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说:我也没想到……

何小鹏说:我也没想到……

15日,在小鹏汽车的品牌进化说明会上,创始人何小鹏先生的“表演”(主持人这么说的)竟然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我也没想到,小鹏汽车就‘刷屏’了。”何小鹏回应说。

与以往车企发布会一面倒的称颂不同的是,媒体近乎以“愤怒”的口吻狠怼小鹏汽车,认为其“不尊重制造”,对汽车制造“没有敬畏之心”等等,而诱因就是那“三页ppt”。

在昨日JMauto的文章里,笔者已经亮明了观点和立场,即ppt所呈现出来的内容需要依逻辑而来,断章取义不可取。但同时,也得提醒一下何小鹏先生,汽车圈有汽车圈的生态和玩法,若是一股脑的将互联网思维搬过来套用,必会引起“口诛笔伐”。

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的小鹏汽车,又该怎么面对这个不大不小的“危机”呢?

16日下午,何小鹏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3页ppr”事件,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现将何小鹏先生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何小鹏说:我也没想到……

<strong>一、PPT为何会带来歧义?

何小鹏承认,“仅仅从照片来看,在社交媒体的确会产生歧义。”

他给出了三点说明:

1.以小鹏汽车未来看智能汽车发展的规划、一个发展的趋势,它是有上下文的关系的(起承逻辑),如果单纯把那一页(ppt)放上去,它是没有上下文的,(歧义由此产生)。

2.中国仍处于智能汽车最早期的阶段,还是在建立0到1的基础过程。

3. 如果从制造的逻辑来看,从不歧异的角度应该是后面加两个字——“生态”,智能汽车生态的核心。

何小鹏首先解释“智能汽车生态”这个更确切的提法。

他说,“我认为的智能汽车,不是智能汽车一款型号的制造,我认为智能汽车是个生态。”

他举例说,智能手机生态,一般会被称为“智能手机市场”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市场”(但实际上指的是智能手机生态)。

他说:“我可以把这个词变成不容易产生歧异的,叫做‘智能汽车生态的核心在于运营,而不在于制造’。”

很显然,他希望这个“纠错”可以让媒体明白他真正的想法。

关于“生态”的提法,他做了进一步说明。

“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他说。

“最开始,做手机的互联网是从功能手机做起,然后到智能手机,我们在功能手机的互联网上发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运营工作,基本上是由手机的硬件制造商去负责,但是后来因为有了安卓,出现了一些变化。”

他说,第一个“运营”,就是硬件的厂商需要运营整个软件基础平台在硬件上的规范。

“比如说我们以前开发手机应用的时候,开发手机游戏的时候,最痛苦的是什么手机的屏幕大小不同,手机的交互界面不同,手机很多具体的硬件计算单元不同,这导致了很难让一个软件生态的开发者或者一个服务的提供者在手机里面产生很大量的服务。”

“我们来看苹果为什么比安卓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苹果一直都非常强力的规范了软件行业,并且苹果每一款手机,从iPhone 3G到现在的iPhone 8,它虽然不断在硬件上进行升级,但是它给大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指引,软件跟服务该怎么做好。但是塞班,当年诺基亚不是这样,我们当年有很多的诺基亚手机,但是每一款诺基亚手机在上面开发应用,在上面做服务都不一样。”

“今天的汽车生态就处在这个最早期的情况,每一家厂商,甚至每一家厂商自己里面不同的车型,它们在智能化的规范、要求是不统一的,也就是不一致的,这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产生针对这一群智能汽车用户、针对这一群智能汽车生态统一的产品内容跟服务。”

他举例说,去年开始很多人用抖音,如果抖音是在很大的终端跟很小的终端都去覆盖,如果这个终端特别复杂、繁琐,大家用起来是很痛苦的,为什么手机都是竖屏为主,这也是一个原因。

他认为,第二个“运营”,是软件。

“作为一个智能手机的厂商,其运营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全球有三种大的运营,第一个是苹果自己的,对自有的操作系统、自有的软件生态进行运营;第二个是安卓;第三个是中国的安卓,中国的安卓是有一定的变形的,所以中国的安卓市场是切分到不同的手机市场,包括小米,包括华为,他们自己做了一个深度定制的OS,他们自己在OS上运营。”

“他们规定在上面上什么软件,上什么游戏,我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我要做支付还是不做支付,这都是他们在运营的。而在他们的运营的基础情况下产生了无数的公司,无数的个人,在上面建立他们自己的应用、软件、服务和自有的内容,比如说自有的短视频内容。那么他们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智能的生态。”

“而从制造厂商的最开始来说,它是制造硬件的,没有硬件就等于没有用户,没有用户自然而然就不可能有生态。但是有了用户之后一定需要硬件规格跟一致性的运行和软件平台,包括类似于Appstore的运营,才有可能把这个智能汽车的生态真正建立。”

