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社會組織,辦事不用再“跑斷腿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機關辦理某些業務,基本上要去辦事大廳跑個兩三趟才能辦成,有的時候人在異地,還需要請假回去辦理,辦事整個過程,大家都可能體驗夠了那句“臉難看,事難辦”,有些時候,為了辦某些正常的業務,不得不去請客送禮,這也就造成一定的尋租空間,對於普通人來說疲憊不堪!

目前民政部近日印發《“互聯網+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願服務)”行動方案(2018—2020年)》,到2020年,實現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信息化辦公、網絡化服務,實現全國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等相關數據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互聯網+社會組織,辦事不用再“跑斷腿了”

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改革,進一步降低普通人民群眾的辦事成本,也將釋放巨大的經濟效益。

記得在2009年的時候,有次去醫院看病,報銷費用時需要出示醫保卡,當時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把社保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治理元素集中到身份證上面,一張身份證走遍天下,當時只是有這麼個想法,可從來沒想過,這個需要複雜it信息系統來支持。

直到後來來上海工作,兩次在醫院 體驗了社保和醫療及微信信息支付系統完美結合,帶來的便利,才發現原來信息化整合真的可以提高大家滿意度。還有就是手機支付乘地鐵,這個就剩下很多時間,以及現在我們在大街小巷看到的掃碼支付,都是目前互聯網帶來商業形態方面的變革。

互聯網+社會組織,辦事不用再“跑斷腿了”

一二線城市商業形態方面已經發生了變化,然後我們日常生活與政府機關的打交道溝通交流是否已經完全互聯網化?目前還沒有,截止2018年6月全國各地開辦政府網站22206家,絕大多數政府機關對外發布微博、微信公眾號,與廣大網民進行輿情溝通。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例如:部分政府網站互動欄目長期不回應,政務新媒體運營管理有待加強。抽查發現,不少政務移動客戶端內容長期不更新、功能不可用,公眾評分和下載量較低;個別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發佈信息不認真、不嚴肅,對網友諮詢回覆敷衍了事,甚至出現“雷人雷語”等。

也就是2018年,政府機關基本實現對外信息發佈,與人民群眾的簡單溝通,但是還沒有完全實現人民群眾通過網絡辦理日常業務,還有很多字需要到辦事窗口去簽字蓋章。

互聯網+社會組織,辦事不用再“跑斷腿了”

這個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機關各個部門之間還沒實現跨區、跨部門共享,這樣就造成了很多信息孤島,信息孤島之間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完成溝通,這個就是成本。為了降低普通人民群眾的辦事成本,總理曾多次提引入互聯網,加速政府機關綜合效益。

民政部的這個方案,會給專業從事政府信息化解決方案的互聯網公司,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這個就要求參與的公司能夠從社會治理、公益等多方面去努力。這個行動方案,真正落地,我們的整個社會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