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如今,家長們普遍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經濟水平也越來越好。因此在對孩子的撫養上“一擲千金”的,但是也有特別“摳門”的。無論是哪種撫養方式,在家長看來,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觀點,或許本意都是好的,但教育最需要把握一個“度”,那些從小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往往難以形成良好的性格。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對於那些提倡窮養的父母,大部分的觀念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有的認為,“孩子不能過早接解錢,免得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父母們的初心,是希望把孩子的性格培養成,勤儉節約,經濟獨立,不攀比,不愛慕虛榮。最初的本意是好的,但過度窮養也並不可取。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1、 身上沒帶錢,我就不去了。

路路的父母就特別提倡窮養,雖然家裡經濟水平不差,但在錢上對路路管控特別嚴厲,甚至是很“摳門”。

上小學5年級的路路,是全班為數不多還沒有零花錢的孩子,平時買點練習本,文具之類的,要麼爸爸媽媽買好,要麼把每一毛錢都算得清清楚楚,絕不多給。有時遇到要好的同學邀請一起玩,路路都會各種推脫,要麼就直接說,“身上沒帶錢,我就不去了。”

路路說,連自己做主買瓶礦泉水的錢都沒有,真的特別沒有自信,很自卑。慢慢地路路都會有意迴避同學,變得越來越不合群,不得已站在人前時,也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2、 太貴了,買不起。

小輝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總是有同事在背後吐槽他的審美水平太差,連領導都幾次暗示他要提高審美,他實在忍不住要擔心這份工作還能維持多久。

小輝的爸媽從小對孩子提倡的就是窮養,明明家裡也不差給孩子添置新衣的錢,但是各個表哥、堂哥穿剩的衣服、鞋子都是小輝全包,父母覺得男孩可以隨便一點,以免穿得太好,形成攀手,愛慕虛榮的個性。

小的時候,每當小輝提出想買點什麼時,媽媽都說,“太貴了,買不起。”時間久了,小輝不再提買什麼東西了,即使自己看到比較喜歡的東西,也會不由自主地說,“太貴了,買不起。”出來工作後,小輝才發現,自己總是和身邊的人格格不入。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對於窮養和富養,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呢?

1、 不以物質剋扣來評判窮養富養,根據自身水平合理安排。

有一種觀念是不恰當的:富養,就給予無盡的物質滿足;窮養,就無限剋扣物質花銷。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都難以形成正確的金錢觀,不會養成良好的性格。

不以物質水平的給予來評判窮養富養,不盲目剋扣孩子,也不要不盲目跟風,根據自身家庭水平合理安排,在金錢的花銷上,給孩子正面、正確的引導。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2、 窮養,是磨練孩子堅強的意志。

孩子想要新玩具,可以設定一個需要孩子跳一跳才能達成的目標,達成了才能擁有。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孩子看上了貴重的山地車,可以安排孩子打暑假工,或其它的方式,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收入。這樣孩子更懂得珍惜,也能磨練孩子堅強的意志。

被過度窮養的孩子,大多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後難以有出息

一些網友,對於窮養各自的看法:

微微良:我從小被父母剋扣零花錢,到現在都自卑,看到喜歡的衣服都不敢買,等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儘可能滿足孩子。

肥羊一隻:哎,我從小被教育吃飯不能剩一粒米,導致現在和別人一起吃飯,看到人家剩飯剩菜,就恨不得全部打包帶回家,身邊的人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正正媽:窮養,富養,沒有固定的標準,要根據自家的經濟條件來定,量力而行。無論哪種養育方式,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擔當起教育的責任,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