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AI 的關鍵之年,百度大腦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績單

兩個月前,百度啟動了百度大腦行業創新論壇,先後走進全國 6 個城市,展示了在企業服務、信息服務、零售管理等 7 個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通過將 AI 與不同行業、具體場景的結合,進一步展現了 AI 的賦能價值。

某種意義上說,<strong>這是一次基於百度大腦的技術實力與行業賦能實力的充分體現,而隨著本週該論壇的正式收官,百度大腦的技術價值、行業價值也在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所認可。

回顧百度大腦的發展歷程,2017 年 3 月或許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當時,百度深度整合內部核心技術 AI 團隊,成立百度 AI 技術平臺體系(AIG),由時任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現任百度高級副總裁)任總負責人。

新的組織機構打通了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產業賦能的鏈條,進一步釋放了百度的人工智能發展活力,尤其是集百度人工智能技術之大成的百度大腦,它不僅是百度內部業務的 AI 技術基礎,同時也通過開放,向不同行業賦能,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落地進程。

當下,整個高科技行業中, B 端市場興盛,尤其是AI ,正從實驗室走出來與各行各業結合。而通過梳理百度大腦的發展軌跡,也能夠更好地認識當下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應用落地的基本方向。

<strong>技術能力:全面提升

2018 年,王海峰在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發佈百度大腦 3.0。這一次升級帶來一系列技術突破。

年終盤點:AI 的關鍵之年,百度大腦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績單

首先,<strong>3.0 的百度大腦進入了「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所謂「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簡而言之,就是讓機器不僅能聽清(語音識別)、看清(圖像識別),還進一步拓展了機器對於語音、圖像上信息的理解能力。

以視覺語義化為例,機器再也不僅侷限在認識視頻裡到底是什麼,還將能夠將視頻裡的信息提煉出來,形成對視頻內容的理解。

該技術可以直接應用到無人超市裡,通過識別人物、動作、物品並關聯時間序列,能夠實現對數字化視頻的語義理解,這些被機器理解的信息將幫助經營者更好地分析、優化商品品類以及擺放位置等,從而不斷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

類似地,語音語義化也可以讓機器更好地理解人類用戶的話。這在地圖導航的應用場景裡尤為突出,面對用戶長語音的輸入,機器不僅能夠識別,還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戶語音背後的真實意圖,從而作出地圖路徑的規劃。

其次,百度大腦的各種單項技術能力,也在 2018 年迎來爆發。

在深度學習領域,深度學習開源框架 PaddlePaadle 更新到 3.0,同時開發了AutoDL、Visual DL、PARL、EasyDL、AI Studio等一系列輔助工具和服務平臺,進一步降低開發者使用門檻。而隨著深度學習技術平臺部的成立,百度對於 PaddlePaddle 的研發和推廣也在持續加速。

在語音技術領域,既今年 2 月連續三年入圍 MIT 科技評論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後,百度的語音技術又在 11月份實現「一次喚醒連續交互」的重大技術突破,讓機器在語音交互中更具備“人”的特質,用戶只需喚醒一次就可以連續多輪對話。

在自然語言理解領域,一系列國際競賽的成績充分展現了百度的技術實力。2 月份,百度 NLP 團隊的 V-Net 模型登頂微軟 MARCO 機器閱讀榜首。10 月,百度宣佈具備預測能力和可控延遲的即時機器翻譯系統,可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高質量、低延遲翻譯。該系統的特點是能預測和延時可控,能夠在演講者講話後幾秒鐘開始翻譯,並在句子結束後幾秒鐘內完成。這個系統引發外媒廣泛關注,IEEE Spectrum採訪後給出類比:可以跟聯合國會議裡的人類同傳相媲美。

在應用潛力巨大的強化學習領域,11 月結束的人工智能假肢挑戰賽(AI for Prosthetics Challenge)上,百度強化學習團隊擊敗了全球的 400 多個參賽團隊,以 9980 分的成績奪得冠軍,領先第二名高達 30 多分。

與此同時,視覺技術、知識圖譜、數據智能平臺等領域也有諸多突破,篇幅所限,這裡無法完全展開。百度大腦的這些技術突破,也正隨著落地應用的進程,為各個行業賦能,成為各行各業 AI 轉型升級的推動力量。

<strong>場景落地:三大產業集體爆發

以下兩組數據,或許最能展現這一年百度大腦的開放程度以及行業歡迎度:

  • 140+:百度大腦已開放的能力;
  • 80 萬+:百度 AI 開放平臺的開發者數量;

