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很多學生平時看起來就特別努力,早上五點半起床,除了洗漱吃飯午休基本剩下的時間都在學習狀態中。一天可以學習十幾個小時,上課打瞌睡都用咖啡風油精強撐過去,簡直可以比得上頭懸梁錐刺股了。如此勤奮到人神共憤,可是考試成績一出來,依然沒什麼進步,於是開始說自己學習天賦不行,勤奮也彌補不了。果真如此嗎?其實,他們可能只是一名“<strong>低品質勤奮者”。

<strong>1、請不要裝作勤奮

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有一種學生的勤奮是裝出來的,給別人看,也是給自己看。成績不好的時候只會埋怨自己腦子太笨而不會說自己沒努力。他們記了滿滿的筆記和公式,卻沒有想過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考試常見的,哪些是自己不會的。他們做了一堆堆試卷記了一道道錯題,卻沒有分析過有些為什麼會錯,具體解題思路是什麼。

要知道,<strong>不是你用的時間越多就會越進步,不是每天只睡5小時就是勤奮,這樣的偽勤奮者,千萬要不得。

<strong>2、走出“偽勤奮”狀態

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學習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勤奮但是成績沒有提升,不妨先停下來,好好對自己過去的方式進行一個覆盤,清醒一下大腦,不再做無用功。

<strong>3、深度思考基礎知識

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給我1小時解答一道決定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我弄清楚這個問題,剩下5分鐘足夠回答。

老師也不斷強調過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所以,<strong>動腦子把基礎知識思想理清,比囫圇吞棗灌輸大量知識卻不求甚解要好得多。

<strong>4、尋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學習方法比你的努力更重要,而建立知識體系則是很有必要的一項方式。學習就是把一堆知識點串在一起進行綜合運用,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各科的知識框架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區分重難點。

不同的人採用的學習方式也不一樣,最適合自己的只有自己才知道,所以我們要多嘗試,<strong>切忌一條路走到黑,努力用不到點子上。

<strong>5、勞逸結合

孩子表現出的勤奮,可能是“偽勤奮”

一味地讀死書對你的成績可能會讓你的成績有所提升,但是對你其他方面的發展是很不利的。看看各種“狀元”“學霸”們,他們很少有隻注重學習的。事實上他們的生活比他人更加豐富多彩,體育、社團和各種活動他們也沒落下。

在學習的時候固然要全身心投入,但是在學習之外該放鬆的時候也要適當放鬆。這樣有利於調整心態,而<strong>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管是學習還是考試都會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