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只要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人民都不会忘记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大批国民党军队,在我党宽大政策和强大政治攻势感召下,纷纷投入到人民的怀抱,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有生力量。 其中,为和平事业作出最大贡献,影响力最大的首推“华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率部起义的国军上将傅作义。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他早年入太原陆军小学,后参加辛亥革命,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众多国民党的将领中,有为数不少是通过走捷径、搞裙带关系升职的人,比如什么黄埔系、土木系、浙江系之类,或留洋镀金,或老蒋提拔,而像傅作义这种靠真刀真枪,身经百战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上将为数不多。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同时,傅作义最积极抗日的民族英雄,他在绥远任第七军团总指挥时,就响亮地提出“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平型关战役、太原守城……傅作义带兵转战18000里,作战290多次,立下累累战功。其中的“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各党派团体纷纷发电祝贺,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交相称赞。​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抗战期间,傅作义的驻地与陕甘宁边区接壤,他与八路军的关系搞得比较融洽,佩服八路军的一些优秀做法,并虚心向八路军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曾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交流,一是派出代表到延安取经,二是请抗大毕业生到自己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他这种真诚合作的态度,在国民党的部队是比较少见的。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他通过向八路军取经,的确是吸取了不少的优秀做法,比如八路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也弄了个“十项纪律”,“奋斗室”,军官家属组成“眷属团”,军人子弟上“奋斗小学”、“奋斗中学”。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傅作义借鉴了不少八路军的优秀做法,他的队伍战斗力也空前提升。然而,他的一些做法,被国民党的其它部队称之为“七路半”,意思就快要成八路了。这事一度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还派中统特务到傅作义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驱逐八路派驻的人员等。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也正是抗战中曾与八路军保持良好关系,加之在解放战争期间迫于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最后毅然决定率部和平起义,他也成为人民的功臣,1949年10月1日,他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

此国军上将军队抗战时人称“七路半”,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国级

建国后,他出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政协副主席等职,并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他成为开国元勋和副国级领导。领导评价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