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我经常关注悟空问答,在育儿领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顽皮好动,坐不住,是多动症吗?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经常自己玩,是自闭症吗?等等,这类的问题。

在育儿领域,已经定义许多标签,“口唇期”“叛逆期”“自闭症”“多动症”等等。甚至有的家长不经过严格的思考和判断,就给孩子贴标签,下结论:“多动症”“自闭症”“逆反期”…这样的结论太多草率,家长一个无心的行为,就会影响孩子一生。

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1怀疑孩子有多动症?

同事C的儿子陶陶,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十月份,老师找到C说,陶陶上课坐不住,一会摸摸本子,一会动铅笔,一会拽前桌的头发,动作停不下来。

老师说,怀疑陶陶有多动症,建议家长带陶陶去正规医院诊断。同事一下子慌了,以前听说过这个病症,陶陶是不是啊?

陶陶在同龄小朋友之中,属于顽皮好动的,平时也特别淘气,但是她从没往多动症这方面想啊!那几天,C赶紧上网查了一下,怎么看都觉得陶陶都像是多动症,越看越担心。

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到了周六,夫妻两个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经过一些列的检查,医生说,孩子的注意力没问题,没有多动症。C这才放下心来。

多动症的好多症状,正常小孩子也会经常出现,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确诊。有的家长或者老师,就凭着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然后怎么看孩子怎么像“有病”,不断地找出事实支持自己的想法。

这种做法要不得!对于多动症这种心理疾病,建议家长少做怀疑,少做诊断,除非有很明显的症状,切记顽皮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2所谓的“逆反期”

好多育儿理论说,2-4岁时人生第一个逆反期。12岁时人生第二个逆反期。这个逆反期的心里表现如何?家长如何应对等等。

实际上,这些标签是大人强加给孩子的。众所周知的12岁,逆反期。

孩子是从孩子过度到成人的一个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想要拜托父母的约束,更加信任同学和朋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孩子不是要“逆反”,是有能力(身体上)开始表达自我,见识了家庭之外的世界,不再“唯父母首是瞻”,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然表现。

如果家长早早认为孩子“逆反”,想了各种招数来“对付”孩子,那只能适得其反。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空间,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意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沈老师是初中班主任,按照所谓的“逆反期”理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逆反期。沈老师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不是什么逆反。任何一个生命的发展都是有这样的过程。

所谓的逆反,不过是家长强加于孩子身上的标签。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不懂方法的家长。

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3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两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到一所学校里,打着调查研究的旗号,选取了部分同学的名单,交给老师。告诉老师说,这些孩子天资聪颖,为了测试,老师要保密。

在8个月之后,两位专家再次到学校,发现,上次被抽取的同学,学习突飞猛进,多方面表现突出。而事实上,那些学生名单是两位专家随意抽取的,并未进行任何测试。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为什么随机抽取的名单,会改变孩子的状态呢?这是这一种权威性的预言。

专家本身非常有名气,老师对此深信不疑。在这种心态之下,老师对孩子有了信心,无意识地传达给了孩子。孩子也受到了鼓舞,更加努力和用功。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这是一种权威预言得到证实的现象。

作为家长,不要随便怀疑孩子“有病”,请尊重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贴标签,也要选择这种积极上进的标签,促使孩子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下不好的定义,什么逆反期,自闭症,不是学习的料子,内向不爱说话,等等诸如此类。这样的标签,只会让孩子向着更加印证标签的方向发展,家长自认聪明,其实是在引导孩子变差。

所以,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允许孩子跟其他人不同,不要随意怀疑孩子“有病”。如果贴标签,那就给孩子贴上正向标签,才会引导孩子越来越好。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一样的孩子。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