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食品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色食品產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一條重要途徑,成為具有特色食品地區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重塑產業鏈、價值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國家對食品產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2018年的幾項重點工作,包括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紮實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升級行動等工作,都與大力支持食品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為特色食品產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提供了發展的戰略機遇和政策保障。

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適宜種植生長的食品原料和農作物具有明顯的差異,都能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大力發展適合本土環境的特色食品產業,形成規模和完整的產業鏈,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集中打造優勢和特色知名品牌,順應天然、營養、健康、安全、美味、多樣的主流發展方向,一定能大大提升和促進我國食品加工工業整體的發展水平,同時也能極大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已經呈現出一些成功實例,其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如柳州螺螄粉的成功就是特色食品產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螺螄與米粉各自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柳州螺螄與米粉組合在一起成為螺螄粉,併成為柳州市特色食品的歷史並不長,只有30多年。袋裝螺螄粉的歷史則更短,只有3年多。但柳州政府高度重視螺螄粉產業,推動柳州螺螄粉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在3年多的時間裡,柳州螺螄粉產值從5億元到了30多億元,呈現了“爆發式”發展趨勢。隨著產業發展壯大,柳州螺螄粉融合了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了百億元。

特色食品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黔東南州大力發展凱里酸湯產業也是挖掘地方特色優勢產品,以特色食品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代表案例。黔東南州是酸湯的發源地,苗侗兒女喜食酸,在黔東南各個村寨,幾乎家家都有酸壇。黔東南人制作、食用酸湯有千百年的歷史,並創造出米酸湯、紅酸湯、豆酸湯、魚醬酸、醃湯等多種酸湯類型,使酸湯成為貴州最具代表、最有特色的美食產品之一。在這一傳統優勢基礎上,政府積極支持地區酸湯產業發展,建設從原料供應到生產加工、餐飲連鎖到銷售的產業鏈條,帶動種植、養殖、食品加工、教育培訓、餐飲、電子商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不斷延伸酸湯產業鏈,帶動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特色食品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總結特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著力打造特色食品品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們對食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綠色、有機、營養、特色食品的需求持續增強,使中高端食品市場持續的擴大。中高端食品產品科技含量與附加值較高,其快速發展對提升食品產業發展層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品牌是產品質量、品位、功能的集中體現,人們對產品品牌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創建特色食品品牌,是提高產品知名度、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是打造地區特色食品品牌的戰略選擇。

二是要著力培育特色食品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在特色食品產業發展中起到示範標杆作用,在擴大產業規模、進行技術創新、提升品牌影響力等多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採取支持企業以多渠道融資,運用技術改造、兼併重組等手段實現轉型升級和規模發展;在土地供應、電力供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全力保障重點企業生產需求;在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兩化融合等項目申報時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推動企業在特色食品生產過程中逐步推廣和應用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關鍵工序自動控制,降低人工成本;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研發中心,加大研發投入等多種措施培育龍頭企業。

三是要著力促進酸湯產業集聚發展

在發展特色食品產業中,可以規劃建設特色食品產業園,將產業園發展成為特色食品最重要的生產加工園區。一方面通過政策扶持、規劃引導,引進大型企業、培育中小企業,鼓勵和扶持企業增強研發創新投入,創建有利於特色食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發展的產業環境,形成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互利共贏、產品配套、資源共享關係為紐帶的具有較長產業鏈、較強輻射帶動效應和較高市場佔有率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和優化園區生活、商業配套體系,完善和提升產業技術創新、檢測檢驗、交易展示、信息服務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最終打造集研發、生產、交易和信息中心於一體的特色食品產業綜合性園區。

四是要著力做好特色食品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的成功與否決定著特色食品的市場規模。一方面,大力開拓國內餐飲市場。進一步開拓本地市場,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特色街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食品美食節等節慶促銷活動,擴大節假日餐飲消費;大力推動電子商務在特色食品全產業鏈的開發、運用,強化其在獲取行業資訊、進行美食鑑賞、弘揚特色食品文化等方面的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業務範圍;鼓勵企業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和市場情況,生產適應當地市場的特色食品產品,不斷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餐飲消費需求;依託民族節慶和重大活動做好旅遊營銷推廣。另一方面,努力探索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搭建特色食品貿易合作交流平臺,不斷加強特色食品對外技術、人才、開發、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支持品牌企業、連鎖企業率先走出去,開發海外營銷渠道,提高特色食品在海外的市場佔有率;發揮知名品牌企業的優勢,鼓勵企業研製、創新、開發生產獨具特色並符合國際市場檢疫衛生標準的特色食品產品,加快構建國際營銷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