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了一起号称是最大胆最天马行空的越狱事件。

有多惊奇呢?一帮关在监狱里的英国战俘,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没有借助任何监狱外的帮助,徒手造了一架双人滑翔机,趁着夜色借助装满水泥的浴缸下坠提供动力从34米高的屋顶飞到监狱外的空地上。

应该没有人会马上相信这样胡扯的描述,没关系,有照片为证。这是1945年盟军解放科尔迪茨堡监狱后,战地记者拍下的珍贵照片。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这张照片的存在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越狱计划根本没来得及实施。所以人们对于这个吃了豹子胆的计划能否成功一直有争议,毕竟那只是一个用床板做木质骨架,用床单做蒙皮的简陋装置。

当然我也好奇假如盟军的反攻没有那么顺利,这样一架滑翔机是否能载两人逃出监狱呢?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于是我照惯例又找到了一部纪录片——《逃离科尔迪茨》,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休·亨特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机械工程,他的叔叔(因为不同姓很可能是舅舅)曾经参与了滑翔机的制造。

在科尔迪茨堡解放70周年之际,休想要复原当年的滑翔机,并且验证这一异想天开行为的可行性,同时重新讲述当年的那段历史。

正因如此,我得以了解到这件事的更多细节。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比如,他们当时是如何在200名驻军的眼皮底下造出翼展近10米的滑翔机?这就要先讲讲这座特别的监狱了。科尔迪茨堡监狱地势险要,三面环水一面悬崖,只有两个重兵把守的出口,因此纳粹这座由城堡改造的监狱也被认为是安全等级最高的监狱。

那么最森严的监狱自然要关押最重要的犯人,起初是关押政治犯,二战爆发后则专门关押被俘军官,尤其是那些有过越狱前科的俘虏。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所以这帮人不是什么乌合之众,他们各有各的神通。休的叔叔是一位业余的画家,他平时记录自己在监狱的所见,但是暗地里却是技术高超的造假者,专门给越狱者绘制以假乱真的德国旅游证件,这关系他们最终是逃回祖国还是再次入狱。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在造滑翔机这件事上,他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掩人耳目,制作滑翔机的工作室设在城堡的阁楼上,平日里很少有人进出。

可是总怕有万一,于是他们决定用假墙壁隔出一部分空间,而休的叔叔就承担起造假的重担,他把木板装饰得几乎和真墙壁一样,甚至还挂上了一些蜘蛛网,在造飞机的大半年里,愣是没有士兵怀疑过墙后还有一片天地。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至于造滑翔机的想法,其实来自一位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他在一个寒冬偶然发现窗外的雪花被风得漂浮在空中,于是变想到了这个疯狂的越狱计划。

而在那之后他们又在监狱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如何设计飞机》,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设计图,他们参照这本书用床板床单制作了这架滑翔机,最后又用小米粥当密封涂料完成了最后的步骤。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根据纪录片里的复原,这架滑翔机就在科尔迪茨堡的屋顶上靠一浴缸的水泥下落的东西,在迎风的情况下飞出了100多米,足以飞跃护城河,降落在70年前还是荒地的区域。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纪录片里造飞机的故事草草地讲完了,是因为后面还有更有趣的故事。

从1939年至1945年,174起越狱,316人参与,有32人成功逃回了自己的国家,这组科尔迪茨堡监狱的数据远比一次疯狂未遂的越狱要更精彩。

你能想象吗?一座高等级监狱的最高官员对战俘的越狱行为表示欣赏,并且还开设了越狱博物馆,专门展出那些收缴来的越狱物品。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一座关押着西欧诸国战俘的监狱里有各个国家逃亡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国以及协调各国间的越狱安排,彼此之间还暗自竞赛。

监狱里人才济济,除了造假的画家,还有双眼像X光一样能看透建筑结构的土木工程师,是挖墙掘地计划的强手人物,还有能仿制各种服装道具,平时在小剧院当裁缝的服装设计师,还有能说一口正宗德语的知识分子……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逃离科尔迪茨桌游

