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白鴿應對輿論批評8大策略

刺蝟公社通過分析趙白鴿主政前後,紅十字會在輿論風暴中心時應對策略的變化,對趙白鴿的輿情策略總結出了8條法則,並對其應用結果做一簡單評析。

1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回應輿論

對輿情事件時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是大多數機構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但能否有效發聲則更為關鍵。

僅以郭美美事件最初的擴散情況來看,2011年6月21日,微博上就已經掀起軒然大波,而紅十字會雖在22日就通過微博做出回應,但那種無力的回覆除了給公眾留下“推卸責任”的印象外沒有任何好的效果。相關事件一直髮酵到28日時,紅十字會才召開媒體通氣會進行有效反饋。

而在趙白鴿主政後,整個紅會在反應發聲的效率上明顯改觀不少。在2014年7月的“海南棉被”事件中,7月20日18時左右,網上出現了對紅十字會三伏天送棉被的質疑聲,而當天晚上,紅十字會就通過官方微博對事件的原因做出答覆。

同樣的,在前不久應對郭美美事件的“最後一戰”中,紅十字會“告別郭美美”式的公關熱帖也迅速和央視、新華社等諸多媒體形成互動,其殺傷力可見一斑。

2僵持時,及時變換陣地

簡單來講,變換陣地即為轉移視線,只是趙白鴿和紅十字會希望用此策略轉移公眾注意力時,其在另一塊新陣地上也會面臨同樣僵持不下的情況。這和紅十字會一直面臨的“塔西佗陷阱”不無關係。

所謂“塔西佗陷阱”,即是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後,無論其做什麼都會被視為火上澆油,而紅十字會在這種困局中變換陣地倒也不失為一種可行之道。

2013年廬山地震,紅十字會發起的募捐倡議依然伴隨著公眾對郭美美事件的糾纏和質疑,而在各方質疑縈繞之際,紅十字會在做出最後一次解釋聲明後,官方發聲渠道便全力轉向了對救災信息的推送。一年後的魯甸地震,紅十字會的應對方法依然如此。

事實上,在每一次重大災難事件中,趙白鴿和紅十字會集中精力開展救災行動,而放棄對質疑聲進行回應的做法都在輿情應對上產生了良性反應。

趙白鴿應對輿論批評8大策略 | 觀察

這是2014年8月1-15日對紅會郭美美事件的關注度走勢圖,紅會自8月5日發佈關於郭美美的聲明後便一直投入於魯甸救災工作

3淡化處理,採取鴕鳥戰術

“淡化處理”和“鴕鳥戰術”這兩種做法在形式上往往呈現相似性,但“鴕鳥戰術”經常來得更為直接,也更易產生惡性結果。

“淡化處理”的原則是趙白鴿無法避開的問題,“趙白鴿是一個體制內的好人”,這是自稱為“趙白鴿最痛恨的人”的周筱贇對這位前紅十字會主席的評價,依據他的觀點,趙白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紅十字會改革面臨的利益糾結點,因此她對很多問題的處理終究也只能是以雷聲大雨點小的方式收場,一次次輿論危機最終只能以淡化的方式逐漸從公眾視線中淡出。

在刺蝟君看來,如果說“淡化處理”這點還有待考究,那麼趙白鴿採取“鴕鳥戰術”便是確有其事了。

2014年4月,趙白鴿被曝光在遲到的情況下憑藉所謂“終身白金會員卡”登上飛機,這算是與這位紅十字會當家人自身言行相關的為數不多的負面新聞,但趙白鴿選擇“鴕鳥戰術”含糊其辭,結果顯然並不盡如人意。直到今天,刺蝟君用關鍵詞“趙白鴿登機事件”進行檢索時,百度出的結果還清一色的顯示著“對特權說不”這樣的標題。不過,依刺蝟君看,“鴕鳥戰術“似乎已成為國內大多數官方機構處理輿情事件時的“下意識”反應。

趙白鴿應對輿論批評8大策略 | 觀察

“特權”的字樣很是顯眼

4用靈活語態回應質疑,拒絕口水戰

在趙白鴿主導下的輿情應對方法中,靈活的語態方式很值得把玩。這一點與紅十字會先前僵硬的否認式話語風格有很大不同。

再次以郭美美事件為例,紅十字會曾於2011年6月22日通過微博發佈了一系列聲明,現在看來,這些聲明只能用無力和呆板來形容,毫無說服力。而反觀趙白鴿在處理同類事件時的語態,刺蝟君發現其明顯換了種表達方式,經常會以解釋和澄清的姿態來回應。

紅十字會收取會費遭到質疑時,趙白鴿就指著宣傳冊上的《紅十字會法》對記者說,學校收取會員費是有相關規定的,只是公眾並不瞭解而已。而2012年4月,仁愛基金捐贈上萬輛劣質自行車的事件被曝光後,趙白鴿除了對紅十字會的採購規定進行解釋外,也提出將會對仁愛基金此次行為中存在爭議的細節部分進行調查。

