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後為什麼不去避暑山莊?

崔硯澤


換一個角度,可能就發現了一片新世界。對於今天的這個問題,照例咱也換個角度。咱先從年齡角度上分析一下雍正繼位後為什麼不去避暑山莊這事兒,注意,關鍵詞是繼位之後,雍正繼位的時候已經是44歲了,不像康熙繼位才8歲,兒子乾隆繼位25歲,他已經是人生中的老貓狀態了,在也不是青蔥年華時候對任何事物都好奇,都想闖一闖的年景之狀態了,而且繼位後的大清朝的狀態也讓他頭疼不已,大清這座大廈在接手之初幾欲傾倒,咱下面詳細的分幾點說明一下當時的狀態。

第一,雍正人生中並不是一次都沒來過承德避暑山莊,在其做王爺的時候是經常跟著父皇康熙來此的,而且對這裡也有特殊的感情,以前避暑山莊這是稱之為“熱河”的,雍正繼位後,由於感恩,特意把熱河改成了“承德”。但是由於康熙後期的各種官場問題,經濟問題,都有了嚴重的衰退,同時康熙一朝的南巡等重大活動太多開支太大,導致國庫空虛,再加上貪官橫行,體制冗餘,給大清的這艘大船拖了嚴重的後腿。所以留給雍正的工作太繁重了,他需要重整旗鼓,改變現狀,全力治國才有可能讓大清朝再次煥發生機。所以可謂是百務纏身,據說在雍正繼位後,幾乎處於全年連軸轉的狀態(除了自己生日那天給自己放一天假),其他的時間全是在批閱全國各地的奏摺,處理各種政事,並且還要積極的改善體制,肅清官場。遺留在北京故宮的雍正朝的奏摺底檔,便說明了雍正的親政絕非浪則虛名,至今庫房存於35000多件雍正親筆批閱的紅頭文件,經過計算,奏摺中雍正皇帝需要每天寫八千多字。真實令人瞠目。所以,雍正實在是沒有時間再去避暑山莊休假放鬆了,他在位的這十三年,每天的睡眠才4個小時左右,“工作狂”真是實至名歸。

第二,康熙去避暑山莊的政治和軍事目的已經達到,不用雍正在去分心就浪費時間了,眾所周知,康熙一朝的文治武功,尤其是武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康熙奠定了大清朝的國土面積,基本穩定了蒙古等周圍國家對大清的威脅。所以可以留給雍正一個相對穩定安全的大環境,不用在頻頻發動戰爭去穩固國防了。所以雍正就可以不去避暑山莊,不去木蘭圍獵,只需把全部的把注意力放在政務上面,發展大清經濟,增強GDP了。


老豬的碎碎念


位於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歷康、雍、乾三朝,耗時八十九年建造完成。

依山傍水,既有江南的雅緻,又有塞北的粗獷,是現存佔地面積最大的皇家宮苑。

康熙、乾隆兩代皇帝非常喜歡在承德避暑山莊居住、辦公,每年都會在這裡逗留半年左右的時間,很多軍國大事都是在這座莊園決定的,承德儼然成了北京的一個陪都。

乾隆帝多次在避暑山莊接見、宴請重要客人,比如接見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西藏的六世班禪以及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等人。

乾隆以後的皇帝也都對這座莊園情有獨鍾,嘉慶帝、咸豐帝晚年常住在山莊,都是在這裡病逝的。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咸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避難,在這裡簽署了幾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咸豐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為了掌控軍國大權,在避暑山莊陰謀策劃了“辛酉政變”,成功扳倒了顧命八大臣,牢牢控制了朝廷的權力。

在盛夏時節,避暑山莊綠樹成蔭,涼風習習,是個難得的避暑勝地。

這裡除了避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皇家子弟每年都要在這裡狩獵。

清代帝王為了保持民族的傳統,時刻不忘騎射本色,每年都會在避暑山莊舉辦皇家大型狩獵活動。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這祖孫倆先後在避暑山莊舉行了數十次的盛大狩獵典禮。

康乾二帝之間,我們知道還有個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竟然從未去過避暑山莊,令人感到費解,難道真如民間所傳——是因為陰謀篡位,感到愧對自己的阿瑪,害怕避暑山莊陰魂不散而不敢去?

雍正帝去世後,他的兒子乾隆帝即位後,公開解釋了父親十三年沒有去避暑山莊狩獵的原因:

“皇考十三年之間雖未舉行此典,常面諭曰‘予不往避暑山莊及木蘭行圍者,蓋因日不暇給,而性好逸惡殺生,是予之過,後世子孫當尊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予與和親王及爾時軍機大臣實共聞之,而今皆無其人矣。予如不言,後更無知皇考聖意者。”

這段話的白話意思是——

“俺爹十三年之間雖然沒舉行狩獵大典,但他常對俺說:‘我不去避暑山莊等地狩獵,是因為忙啊,沒時間啊,再說我天生厭惡殺生,這是我的過錯,後世子孫多學著點我阿瑪康熙皇帝,騎射習武,保持滿洲本色。’

俺沒瞎說,當時有一些親王、大臣都聽到了,如今老爺子沒了,我要不說,誰能理解老爺子的良苦用心啊!”

雍正帝是個工作狂,每天事無鉅細,日理萬機,他根本抽不出時間去狩獵。

他本人騎射功夫平平,對打獵也不感興趣,再加上本身崇信佛教,不忍殺生,因此十三年時間沒工夫去承德,基本上沒有離開過紫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