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歲末年初最受期待的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看預告的時候,就害怕這劇要壞,畢竟劇名竟然是李清照的詞,且只看名字想不出要表達什麼。

後來據說該劇與《琅琊榜》是同一個編劇團隊,便又多了一些期待。

追劇至此,劇中臺詞細節卻出現了太多的“語病”錯誤,堪稱“語病”範本。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對於細節和臺詞向來嚴抓的出品方來說,《知否》的臺詞表現,算得上史詩級翻車。


1、“花團錦簇”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花團錦簇:形容花朵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出自《景德傳燈錄》。不能用來形容文章寫得好吧?

2、“手上的掌上明珠”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顧名思義,掌上明珠的意思難道不是“手上的明珠”麼?可為啥還在前面加一個手上,豈非是重複了?記得高中那會子就經常遇到類似的病句,比如:提出質疑,質疑就是提出疑問的意思。

3、“就聽過一些耳聞”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耳聞:釋義聽說:耳聞不如目見;這事略有耳聞,詞語中就帶有了聽說的意思,怎的還能說成”聽過一些耳聞呢?

4.“這些我不能悉數全收。”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這“悉數”可不就是全部的意思麼?

5、“縱是有做得再不對。”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這話靠語感就聽得出不對,這不缺了胳膊麼,沒有賓語啊。改為:“縱有做得再不對的地方”或者“縱然做得再不對”不好了麼?

6、“恃寵不驕”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原成語叫做恃寵而驕,指的是仗著主人的寵愛,驕橫不可一世。要誇個姑娘懂禮數知進退,用什麼成語不好:蕙質蘭心、善解人意、溫文爾雅不都可以麼,為啥要去篡改貶義詞呢?

7、“諱疾忌醫”。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初中語文課本有《扁鵲見蔡桓公》一文,作為文言文的入門課文,講的就是“諱疾忌醫”的故事。

成語諱疾忌醫:諱:忌諱、避忌;忌:怕,畏懼。指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願改正。

再看劇中,這層意思分明是要表達女人看病十分艱難,叫郎中來要隔著一層帷帳,不方便直接開口。

這怎能用諱疾忌醫來表達,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8、“款待不周”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您都款待了,哪還能有不周呢?

9、“三弟繼承大統”。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皇帝繼位那叫繼承“大統”,自家爵位、官位的繼承那不能叫這個。


《知否知否》這部劇不論從服化道具、還是從臺詞劇名,都是要走”文學路線“,故事背景也是重文輕武,經濟繁盛的北宋,出現這些明顯的語病肯定是要減分的。

當然撇除這些瑕疵,整部劇的口碑還是不錯的,這可能要歸功於剛剛宣佈結婚緊接著又宣佈懷孕的馮趙夫婦倆。

古裝劇成為語病的重災區

古裝劇,導演編劇為了凹才華,不免會用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詞語來,這些詞語大多是”謙詞,敬詞“以及成語的錯用。

比如:《延禧攻略》裡,才子傅恆在姐姐面前說了句,“賢弟告退”。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賢弟”一詞,是古代人對弟子或年歲較幼之友的敬稱,不能用於自稱。

再比如:《楚喬傳》裡的“殃及魚池”……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電視劇《思美人》,屈原父親:“我們屈家世代忠良。

《知否》成“病句”範本,這些語病你會犯嗎?

屈原,羋(mǐ)姓,屈氏,名平,字原。

作為一部劇的編劇,是要面對中國十幾億的觀眾,很多的用法錯誤只需要查查字典,再不濟百度一下,就能規避。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劇本資源可以說取用不盡,真正缺乏的是匠心,是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