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死寶騰被中資注入,迎來吉利!

將死寶騰被中資注入,迎來吉利!

吉利收購寶騰,是今年中國汽車產業走向海外的又一個大手筆。吉利因收購沃爾沃而聞名海內外,這次再次出手於寶騰,自然更受關注。

不過與之前的收購截然不同的是,這次對寶騰的投資,並非是拿下100%股份,而是隻佔了49%。另外有一點不同的是,之前吉利對外的投資,均在發達國家,而這次是馬來自亞,一個東亞的發展中國家。

吉利投資寶騰,目的很多行業人士都有分析,佈局東南亞,拿到蓮花的技術支持,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國際品牌影響力。在墨哥看來,這三點中,佈局東南亞是最大的目標。因為蓮花的技術支持,可以通過工程外包獲得,而由於寶騰目前的影響力主要是在馬國本國,所以收購它對吉利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提升有限。

那麼,吉利為何要佈局馬來西亞呢?

將死寶騰被中資注入,迎來吉利!

其實很多年前,吉利就計劃在馬國建廠,但受限於馬國對本國汽車工業的保護,一直沒有成功。而這次寶騰自身出現了問題,吉利乘虛而入,可謂天時也。

相比于吉利自己建廠,收購部分寶騰股份,具有幾個好處,第一是可以在國內市場減速的情況下,規避產能風險。通過出口CKD散件來消除壓力;第二是可以實現技術輸出,提升自身產品和技術的利用率,換來更高的收益;第三,通過佈局馬國,向東南亞以及其他國家輻射。

對於第一點,無需過多解釋。技術輸出一項,我們可以參考國內的合資汽車企業。雖然吉利本身股份並不佔優勢,但通過技術轉讓、零部件出口以及其他重要職能的話語權,獲得整車生產和銷售之外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我本文的標題不是收購而是合資的道理所在。

而佈局馬國向東南亞輻射,這則得益於馬國既是東盟自由貿易區十國之一,又是TPP成員國之一,它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馬國本身的汽車產銷量並不高,但參考泰國幾百萬的產銷量,說明即使處於東南亞,其潛力還是很大的。

另外還有一點墨哥覺得也應該注意,去年吉利在國內收購了東風南充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進入商用車領域。雖然吉利收購東風南充後,旨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但東風南充的天然氣發動機技術和整車生產能力,在馬來西亞以及東南亞乃至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都是具有很大利用價值的。隨著中國所主導的一帶一路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而伴隨著的就是對商用車需求的提升。

所以講,如果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吉利的12億花的並不多,如果寶騰真能因此而起死回生,那麼這錢很快就能掙回來。

不過,雖然寶騰的名氣遠不如沃爾沃,但收購成為寶騰的合作方,風險不亞於沃爾沃。

將死寶騰被中資注入,迎來吉利!

首先就是雙方能否能夠在較長時期內為同一目標前進。寶騰是一家馬國國有企業,它這些年每況愈下,與管理水平的低下是分不開的。雖然吉利輸入了資金和技術,但如果佔有絕對話語權的大股東管理水平不行,那前景堪憂。

另外一個就是馬國國家政策是否能夠穩定,這也是投資寶騰之後,吉利是否能夠再次海外投資成功的關鍵點。發展中國家相對來說,總是會出現各種政策動盪,從而出現經濟上的波動。而中國這麼多年來一直隱忍求穩,正是中國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最睿智之處。

總而言之,墨哥對吉利收購寶騰,持保守樂觀的態度。希望吉利能夠以開放、不怕一時吃虧的心態,來與寶騰合作,同時希望吉利注意規避絕對話語權不在自己手中,對方是國營企業、在管理溝通上可能會有麻煩的風險。

<strong>予墨Auto車友之家群經常撕逼,請加微信:laooai,我們將拉您入群一起來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