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風潮勢不可擋,深陷洪流的力帆還有出頭之日嗎?


轉型風潮勢不可擋,深陷洪流的力帆還有出頭之日嗎?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消息不斷,除了蔚來、小鵬、威馬等新崛起的造車新勢力,其中也不乏傳統車企的身影。北汽在戰略層面上提出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海馬計劃在2025年前全面淘汰燃油車;近期陷入“買地輸血”輿論的力帆汽車也是堅定不移轉型新能源領域......

越來越多傳統車企將“轉型新能源”提上日程,可縱觀身邊川流不息的車流,燃油車仍然是街道霸主的存在,這與車企們“甩油奔電”的勢頭很是矛盾。而且,不僅是國內,國外如通用、豐田、福特等傳統汽車企業也在不停攻佔新能源汽車市場。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傳統車企們如此義無反顧紛紛投身新能源汽車大流?

傳統造車風光消磨,主流車企轉打新能源發展牌

距離第一輛汽車現世已有一個多世紀之久,傳統汽車行業經過上百年的迭代發展,如今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市場體系。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宣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國內9月汽車銷量239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72.15萬輛,目前傳統燃油車仍是出行市場的霸主。然而,儘管傳統汽車行業市場龐大、運營成熟,但也阻止不了車企們的“追夢新能源”的步伐,究其緣由主要還是因為三大層面的變化。

傳統汽車市場格局難以突破。燒油汽車紅海廝殺競爭大,發展格局難突破,據易車網數據顯示,在今年1-9月的汽車銷量彙總中,吉利、東風日產和長城佔領頭部排名銷量破百萬,而後方的廣汽、奇瑞等卻都在50萬左右徘徊,其中落差顯而易見。

縱觀各類汽車銷量排行榜,來回都是幾個熟悉的頭部品牌在廝殺,近年來幾乎沒有新品牌的冒頭。由此不難看出,國內傳統汽車江山多已被吉利、長城等國內一梯隊企業牢牢控盤,巨頭效應已成,難有新入者的喘息空間,發展格局實難突破。

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資本加持。自200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苗頭顯現起始,政策利好的消息就不絕於耳。2016年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出了62項調控政策,2017年國家累計出臺了36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2018年更是各類地方政策迅猛推行。大到補貼稅收,小到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的宏觀發展規劃越來越清晰且全面,其市場儼然成了一片新的藍海。

而且,這幾年來新能源汽車資本浪潮不斷湧動,就吸金能力最強的造車新勢力而言,頭部玩家蔚來、威馬融資額已達到百億級別,後續還有40億B+輪融資的小鵬和30億C輪融資的奇點等等,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成了新的資本熱目地。

消費理念轉變,智能、新能源大行其道。踏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石油危機、水土危機、人口危機不斷衝擊著人們的消費觀念。而且,隨著消費的升級,價格高低和實用性再也不是影響消費行為的唯一要素,新穎、體驗、情感等因素對消費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而新能源汽車憑藉零耗油、低碳環保等優勢貼合時代消費發展視角,在世界各地受到極大的歡迎。其中互聯網造車、智能汽車等新穎的造車手段更是受到新消費市場的注目。

綜上所述,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與時代發展的變遷,就長遠看來,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已成必然,傳統車企為謀求生存紛紛轉路新能源也無可厚非。然而,在一眾轉型的傳統車企中成功的少有,更多的是在轉型路上艱苦求生,力帆就是其中之一。

牽手百度、車和家,力帆的新能源征程還很長

力帆自2007年起便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算是國內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傳統車企。而且論起源和地位,力帆於2003年正式踏入汽車製造領域,在2010年11月就成功上市登陸A股,企業市值達到百億級別,完全稱得上是當時的汽車獨角獸品牌。

然而,力帆自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後便一直無所建樹、銷量平平。2016年力帆因上千輛新能源汽車電池不達標,涉及上億元“騙補”嫌疑。外加在傳統汽車領域,力帆320、620、X80等產品皆被市場指出“山寨”氣息濃重,其造車口碑可謂是迷之尷尬。

儘管口碑、銷量都不佳,但力帆似乎沒有就此罷手新能源汽車的意思,該折騰的還是繼續折騰。

2017年11月,力帆旗下分時租賃品牌盼達和百度Apollo圍繞自動駕駛業務展開合作;2018年9月,力帆租賃車和家工廠,總投資18億設立年產10萬輛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預計2019年投產。另外,數據顯示,截止今年8月,力帆新能源汽車今年總產量5562臺,同比增長98.57%;新能源汽車總銷量4944臺,同比增長120.52%。在新能源市場上趕了晚集的力帆似乎有了發力奔跑的跡象,可事實上力帆的新能源征程還很長。

一來,常年虧損下,企業被掏空殆盡。據力帆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力帆股份目前資產負債率為75.02%,且截止3月底,力帆控股的全部對外債務已達到278.63億元。另外,目前力帆的股價已跌到了上市以來的最低值,而且企業經營性淨現金流長期處於負值,企業資本狀態常年堪憂。

