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白鱀豚館喜添江豚新丁啦!小江豚萌萌噠,在漢江豚數量達6頭

長江日報(官方微信ID:whcjrb)全媒體訊(記者高寶燕 韓瑋)昨天上午8時58分,一頭雄性小江豚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順利降生。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人工飼養繁殖是長江江豚重要的保護研究內容之一。此前5月22日,湖北石首天鵝洲豚類保護區網箱中也順利誕生一頭小江豚。一年內在人工環境下誕生兩頭江豚在我國尚屬首次。

武漢白鱀豚館喜添江豚新丁啦!小江豚萌萌噠,在漢江豚數量達6頭母豚和小豚還沒有建立親密關係,母豚沒有主動撫育小豚。 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攝

昨日生產的母豚科學編號為F9,2011年從鄱陽湖遷入武漢,科研人員親切地稱它“福久”。

2015年5月中旬,科研人員通過體檢確認“福久”懷孕,雄豚叫“多多”,是2011年從湖北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遷來的一頭雄性江豚。13個月來,科研人員對“福久”的行為、體態、進食及生殖裂區域的變化等情況密切監測,5月30日發現它攝食量明顯減少,猜測可能即將分娩,隨即啟動了24小時觀察監測。

昨早6時28分,觀察人員發現小江豚尾葉露出尖,隨後又收了回去,反覆數次。8時58分,“福久”順利分娩,小江豚掙斷臍帶迅速游到水面,呼吸到第一口新鮮空氣。

武漢白鱀豚館喜添江豚新丁啦!小江豚萌萌噠,在漢江豚數量達6頭出生5小時候,小豚逐漸遊的平穩。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攝

8名觀察人員按照預案,在水池邊對小江豚進行全方位看護,防止其撞到池壁上。通過觀察窗辨認,這頭小江豚為雄性。中午12時,小江豚行為、呼吸正常,遊動有力,能夠靈活躲避障礙物,至此小江豚度過了第一個重要的生命關口。

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介紹,白鱀豚館的江豚群體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一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護群體。白鱀豚館自1996年開始成功飼養長江江豚,2005年在人工環境中出生的第一頭長江江豚“淘淘”目前健康正常。此間11年來,先後出生4頭小江豚,都因母豚體質和身體營養狀況等原因,致小江豚出生不久即夭折。據悉,有的出生一週後夭折,有的一個月左右。

昨日也是“福久”第一次妊娠生產,如何呵護幼豚,如何給小江豚哺乳等,都將面臨全新體驗和挑戰。但令專家感到欣慰的是,“福久”比過去的幾頭母豚更加年輕,目前僅7歲。

隨著昨日小江豚的降生,白鱀豚館江豚種群進一步擴大至3頭雌豚3頭雄豚,在漢江豚數量達到6頭。


本報記者獨家全程直擊母豚水中分娩小江豚

上午9時出生到晚7時母豚還未開始主動餵奶

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全程直擊母豚水中分娩小江豚。

昨早6時28分,觀察人員發現小江豚尾葉露出尖,隨後又收了回去。反覆數次後,小江豚尾柄逐漸露出。

7時10分,“福久”在水中劇烈地旋轉跳躍一陣後,為了積攢足夠的力量等待最後分娩的那一刻,它漸漸恢復平靜。

8時58分,“福久”在水底加速遊動,隨著一團血水噴出,母子豚向反方向遊,拉斷臍帶,母豚順利分娩,小江豚掙斷臍帶迅速游到水面,晃晃悠悠地呼吸了第一口新鮮空氣。

武漢白鱀豚館喜添江豚新丁啦!小江豚萌萌噠,在漢江豚數量達6頭剛出生的江豚寶寶。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攝

9時30分、11時,“福久”兩次補充進食,每次400克小魚。科研人員將促進排瘀血的益母草、黃芪等中藥配好後注入小魚體內,幫助“福久”儘快排出瘀血。

但是,小江豚游泳行為很不穩定,在池中左衝右撞。8名觀察人員對小江豚進行全方位看護。

中午12時,小江豚已經出生將近3個小時,行為、呼吸正常,遊動有力,能夠靈活躲避障礙物。

下午3時25分,“福久”在水中極速旋轉,之後順利從體內排出胎盤,好似漏了氣的氣球。

科研人員觀察發現,下午5時,小江豚已出生8小時,但“福久”很少親近孩子,壓根沒主動餵過奶。這時,工作人員給小魚體內注射了發奶湯,再餵給“福久”。

小江豚因為吃不到奶,在水中游速越來越慢,科研人員也倍感焦急。科研人員說,目前已經進入母豚發奶關鍵期,看它能否正常哺乳,這是幼豚成活的關鍵。而目前對剛出生的江豚進行人工哺乳,世界上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下午,科研人員將專門配製的動物奶粉在奶瓶中調好,並將溫度保持在35度,先後三次嘗試人工餵奶,但小江豚前兩次都低頭抗拒,最後一次也僅沾溼嘴唇。科研人員表示,小江豚並不習慣嬰兒奶嘴。

武漢白鱀豚館喜添江豚新丁啦!小江豚萌萌噠,在漢江豚數量達6頭

科研人員,24小時看護小豚。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攝

截至記者晚7時離開時,“福久”還未主動餵奶。科研人員將24小時值班觀察,期待小江豚能度過這一風險期。(記者高寶燕 韓瑋)

當年“嫁姑娘”的漁民聽聞喜訊樂壞了

“感謝武漢的專家,讓我‘添孫子’了!”

昨天下午,記者通過電話將這一喜訊告訴江西都昌漁民詹柏山,當年他抱著“嫁姑娘”的心態將“福久”護送上車,如今得知“福久”生下江豚寶寶,他開心不已:“生了!太好了!感謝武漢中科院水生所的專家,讓我‘添孫子’。”

2011年,詹柏山和30多位都昌漁民共同參與了鄱陽湖江豚的遷地保護行動,將都昌鄱陽湖水域的江豚起水後,小心翼翼地放入網箱中,再由中科院水生所專家從中挑選出最精壯的個體,最後從都昌碼頭由專用運豚車運送到武漢。詹柏山還記得,他像嫁女兒一樣,專門為“福久”買了一床貼有“喜”字的棉被,掛在車頭。“我是它的孃家人,喜被相當於陪嫁,我希望它去了武漢之後能‘多子多孫’,討個好彩頭。”

今年43歲的詹柏山已經成為半個江豚專家,在鄱陽湖打魚30多年,他參與保護救助江豚的事業已有6年,對每位水生所的專家均以“老師”相稱。去年他參與了3月份啟動的跨越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全國最大規模江豚遷地保護行動。

詹柏山說,以前漁民們捕魚多用定置網,這就好似“迷魂陣”。2009年中科院水生所專家來鄱陽湖之前,發生江豚誤入定置網的情況時,漁民不知道怎麼救。水生所專家到都昌鄱陽湖普查後,持續開展對當地漁民的培訓。“這些老師教給我們很多知識,漁民們對江豚的保護意識逐漸提高,現在,一旦誤捕到江豚,我們寧願不要魚,也要割網救豚。”

2012年,詹柏山和幾位漁民一起,成功救助一頭被困江豚。目前,江西都昌縣鄱陽湖水域投身江豚保護的漁民已發展到40人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