这简直就是一场组队竞赛的大型逃脱游戏,由于日内瓦公约的限制,以及纳粹对西欧较为友好的态度,这里的战俘享有非常多的权利。

越狱甚至被监狱管理方默认为所有战俘的第一目标,并且应当享有这种权利,但监狱当然也有义务抓捕。在科尔迪茨堡越狱失败实际上不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只有当越狱正在进行且被发现,并且没有停止的迹象时,士兵才会开枪,否则都只是抓回来关一段时间禁闭而已(自始至终只有1人因越狱而死)。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在战俘第一次来到科尔迪茨堡时,管理者甚至会说:“欢迎来到逃跑学校。”我觉得这比什么《饥饿游戏》还要更令人兴奋。

在越狱这件事上,最积极也最成功的是法国人和荷兰人。造飞机的英国人有些不太中意简单粗暴的方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这场竞赛中处于落后。

法国人可以说最粗暴。

1941年7月,法国人勒布伦在城堡外的草地上锻炼。这片区域用铁丝网围着,他们享有锻炼身体的权利,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无规则的橄榄球,个个练得健壮。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和往常一样,勒布伦穿着他最爱的短衬衫和短裤,德国士兵早已习以为常,他先跑圈,然后又蛙跳,他慢慢接近铁丝网,另外两名法国人突然一发力,把他扔了出去。在子弹雨中他翻过一堵墙之后就消失了。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荷兰人相对而言要更巧妙一点。

刚才提到了他们自创的无规则橄榄球,这种运动进行时通常场面非常混乱,荷兰人觉得有机可乘。

一次,两个荷兰人发现城堡外的锻炼区域有一个木板盖着用螺栓锁着的沙井。于是他们在一次橄榄球比赛的混乱中偷偷拧下螺栓,藏了进去。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外面的荷兰队友又偷偷换上一个玻璃做的假螺栓,看起来没有任何破绽。等到锻炼结束,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们再用蛮力弄碎玻璃螺栓逃出去。荷兰人用这个沙井送出去了6人,其中4人回到了祖国。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可能你会问,监狱不点名的吗,少了人应该马上能发现才对。这就是他们厉害的地方了,荷兰人为了在点人数时不暴露,做了一个以假乱真的半身假人,藏在人群中只露出肩和头,多次骗过了德国士兵。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当然这东西最后还是被发现,成了越狱博物馆的藏品。

不过他们还有办法,因为监狱里还存在幽灵人。这些幽灵人是每次越狱成功后,通过向德军谎报逃离人数产生的,实际上他们只是躲在城堡的深处,只会在下一次越狱发生时才去点名充人头,为越狱者瞒天过海或者争取宝贵时间。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最传奇的一次越狱可能是英国人和荷兰人合作的“剧院大逃亡”。

剧院是监狱里难得的自娱自乐之地,各国战俘会自己写剧本自己排话剧,也包括自己制作各种道具衣服。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1942年1月,剧院后台的地面被凿穿,他们发现这个洞口通向德国人营房的一处废弃房间。但是想要逃出去必须要经过全是士兵的营房。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于是剧院的道具间里开始仿制德军军装。一位荷兰人和一位英国人被选中成为这次越狱计划的幸运儿。当天,他们趁着表演的吵闹钻进洞口,撬开了房门的锁,从德国看守的房间旁边走过,径直朝向监狱大门。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结果在最后的门口遭到了德国哨兵的怀疑,结果荷兰人用德语厉声呵斥:“你为什么不敬礼!”镇住了哨兵,哨兵乖乖打开最后的门,两位逃犯扬长而去。

关于科尔迪茨堡的传奇故事是在太多太多了,因此它也成为了很多文学作品和纪录片的主角。在此我再推荐一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科尔迪茨传奇》。


造飞机越狱只算一般操作,这帮天才把纳粹战俘营当成了越狱学院


最后我还是要对那位包容的纳粹监狱安全官员表示尊敬,他虽身处敌营,但这种包容的胸怀是值得全人类珍惜的。上一次体会到这种胸怀,还是在鼓励学生批判学校的高锟校长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