而且,力帆於今年1月開始進行瘋狂集資,截止目前力帆股份已進行了16次股權解押和質押。另外,今年8月,隨著被供應商追討貨款消息的爆出,力帆資金狀態更是不容市場樂觀。如果資本難關不破,力帆的新能源轉型道路也註定難有坦途,畢竟從研發到製造,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可不比傳統汽車低。

二來,技術壁壘成難題,跨界的後遺症未除。無論是造傳統汽車還是造新能源汽車,力帆的造車技術一直飽受市場爭議。在 2017年 C-NCAP 第三期碰撞測試中,力帆軒朗得分當期最低,且還被指出汽車缺失一些安全配置。另外,今年8月底,上市僅有兩個月的力帆650EV在街道上發生自燃爆炸事件,力帆的造車口碑再次“跌跌不休”。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互聯網造車勢力高調空降、自動駕駛風頭火熱、智能出行熱情不減,其中的技術較量不言而喻。力帆沒有豐富的造車經驗和核心的造車技術,其新能源汽車年銷量不及一萬輛的成績的確值得深思。另外,近年來,力帆幾乎沒有引入與儲備相關人才的消息,缺乏革新技術人員也成了力帆的轉型痛腳之一。

三來,戰略與腳步落差大,盼達“拖後腿”時間過久。從2016年的“騙補”事件可見,力帆為追求政策補貼而盲目造車的嫌疑很大。事後,力帆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雖有或大或小的調整,但也很難補回之前的技術與市場虧空,大有好高騖遠的意味。

而且,作為力帆轉型新能源的重點發力對象,盼達用車自2015年上線運營以來還一直在燒錢中度日,至今仍沒有實現實際效益。盼達雖以“互聯網+車聯網”為出行特色,但在首汽GoFun、北汽GreenGo 、PonyCar等共享出行平臺的衝擊下,其在市場中幾乎不佔什麼優勢。作為企業轉型新能源的重措之一,如何打好盼達這張主力牌是力帆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在今年5月,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在股東大會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力帆在新能源領域已做了很多佈局,目前企業雖戰績不佳但也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態效應,未來有望進一步穩中求進。另外,尹明善在某次採訪中還提到盼達在近年將有望實現盈利。由此不難看出,力帆在新能源征程上還保有著不少信心。那麼,力帆這場新能源攻堅戰還會打多久?

不瘋魔不成活,力帆能否反轉征途?

近幾年,市面上轉型新能源的傳統車企不在少數,比亞迪、北汽、奇瑞等如今狀態漸佳,長城、富康、海馬等近來也高調加入了新能源汽車行列。不論新能源汽車藍海有多深,早日攻佔領域立穩腳跟總不會錯。力帆進入新能源市場多年,造車口碑沒改善、造車技術壁壘不突破、轉型趕早卻發力晚,企業仍是碌碌無為的狀態。而為了不被碌碌黃沙掩埋,力帆或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反撲。

首先,加大海外市場佈局,改善企業資金狀況。在國內自主汽車品牌廝殺不斷時,力帆早已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市場。據歐洲商業協會報載,在阿根廷市場上,力帆乘用車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360%。另外,截止2017年,力帆已連續7年斬獲出口俄羅斯的中國自主品牌首名。目前,力帆已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發展低迷的情況下,力帆在海外繼續發力以增強企業實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累積技術打造爆款,增強人才儲備。比亞迪有王朝、長城有歐拉、北汽有EV,力帆卻沒有一個能讓市場叫得上號的產品。而產品又是企業競爭的核心所在,力帆要想在新能源市場中翻身革命,還需累積技術專心打造品牌爆款產品,讓企業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量。並且,人才也是造車的關鍵一環,技術的不過關主要還是因為人才力量的不足,力帆要想攻克技術難關就要把增強人才力量提上日程,引進與儲備優秀造車人。就目前來看,引入專業人士與內部培養提升都是比較適合力帆的方法。

最後,完善盼達出行市場服務運營體系。盼達一直被力帆寄予厚望,儘管和多數共享出行汽車一般難有盈利的消息,但多年的投入經營並沒有白費,如今盼達在出行市場中已佔得了一定地位。力帆或可在盼達的市場服務上下功夫,完善運營體系,在市場諮詢、售後、情感聯繫等方面做出相應對策,增強市場消費滿意度。目前出行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上百度的支持後,盼達的市場發展進程明顯加速不少,力帆或可從中突破企業低迷狀態。

總而言之,如今新能源戰局血拼火熱,企業要想殺出一條生路並非易事。力帆的傳統車獨角獸皇冠已掉,尹明善的反轉跨界還在繼續,企業的新能源坦途還不知處於何方。但不瘋魔、不成活,再如此碌碌無為下去,力帆終會被黃沙掩埋。而且不僅是力帆,傳統車企在轉型新能源時也要理清前進方向,做到不盲目、不激進,如此才能穩步向前,打好企業的新能源汽車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