安證券產生的影響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2018年平安證券衝刺券商行業第一梯隊依舊任重道遠。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