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能集團:“程序化”生產節本增效 用“智造”實現高質量發展

億能集團:“程序化”生產節本增效 用“智造”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人變身“程序員”,操作全自動套號碼管端子壓著機,導入軟件編程數據,很快形成機器加工代碼,隨著對著1:1實物投屏的電腦,進行實物操作……這是記者昨日在位於揚中市經開區的億能集團生產車間裡看到的一幕。

“放下工具,用數據幹活”,看似操作工手上動作簡單變化,實則是企業智能化運作邁出的一大步。據億能集團總經理周濤介紹,2018年,公司新上了鎮江市首個工程電氣產品全流程的智能工廠大數據平臺項目,以及智能型開關櫃自動化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其中,在我市率先推出的電氣產品二次導線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通了各個環節的數據聯通問題,相對於傳統生產模式,預計可節省原材料用量30%至50%,縮短生產週期50%,降低接線錯誤25%。”

技術總監王寬解釋,電氣產品生產過程中,一般採用傳統的鏈式工作方式,各工段工作容易積壓,出現分工不均等問題,生產週期也比較長,“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原材料庫存積壓嚴重、材料用量沒有數據依據,並且產品質量也無法保證。”而電氣產品二次導線一體化解決方案,能真正實現全流程的智能化,“從電氣圖紙設計、二次電纜走向佈置規劃、導線及耗材使用量監控,到二次導線自動斷線、剝皮、套線號管、壓線鼻子等加工應用,全部呈現在數字化軟件平臺上,一目瞭然。”

他再以接線環節為例,“按照傳統方式,工人主要是靠經驗判斷用料多少,難免存在誤差,造成浪費,現在數據全部進系統,哪裡該接線、接多長,數據說話,工人只要對著1:1投屏的電腦,進行實物操作就可以了。”

2017年5月,億能集團與江蘇理工學院簽訂《面向ETO型成套電氣行業的智能工工廠大數據平臺關鍵技術研發》產學研合作協議,計劃總投入2000萬元,分兩年兩期實施億能集團智慧工廠大數據平臺項目,探索建立“高企+高校”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提高產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轉型也給億能帶來了飛躍式發展,企業產值和銷售實現大幅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億能集團完成產值8.5個億、比上年同期增長22.24%;實現銷售收入8.2個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0.57%;完成利稅7500萬,比上年同期增長26.58%。 (孫薇 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