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首席」:新风向,新题材

「对话首席」:新风向,新题材

主持人:昨天,是新年首日。有近30家涨停,跌停品种也有近10家。从这些涨跌品种中,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张总:

有一个小规律,大家可注意。按过往规律,新年首日的热点或主题,会影射着全年或主要时间段。昨天涨停的,大多是大家陌生的面孔。但触及跌停的,多为熟悉的,华策影视、华东医药、常铝股份、新伦科技、中天金融(复牌)、康美药业、沙钢股份、紫金矿业。我觉得,主要启示,就是题材,换风向。一是重组,二是新基建。

新制度。先重组政策开始,时间节点是去年10月,借壳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接着,大股东消息不断,从紫光股份、广州证券,再到同方股份。节前(12月29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也讲到,“要发挥并购重组的功能,支持上市公司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的新杠杆”。“新杠杆要加在企业并购重组”。近期,重组类牛股,也不断增多。从德新交运开始,到近期的跨年牛股东方通信600776,南京熊猫、航天通信等跟随。10月22日,券商股全部涨停之后,目前关注的是并购重组,至今为止,领先股还是国海证券000750。创投主题,也还是张江高科600895。新制度红利,会持续深入。从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本投资,再到注册制、科创板,还有更多。

新基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全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天,全面启动。包括金溢科技、路通视信300555、广哈通信,以及东信和平、欣天科技、特发信息、三维通信、硕贝德、海格通信、高新兴、广和通等。

主持人:

元旦前,你也把当前的机会,定位为“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伊始,果然如你所料,重组股、券商股、创投概念,还有新基建,都很活跃。但白马蓝筹呢,继续阴跌下行,这会不会成为今年的主流趋势么?

张总:

一年时间太多,至少在短期内,已形成下行趋势。当前,基本面还是技术面,似乎都不太支持炒白马、炒蓝筹,有两个理由:

一是宏观经济面不支撑炒蓝筹、炒白马。因为白马蓝筹,讲的是估值,估值要提升,就需要盈利增长来支撑,而且,盈利还要持续增长,也就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但今年的经济形势很复杂,全球经济下滑已进入共振向下调整期。

另一个就是相对位置。当前的调整,是一个大调整,不仅仅针对于2015年的5178点,更多的是针对2007年的6124点。用专业一点的词来讲,就是金融周期(去杠杆)与经济周期(转型)的迭加。站在过去三年看,去杠杆,让一批高估值成长股的泡沫全面破灭。站在十年角度看,经济大转型,也会让一批产业龙头,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股在内,会遇到巨大的估值压力,也就是当前大白马、大蓝筹股的调整内因。相比较之下,当前两类品种的股价位置,白马蓝筹股的调整还不够充分。

因此,上述提到的超跌类品种,就是炒作阻力最小的方向。但这类品种,也不能炒价值、炒估值,只能炒重组、炒题材、炒改革。关键点,就是有没有风。

主持人:

是啊。三周前,你讲白马蓝筹股已形成趋势向下,要止损。上周,又提到“均值回归”。这一次,讲的是炒作的最小阻力方向。这些,都属于交易规则。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交易规则呢?

张总:

有一句话讲的好,叫“知历史,方能赢未来”。历史,不光要看A股的28年,更要看百年美股历史。一百年前,大家印象就深刻的就是30年代,史上有名的美国金融经济危机。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381点持续下行至43点(1896年5月,道指首次发布,当时的指数点为40.93点),总跌幅89%。接下来,持续数年的制度变革,资本市场也逐步走向正确轨道,也伴随经济的逐步复苏而不断回暖,但再创新高的时间,则是15年后。

当下,面临百年大变局。此时的经济大环境,需要我们持续深入思考。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可能更简单一些,就是严格遵守交易规则。就像三十年著名的交易大师杰西利弗摩尔事后所总结的,其中之一,就是要学会止损。

最后,讲讲指数,已完全交给“大白马”来决定。节前讲过,节前白马股的跌,若只是岁末调仓,那么,节后就要转好。现在来看,是真跌。白马,多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关,至少首个季度,数据难看。喜的是,当前白马的画像,与上半年的雪崩股越来越像。当大部分品种的画像相似时,大调整便进入尾声。但,“不见黄河心不死”,数据还需要等待,指数也需要时间。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带来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产业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风险。考虑到当前市场受内外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建议逢低关注上述个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的依据。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我公司及其雇员不对据此而引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对话首席」:新风向,新题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