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航空發展國際化

改革开放40年 航空发展国际化

“空中絲路”國際航空合作高峰會。

改革开放40年 航空发展国际化

中航客艙系統有限公司倫敦運營總部揭牌。

改革开放40年 航空发展国际化

埃塞俄比亞航空維修噴漆機庫落成。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沐雨,沿著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一路走來,取得了矚目的成績。40年來,航空工業奮力開拓國際航空產品國際市場,成績顯著。已累計出口1000多架飛機、2000餘臺航空發動機、50多條飛機修理線和生產線,有力彌補了航空產品國內訂貨的不足,支持了航空工業生產和經濟的發展。同時通過大力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了航空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拉開走向世界的序幕

1978年11月2日至12月23日,第三機械工業部以部領導帶隊的航空工業高級代表團先後訪問了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這是中國實行開放政策以後,中國航空工業由封閉走向世界的一次標誌性事件。通過考察, 代表團獲得大量技術和經濟貿易信息,增進了對世界航空工業發展的瞭解,探索了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開展經貿來往的方法及途徑,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第三機械工業部黨組按照中共中央要求,明確了出口—引進—再出口—再引進的良性循環發展原則,由此正式拉開了航空工業走向世界的序幕。經中央批准,第三機械工業部於1979年3月成立了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後更名為“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航空工業從此有了走向世界的主窗口、主渠道、主力軍。1980年中航技在英國設立了第一個海外代表處,負責航空電子技術引進工作。為承接約旦工程, 當年還成立了第一個海外公司:中航技約旦分公司。1981年,中航技與香港大同實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航空工業第一家境外合資公司——香港凱迪實業有限公司(中航技香港公司前身)。

出口突破

1979年埃及項目是中航技成立後第一個出口合同,也是中國航空產品以貿易形式,第一次打入國際市場。此後,航空工業積極開拓航空產品國際市場,陸續實現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重點項目突破。航空產品出口迅速增長,成交國不斷擴大,許多都發展成支柱國家。以國際市場需求為牽引與潛在客戶聯合研發K8教練機並形成批量出口,一度達到國際市場同類飛機70%的份額, 成為20世紀90年代國際市場成功的教練機種;1999年中航技與埃及簽訂了80架K8E飛機合作生產合同, 開創了中國出口飛機生產線和對外輸出飛機設計製造技術的歷史。同時, 航空工業大力推進國產民機出口,截至1999年,中國生產的運12、運7、運8等民用飛機已遍佈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所在國航空運輸業中的重要力量。此外,非航空產品出口發展較快。利用多年來通過航空產品出口建立起來的政府間貿易渠道,帶動和擴展民用大宗機電產品出口,民品出口額穩步增長,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逐步提高,由以產品出口為主發展成產品與技術、成套設備和生產線出口並舉。

風險共擔新模式

EC175/Z15直升機項目是航空工業首個由雙方按共同投資、共同研製、共擔風險、共同受益和共享市場的合作原則,以50%對50%的比例對項目進行投資,完成各自所承擔研製工作份額的全面合作項目,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對外合作模式與管理機制。“梟龍”戰機研製也充分利用了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國外資金開展國際合作,並逐步實現批量出口。此類按照“共同投資、共同研製、共擔風險、共同受益”的“四共”原則開展的研製項目開創了出口後繼機研製新模式,不僅帶來航空技術上的進步、管理觀念和技術的提升,而且促進市場營銷模式上的根本轉變。 航空工業創新合作模式不斷拓展,全產業鏈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與世界主要航空製造企業開展了50對50聯合研製、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合作層級逐步提高,在波音、空客多個大型民機項目上成為一級供應商和零部件唯一供應商。

境外投資

21世紀進入第二個10年,航空工業海外拓展方向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從市場的國際化向市場與投資並重的國際化轉變。航空工業與俄羅斯、英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家的投資合作實現了部分產業轉型發展和國際化經營。2011~2016年期間, 共完成16次境外併購。併購的德國蒂勒特發動機公司與美國大陸發動機公司順利整合,在國際航空活塞式發動機的市場地位進一步穩固;奧地利FACC公司加入集團公司後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收入和經營效益顯著提升; 英國AIM公司和Thompson公司的加入為航空工業民機客艙內飾產業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對於海外投資企業,航空工業採取本土化發展、本土化管理和本土化經營的原則,制定了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員工隊伍相對穩定,風險管控措施到位,確保併購企業實現平穩過渡和穩步發展,利潤率超過集團公司平均水平,用戶信心得到進一步增強。

境外工程

航空工業利用航空產業發展積累的優勢,立足航空主業,積極推進模式升級,致力於提供專業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務範圍升級拓展至機場建設、路橋建設、環保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國際市場不斷擴展,目前已形成中東、非洲、南亞三大業務區域,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商業模式從分包提升為總承包加融資模式,競爭方式不斷優化。積極打造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精品工程”,埃塞俄比亞航空維修噴漆機庫是非洲最大且唯一集噴漆、維修於一體的機庫,獲得用戶一致讚譽; 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國際機場跑道蓋被項目在不停航條件下提前保質完工。

“空中絲路”計劃

中國航空工業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一帶一路”部署與要求,提出了“空中絲路”計劃。航空工業董事長、黨組書記譚瑞松於2017年12月28日在《經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系統闡述了“空中絲路”計劃,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產業合作提供空中解決方案。在“空中絲路”計劃的帶動下,集團公司國際化實力快速提升。2017年集團公司實現國際化收入967億元,佔集團公司全年總收入的24%。初步構建了境外投資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國際業務管理體系,境外機構佈局進一步完善,已在全球8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95家境外機構,海外僱員近3萬人。航空工業在“一帶一路”上的佈局不斷完善,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的26個國家設有代表處,在28個國家開展業務和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