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糯米做了餈粑,在外打工的人想回家

吹過街口凌晨的冷風

嘗過食堂冰冷的飯菜

喝過低八度的冰啤酒

看過世人冷漠的眼神

或許每一個

在外打工或遊學的人們

都有過一樣的經歷

被某一個小細節勾起回憶

想回家的情緒一瞬間瘋長

想家的味道

昨天又是農曆十月初一,晚上老媽打電話問我最近回家嗎,說今年收的糯米很好,她剛做了許多餈粑,包了豆沙,是我最愛吃的,有時間就回家吃。

我嘴上說著好,可心裡卻在想,還不知道啥時候可以回去呢,一瞬間,關於兒時的很多記憶湧上心頭,十月初一了,是不是意味著過年也不遠了呢?

兒時過年的景象此刻像一場場電影清晰地在眼前放映。挨近臘月邊兒,剛殺罷年豬,街裡鄉鄰男女老幼吃著紅燒肉,喝著豬血湯。家家戶戶青煙直冒,燻臘肉成為時髦。

豐收的糯米做了餈粑,在外打工的人想回家

豆腐坊裡,有人正排著隊,有人吃力地拉著磨,柴灶裡騰騰地燃燒著,映紅了所有人的臉龐,有人“咿呀、咿呀”地搖著豆包,乳白色的豆汁正嘩嘩地流進了木桶。隔壁的小哥正房前屋後攆雞逮鴨,母親和嬸嬸正生火蒸糯米打餈粑,父親和我正忙著貼對聯兒……年味就像一縷一縷誘人的芳馨早已在村子裡瀰漫開了。

正月初一的早上,娃們把過年的氣氛推到了高潮。穿著難得的新衣新帽新鞋,滿村子裡跑著拜年。雖然得到的打發或許只有一捧花生或瓜子、一根甘蔗、幾個水果,但大人小孩個個喜笑顏開,其樂融融。

豐收的糯米做了餈粑,在外打工的人想回家

這是記憶裡的年味,還有一個記憶裡的東西,是柴火烤餈粑、燒洋芋。

冬天燻臘肉,柴火燒得很旺,把餈粑放在火邊慢烤,不能直接放在大火上,而是用小火慢烤,這樣烤出來的餈粑又黃又脆。直到烤的黃黃的,都“裂開了口”,那便是熟了,拿起來一口咬下去,滿臉的幸福。

豐收的糯米做了餈粑,在外打工的人想回家

老媽的一通電話,不知怎麼就想到了這麼多,也許是因為她剛做的餈粑太誘人,隔空都勾起了我的饞蟲。

如今的我們忙於工作,回家越來越少,而社會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記憶裡的那些東西越來越少,記不清幾年沒有吃到柴火烤粑粑了,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又是臘月二十九才回到家。

作為一個加班的人,想那些似乎還有點遙遠,可是此刻好想回家吃餈粑,你們想嗎?

豐收的糯米做了餈粑,在外打工的人想回家

我是木昜,一個跟你們一樣,努力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姑娘,願你們一切都好!我們下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