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午後枯燥,10月24日全新廣州教育資訊

告別午後枯燥,10月24日全新廣州教育資訊

1、【本地】粵構建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 發明專利量全國第一

摘要:40年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進行了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創新,不斷釋放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支撐區域發展的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從一個科技資源相對缺乏的省份發展到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前列,技術自給率達7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

40年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進行了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創新,不斷釋放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支撐區域發展的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從一個科技資源相對缺乏的省份發展到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前列,技術自給率達7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

一大批創新型企業正在深圳蓬勃發展,成為引領廣東乃至全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股重要力量。

2、【國內】多所部屬高校近日換帥 除北大新校長外均為60後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高校領導為60後,並長期在高校教育領域任職。

從年齡上看,除新任北京大學校長郝平為1959年生外,新任的高校領導均為60後,其中最年輕的是1967年7月出生的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3、給你7天時間,重新瞭解TEC2018 教育創想大會

摘要:離TEC教育創想大會還有7天。

每一條賽道,每一個公司,如同一個個精密的齒輪,彼此影響,相互推進,架構成了這個龐大又繁複的行業。

學術和科技的革新日新月異,浪潮此起彼伏,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本湧入“不過時”的教育行業。

4、【本地】廣州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珠江新城一帶高樓林立,彰顯廣州速度。

廣報全媒體記者李波攝大洋網訊十月廣州,金風送爽。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時刻緊繃發展這根弦,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靠著拼勁、闖勁、幹勁,走上改革開放創新的躍升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5、【國際】安倍即將訪華 希望助中日關係重回正軌

摘要: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

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

今年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的日子。

6、【國內】巨龍,騰飛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側記

摘要:大橋總設計師、總工程師、隧道專家、大國工匠。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

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時,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7、【國內】父母住院子女享15天帶薪假 多省份明確子女探親假政策

摘要:今年以來,包括山西在內,河北、江西、浙江、甘肅等多個省份都明確了給予子女“靈活休假”以照料家庭老年人的福利政策。

山西規定父母住院子女享15天帶薪假政策針對父母年滿60週歲的計劃生育家庭。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包括山西在內,河北、江西、浙江、甘肅等多個省份都明確了給予子女。

8、【本地】未來金融城站到廣州南站僅需10分鐘!

摘要:金融城站設計傳承嶺南地區“通風屋頂、降溫天井”的手法,設計開放式波浪形穹頂,室外新風從建築底部進入,通過通風中庭、冷巷與敞廊等建築空間,使新鮮空氣在建築內部形成自循環,有效節約能耗的同時起到通風、遮陽、避雨的作用。

的手法,設計開放式波浪形穹頂,室外新風從建築底部進入,通過通風中庭、冷巷與敞廊等建築空間,使新鮮空氣在建築內部形成自循環,有效節約能耗的同時起到通風、遮陽、避雨的作用。

大洋網訊昨日上午,廣州金融城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開工。

9、【國內】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揭開面紗 年底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摘要:記者從今天舉行的第五屆載人航天(國際)學術大會上獲悉,我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我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

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我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

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記者從今天舉行的第五屆載人航天(國際)學術大會上獲悉,我國。

10、【本地】大橋開通激活四大"旅遊流" 景區聯動打造嶺南環線遊

摘要:港珠澳大橋不僅讓三地真正實現1小時生活圈,也為打造大珠江三角洲3小時黃金生活圈提供了可能。

大橋開通後,將為周邊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港珠澳大橋對大灣區建設有深遠影響記者湯銘明宋金峪攝金羊網記者吳珊港珠澳大橋不僅讓三地真正實現1小時生活圈,也為打造大珠江三角洲3小時黃金生活圈提供了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