另一組數據則是相關技術的調用次數,從 2017 年 11 月到今年 6 月中旬,語音技術日調用量增長94%,日活躍開發者增長了83%;視覺技術日調用量增長了416%,日活躍開發者增長了298%;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日調用量增長了180%,日活躍開發者增長了78%。

與這些技術遙相呼應的,則是百度大腦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案例。

年終盤點:AI 的關鍵之年,百度大腦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績單

首先在農業領域,百度與麥飛科技合作的農業遙感智能監測系統,將 AI 能力下沉到邊緣,能夠有效實現對農作物的智能化監測,並完成精準施藥,能夠將農藥使用量降低 50%。

其次,在第二產業的製造業裡,聖象地板運用百度EasyDL 定製化訓練與服務平臺,結合工業攝像頭,改變了地板質量檢測的遊戲規則。

傳統意義上,地板質量檢測的唯一方法就是人工檢測,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時間重複操作導致人工判斷的準確率下降,最終影響產品質量。

如今,基於百度的 AI 能力,聖象地板檢測及分揀環節完全由機器代替,解決招聘難的同時大幅提升產能,處理單片木板原料的單位時間也大幅縮短,經營效率提高了 1 倍。

而在第三產業裡,百度世界大會上亮相的 AI 眼底篩查一體機引發眾多關注。利用百度輸出的 AI 能力,這臺AI 眼底篩查一體機可以幫助患者快速的篩查包括糖網、青光眼、老黃等多種眼底疾病,提早預防致盲風險,該系統經過權威測試,篩查準確率已經相當於10年以上的眼科醫生。

年終盤點:AI 的關鍵之年,百度大腦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績單

這是一次將 AI 技術與人類福祉緊密結合的嘗試,大會現場,李彥宏宣佈百度將與衛計委合作,在834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的500個貧困縣的醫院,部署搭載AI眼底篩查系統的一體機,幫助基層的眼病患者儘早的發現致盲的風險,及時就醫。

而在個人開發者領域,一大批創業者、大學生、普通開發者,也正在利用這個平臺實現自己的夢想並造福社會。這其中,合肥學院大學生梁佳,通過百度 EasyDL 進行路面狀況識別訓練,設計了一個面向盲人的導航系統;而大連海事大學的兩個大學生,則將 PaddlePaddle 應用到開發船艙無線溫度監控與報警系統之中,對於保證船舶的航行安全,尤其在惡劣天氣下的航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strong>人才:行業頂尖的科學家團隊

作為百度大腦的總負責人,王海峰在百度大腦以及百度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作用愈發明顯。

一方面,他是 AI 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百度研究院院長,掌管百度整個基礎研究和 AI 產品開發,而另一方面,王海峰的學術影響力也在增強百度在 AI 的號召力。

在學術領域,王海峰是 NLP 領域的世界級的專家,也是 NLP 最具影響力的的國際學術組織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曆史上唯一出任過主席(President)的華人。

2018 年 7 月,在第56屆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ACL)年會,大會宣佈成立亞太地區分會,並邀請王海峰出任 AACL 創始主席。

也正是這樣橫跨學術界、工業界的經歷以及推動 AI 基礎研究和場景落地的貢獻,王海峰也在 2018 年 12 月榮獲首個吳文俊人工智能「傑出貢獻獎」。

在即將過去的 2018 年,王海峰率領的百度大腦團隊,不僅在技術上取得眾多突破,為AI落地應用打下基礎,還持續吸引世界級科學家的加入。

1 月,隨著百度研究院成立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 Intelligence Lab,BIL)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Lab,RAL),三位世界級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Kenneth Ward Church、浣軍、熊輝加盟百度研究院。

11 月,百度研究院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迎來包括AT&T和貝爾實驗室前副總裁及首席科學家 David Belanger、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終身教授、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科學家David Forsyth 在內的五位行業頂級科學家,可謂星光熠熠。

<strong>寫在最後:AI 關鍵之年

2018 年是產業互聯網興起的一年,也是 AI 落地的關鍵一年。這一年裡,人工智能不再僅僅是「花拳繡腿」,而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這也是百度大腦過去一年在三大行業取得巨大突破的原因所在。

這也是人工智能的新機會,也是百度的新機會。過去這一年,行業見證了百度大腦的技術和場景落地能力。上週,作為唯一一位國內企業家,李彥宏當選《哈佛商業評論》10大 AI 領軍人物,這是對百度 AI 能力的肯定,也是對百度大腦實力的肯定。

2018 年即將過去,這一年是百度大腦持續發力的一年,在技術、場景與人才的推動之下,接下來的百度大腦以及百度的 AI 發展路徑,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