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商品房會成為負資產嗎?


房價下跌,商品房會成為負資產嗎?

最近,很多新聞都表明樓市已經開始降溫,不少地區的房價出現了回落。這種情況導致很多人認為,房價要大降了,這是否意味著,炒房客和加高槓杆買房的剛需族,他們手裡的房子會變成負資產?

假如房價下跌了,並且把首付30%款跌掉了,買商品房的人肯定會成為負翁。舉個例子:你買了價值100萬市值的房產,並且繳納了30%的首付,剩下的70%是借銀行的。結果房價跌去了三成,把你手裡的這部分錢給跌去了,剩下還有70%的房款和利息要還給銀行,這不是成了負資產的人了嗎?

房價下跌,一旦超過三成,就是負資產的人士。近期,燕郊、廊坊、通州等環京樓市房價大跌,部分樓盤從去年4萬元/平方米,一下跌到2.8萬元/平方米,房價跌去三成,把首付都跌沒了,這還不叫負資產者嗎?所以,現在老業主跟開發商討說法,要退房的糾紛非常多。如果房價再下跌,投機性購房者就要“棄房斷供”了。

房價下跌,商品房會成為負資產嗎?

事實上,中國真正成為負資產的購房者現在還不多見。但是90年代初的日本,高價購買商品房,相信日本各城市人多地少,房價只漲不跌的人,都成為了負資產者,因為當年日本政府跟著美聯儲一起加息,於是打爆了日本房地產泡沫,而高價買房炒房者,則要面臨房價跌去七八成的巨大壓力,過著長期的負翁還貸生活。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當前我國房地產信貸風險總體可控,即使房價有較大幅度下跌,也不會出現普遍的居民負資產現象。但儘管如此,也需要未雨綢繆,避免引發較大的金融風暴。

房價下跌,商品房會成為負資產嗎?

我國居民購房貸款與GDP的比率、居民 購房貸款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都大大低於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居民儲蓄等金融資產遠高於負債,居民購房首付平均為房價的30%左右,銀行按揭 貸款總規模約為房價總市值的10%(美國約為45%)。因此,即使房價有較大幅度下跌,我國也不會出現普遍的居民負資產現象。

房產降價只是為了化解房地產的風險,所採取的手段,至於大幅下跌,可能性卻不大,對於剛需族而言,買不買房子,與市場的關係也不大,只取決於自身是否有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