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放疗地位不可替代(上)

脑转移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大约在30-50%。脑转移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脑转移有什么症状?

单个或较小的脑转移灶可无明显症状。脑转移灶增大、增多以及周围水肿,可压迫正常脑组织或引起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甚至出现癫痫、精神异常等症状。


肺癌脑转移:放疗地位不可替代(上)

脑转移的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脑放疗)、手术及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不同于脑原发性肿瘤(如,脑胶质瘤),是一种需要非常个体化治疗的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颅内转移灶的数目、颅外病灶状况、症状、基因突变状态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VS 全脑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简称SRS,通常指伽玛刀或X刀等,精确定位下将高能放射线聚焦于较小的靶病灶一次大剂量照射,治疗次数1-5次;靶病灶内达到非常高的放疗剂量而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较小,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但避免了开颅手术的风险、创伤小;相比全脑放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小。

肺癌脑转移:放疗地位不可替代(上)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RS)

全脑放疗:顾名思义,照射范围包括全脑。通常总剂量20-40Gy,分5-20次照射。常用标准剂量是30Gy分10次照射或37.5Gy分15次照射。一般适用于多发性脑转移。

脑部放疗如何与药物联合发挥作用?

大多数化疗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肿瘤组织发挥抗肿瘤作用,部分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克唑替尼等)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较低因而对颅内病灶控制效果欠佳。脑部放疗可以破坏血脑屏障,使得这些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提高,从而与放疗联合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血脑屏障:血浆和脑细胞之间有一道选择性阻止某些物质由血进入脑的“屏障”,可保护脑组织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

肺癌脑转移:放疗地位不可替代(上)

放疗在肺癌脑转移中的地位

在靶向药物尚未普及的化疗时代,放疗一直是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除了脑转移灶个数较少或体积较小的少数患者可以接受SRS以外,全脑放疗在缓解神经系统症状、提高晚期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将该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由原本1-2个月延长至近半年。

靶向药物的出现与飞速发展,显著延长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脑转移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在靶向药物时代,SRS和全脑放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姑息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而是在药物全身治疗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颅内病灶的控制,甚至转化为生存时间延长的总体疗效提高。处在探索阶段的放疗新技术——保护海马的全脑放疗,有望在不影响颅内病灶控制疗效的同时,降低放疗后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风险,为担心全脑放疗副反应的患者们解除心病。除了预计生存时间较短、一般情况极差的患者不建议做全脑放疗以外,

放疗仍旧是靶向药物时代肺癌脑转移患者全程治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是在这样治疗选择多样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细化、个性化地根据每个患者的预后和颅内/颅外进展风险的权重比,来合理安排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使患者的获益最大化。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选择比较复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读者,敬请关注本文的下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抗癌手段和方法给罹患肿瘤的患者不断带来新的康复希望。【肿瘤防治助手】推出北京地区医院转诊服务、自费药导购服务和营养康复指导,微信添加小助手,寻找自费药物的正规渠道、查询优惠信息、获得最贴心的营养康复指导。

肺癌脑转移:放疗地位不可替代(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