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文|戰國五公子

戰國時期是中華文明十分璀璨的時期之一,百家爭鳴、鬥智鬥勇。現在仍然留下來很多的名人典故讓我們津津樂道。張儀、蘇秦以合縱連橫左右著戰國局勢,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地足跡。小編今天要說的是鬼谷子的另外兩個高徒,孫臏和龐涓。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史記記載:“孫臏嘗與龐涓具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說的是孫臏和龐涓都學的兵法。龐涓在魏國任職,被魏惠王封為將軍,他自己覺得能力沒有孫臏強,於是暗地裡把孫臏叫過來。孫臏到了之後,龐涓擔心他的賢能高於自己,妒忌孫臏,就用刑法將孫臏的膝蓋割掉,並在臉上刻字,想把他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其實這兩個人在求學期間是一對關係很好的師兄弟,畢業之後龐涓忌憚孫臏的才華使計讓孫臏變成了殘廢。不過孫臏最終還是逃了出去,並且最終報了此仇,龐涓最後也死於孫臏之手。

孫臏殘疾之後便裝瘋賣傻,後 得益於齊國使臣的同情和器重,於是答應幫助其逃跑。就這樣,孫臏藏在齊國使臣的車子裡,秘密的逃到了齊國。在當時各國之間明爭暗鬥,交戰從未中斷。而且齊、魏兩國一直在爭戰國霸主的地位。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孫臏的報仇之戰—馬陵之戰

戰役一開始的時候,齊軍長驅直入直指魏國都城大梁。孫臏對田忌說:“魏軍一向自恃驍勇,我們不妨抓住這一點,引誘他們上當。我們先裝出膽小怯戰的樣子,用迫冰減灶的方法誘敵深入,而後一鼓擊之。”

龐涓軍勢威,一路緊跟齊軍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只剩五萬人的;到了第三天只剩三萬人的。龐涓見狀很是高興,於是下令留下步兵和輜重,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擊齊軍。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孫臏得知龐涓追擊的探報,心裡很高興。這是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道德地方。馬陵道地處於兩座高山之間,山林茂密,地勢險要,只有中間一條小道,很適合伏擊。孫臏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住;另外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樹皮,在樹幹上寫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隨後命令一萬弓箭手隱藏在兩邊的樹林之中,等到龐涓軍到,一起放箭。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傍晚,龐涓率軍趕到,見道路堵塞,便上前查看,隱約間樹上有字若隱若現,於是讓人點起火把。當看到樹上的字之後大吃一驚,心知已經中了孫臏的計謀,於是趕緊下令撤退,但為時已晚,埋伏在兩邊的齊軍萬箭齊發,魏軍死傷無數,龐涓身受重傷,遂拔劍自刎了。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龐涓、孫臏同出一門,最後卻反目成仇,惜哉!倘若兩人同心同德為國效力,必定大有可為,然而歷史沒有重來。

龐涓孫臏本是同門,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