“今天,我们处于智能汽车最早期的阶段,大家还是建立0到1的基础过程。如果从制造的逻辑来看,从不歧异的角度应该是后面加两个字——‘生态’,智能汽车生态的核心。”

“现在有很多厂商都在在做0到1的过程,但是做的时间节奏和做的投入程度不一样,这个市场一定需要很多个中国的厂商一起来做,才有可能不一样,而不是一两家或者三四家厂商,所以第一个需要是中国厂商。”

“我认为只有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才有可能把中国的智能汽车生态给做起来,我觉得它不光是硬件制造,还有软件的研发;不光是硬件的制造,还有硬件的运营,还有互联网和软件数据上的运营,他们是需要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生态。”

何小鹏说:我也没想到……

二、关于汽车企业智能研发的问题,何小鹏回应如下。

他说,“实际上,很多的汽车厂商都在做很多跟智能化相关的事情,他们的节拍、节奏、动作、组织互有不同,各有千秋。”

但为什么说研发制造智能汽车的“只有四家”,他说:“第一,这是我所看到的跟我所听到的,我不是一个从汽车专业出来的人,但是我在这里面做了四年时间,我相信有一定的广度。”

“对于很多整车厂,我的看法是,今天它的核心在不在大团队的自研,这里有两个事情,第一个我认为就是在定制操作系统或者是自研操作系统;第二个我认为就是是不是在自研自动驾驶。”

他举例说,第一个就是像小米当时创业的MIUI,第二个小米当时做了一个叫“KK”的,虽然并没有成功,但是微信成功了、WhatsApp成功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苹果花了很大力气做虚拟运营商,只是它没有成功,如果虚拟商成功了就等于微信、WhatsApp和Line这样的功能,它跟硬件结合,跟通信运营商耦合起来了,它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如果我们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可能会问,用户为什么会买这个车。但是互联网一直都不这样说,互联网一直说“体验”,体验是以运营为导向的,但是在硬件领域里面,你首先没销售就不可能有运营,它是依赖关系,销售为老大,然后才是运营。”

“我特别想说的一点,只有在这两条线去做了之后,你才能够发现,一个用户在使用这个车上的软件、服务或者AI能力的时候,不论是从产品的角度,还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应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你做的东西有没有用;第二个你做出来以后它能不能有用,有时候有用的东西你做不好,做不出来;第三个是好不好用;第四个是用户要不要用。”

“目前,很多汽车产品会有智能化配置,你说这些功能有没有用?有用。能不能用?有的能用,有的不能用。好不好用?核心在于如何去运营它,更往后用户是不是一定要用。”

“所以我们处在这个生态化的前夜,我觉得需要中国的很多整车厂一起去努力。我一直都认为在硬件上面应该跟很多合作伙伴合作,但是软件上有些一定要自己研发,才有可能从中国走向全球,一定要自己研发,才有可能满足中国的智能汽车生态用户。”

“今天中国的汽车如果想在未来十年里不靠合作企业就能够做大,把中国的智能汽车生态用户服务好,并且能够进行变化之后走到全球,一定要有在这上面自研的能力,一定要在这上面的运营能力、思考逻辑。”

“如果大家都是电动汽车或者是Tesla的用户,我相信,理解我的(做法和说法)难度会小一些,为什么?我一直都说,我去年来到小鹏汽车,200人的研发团队,只有一半开电动汽车。我去跟很多研究电动汽车的专家聊天,他们坐过、试乘过、试驾过,但是没有人真正开过500公里。这样一群人应该是最领先的一群人,是这个行业的弄潮儿,首先他们一定要去适应和变化。但是换个角度,我们自己要去改变自己,才能更好的领会为什么这是未来。”

“我跟内部开会的时候,经常说我们最怕的是用信息不全面,正确的逻辑和当前的现实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候很容易得出对未来错误的结论或者对未来不公正的结论。从组织体系来看,我说的这几家公司真的是在研发智能系统,真的在研发自动驾驶,但是其他的整车厂也可能在推动,只是我没有看到或者说我从组织结构上没有看到足够的内容。”

“将来如果在中国做智能系统和自动驾驶自研的团队,整车厂都应该超过一千人,一千人是一个非常小的规模,就是纯自研。然后与各个供应商合作,他们才可能去面向竞争,他们才可能做出差异化,他们才可能满足中国的用户。”

“我去看过一些整车厂,我觉得(他们)对制造很懂,对很多方面很懂,但是我一直都觉得对于智能的软件研发跟智能软件研发之后如何让用户用得好、用得爽,考虑得不够。但是我真的觉得5—15年左右的趋势,这个趋势我们一家抓不住,我们需要一个联盟,我们需要很多很多中国的整车厂一起去做,一起重视这个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