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一直以來,魏國都會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但是蜀國就顯得十分的薄弱,因為蜀國剛開始和劉備打天下的那批人,的確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但是當老一輩的人才,尤其是劉備和諸葛亮先後去世,導致蜀國內部完全沒有了主心骨,而五虎將也隨之去世,蜀國內部的將軍人物,實在是挑不出一個。所以之後三國才會流傳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這句話一傳出來,大家都以為廖化是一個很弱的武將,要不然也不會有如此的說法,將廖化的地位說的如此之低下,但是實際上的廖化,卻真的不是一個不堪入目的將軍,不是那種毫無頭腦和武力的人,相反廖化絕對是一位有實力的大將,從幾個細節以及戰鬥中可以明顯的看出。

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第一次是在和鄧艾的對陣之中,當時的鄧艾絕對是一個有實力的將軍,能夠和姜維、文鴦等人打個平手,所以實力還是不可小覷的。但是當時廖化遭到了鄧艾大軍的埋伏,但是鄧艾的大將鄭倫卻被廖化急招之內斬殺,不得不說廖化的戰鬥力絕對是值得一提的,不可能是很弱的,只不過可能是相比較當時蜀國的五虎將黃忠、關羽等人,有一些不如而已,但也不是泛泛之輩。

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第二次是和司馬懿的對陣之中,司馬懿一直在等待這諸葛亮去世,以此進攻蜀國,但是當時廖化率領的軍隊,將司馬懿的軍隊打得狼狽不堪,司馬懿只好倉皇的逃命,但是廖化還是一直追趕著司馬懿,畢竟這麼大的功勞還是不想放棄的。而司馬懿只好採取金蟬脫殼的計策,留下自己的頭盔來迷惑敵人,就這樣,司馬懿才得以逃脫,司馬懿對於廖化都不敢硬碰硬,自然是需要一些計謀的,可見廖化的實力連司馬懿也有所擔心。

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第三個此則是一次敗仗,當時關羽因為大意丟失了荊州,於是內心十分的憤怒,所以打算率領軍隊繼續回去攻打荊州,以此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但是關羽太過於著急,所以不小心被敵人給包圍了。在這種絕境之下,廖化竟然能夠突圍成功,還解救了關羽,之後又提出建議說可以突圍成功,以此擺脫敵人的追捕。就這樣廖化在這次戰鬥中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可以說如果是一個資質平平的武將,沒有一點的能力和計謀,是不可能有突圍的決心和實力的。

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而大家對於廖化的一些不完全的看法,都是因為當時關羽沒有將廖化收入賬下,很多人以為是關羽嫌棄廖化的武功太弱,所以才不想收了廖化,但是實際上卻是另有緣由。雖然現在看到三國演義實在是有一些對於廖化的不真實描寫,但是當時的廖化絕對不是一個泛泛之輩。至於上文所說的: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個俗話,不是說廖化弱,而是說只有廖化能夠擔此重任,其他人實在是不值一提。

蜀漢的一員大將,卻被後人誤解很弱,他曾經打敗過多個魏國大將

所以三國演義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美化或者改動,主要是為了能夠突出一些主要人物,而廖化這個邊緣人物,自然是不在其重視範圍內,就衝著這三次戰鬥中廖化的表現,都可以看得出,廖化絕對不是一個小角色,而在蜀國後期,尤其是那些大將死了之後,廖化作為一個高級將領,也是蜀國的重要核心人物,千萬不要被那些話語所迷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