縱觀趙白鴿在歷次輿情事件中針對公眾質疑做出的回應,刺蝟君發現,其多是以一種更易為輿論接受的語態進行表達。

趙白鴿應對輿論批評8大策略 | 觀察

中國紅十字會2011年6月22日微博聲明,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口氣強硬

然而,即使讓趙白鴿以事實和調查為基礎建立了一定的應對體系,但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危機依然無法平息輿論的憤怒。

關於紅十字會存在謠言“三重門”:“我國是唯一未加入國際紅十字會的會員國”、“壹基金收到的錢要打入紅會賬戶”、“中江紅會虛開藥品發票”、“開豪車的郭子豪是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紅基會副理事長郭長江之子”,而這些質疑都在趙白鴿的應對下被攻破,但仍有很多公眾並不買賬。

紅十字會往往對事件進行解釋說明後,便不再做進一步的回應。只有在出現新的質疑或謠言時,其才會再次回應,以免陷入無休止的口水戰。

2013年,紅十字會在雅安地震期間的做法換來的只是10萬個“滾”的微博評論,實在是讓刺蝟君驚到了。而趙白鴿卻表示:“儘管滿屏罵‘滾’,但當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們心裡充滿了感激之情。”且不管這句話是否真心,但趙白鴿能採取如此策略應對輿情,確實顯示出了一個官方機構該有的“隱忍”。

5危機面前先低頭

“面對質疑,不要拼命去證明別人錯了,先找自己有沒有問題,然後,你有向對方解釋和溝通的權利。”這是趙白鴿自己給出的解釋,這種說法確實比較容易贏得公眾的理解,或者說,一定程度上的忍耐和緩衝,至少可以為趙白鴿進一步採取行動贏得了時間。

趙白鴿在很多場合中都表達了紅十字會歡迎全社會監督的觀點,她反覆提及過輿論監督的各種優點,歸結起來無非就是八個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即便是在闢謠之餘,趙白鴿依然不忘表一下態:“社會對紅十字會予以高度關注,對其所存在的問題也給予了嚴肅的批評。我們的態度是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甚至批判都沒有問題。”至少,這樣的表態讓紅十字會的改革決心看起來更為誠懇真摯,質疑者們與紅十字會的關係也看起來也更為融洽,而不是從前的你死我活。

6做足姿態,擺得起“譜”

謙卑謹慎的姿態在某種程度上和“危機面前先低頭”的應對策略有相似之處,但這種姿態的展現和維持卻並非的“危機前先低頭”可以達到的。

簡單來說,謙卑謹慎的姿態,要以對受眾心理、媒體好惡精準把握為基礎。謙卑恭敬的姿態很重要,但關鍵時刻也需怒髮衝冠——面對危機時“低頭誠懇認錯”,治理問題時“鐵面無私手起刀落”——至少端著一副忠臣志士的模樣。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指,都只是一種表現出來的姿態,與事實關係不大。

2013年4月,趙白鴿那句“如果兩到三年,還是不能翻轉‘黑十字’印象的話,我自動請求辭職!”聽來振聾發聵,改革之決心,壯士解腕之勇氣彰顯無遺;而其“想做官老爺的,不要來紅會!”的表達則儼然一股不與保守勢力同流合汙的決絕之感;中國紅十字會今後將走上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化道路的改革思路”這樣的表態則讓她的改革思路更符合廣大公眾期待,“去行政化”、“公開透明”這樣的字眼在她的訪談中更是屢見不鮮。

2012年末,成都募捐箱內善款長毛事件被曝光後,趙白鴿在媒體座談會中談起自己的經歷與抱負,也提及自身面臨巨大壓力,甚至一度落下眼淚。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至少從輿情公關的角度來看,趙白鴿的姿態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北京青年報》9月3日的一篇稿子就提到了相關細節:“她說話不打官腔,有時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不願‘傷了她’的感覺。”

7善用來自第三方平臺的力量

當深陷“塔西佗陷阱”時,不僅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還可以使第三方平臺介入其中,以改善局面。

紅十字會海南棉被事件的發展便證明了這一點。儘管其關於棉被本身的說明存在漏洞,但從事實依據來看,並無紕漏之處。當時,海南的網絡媒體南海網藉助地域優勢進行實地體驗式報道,以來自第一線的新聞事實支援了紅十字會。而面對微博紅人@五嶽散人以野外生存經驗為依據的質疑,@評論員楊禹以其救災工作經驗對紅十字會進行了支持。

從當時對紅十字會的公眾評論來看,海南棉被事件的爭論中紅會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公眾的理解和認可。

趙白鴿擁有13年計生部門新聞發言人的工作經歷,對於市場化媒體這樣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她一直保持著相對積極主動的姿態。“我們不叫宣傳,我們叫凝聚共識。宣傳有一點灌輸的意識,我們應該不斷地介紹我們。”她深諳媒體好惡,在同記者座談會上,她是一個相對主動的傳播者,她的聲音通過各家媒體被傳達給公眾,藉助公眾對第三方平臺客觀公正性的信任來實現對輿情的改善。

8發揮異見人士的作用

趙白鴿熟知媒體的作用,意見領袖自然也是她重點拉攏的對象。異見人士,算是一個更為獨特的第三方,或者說對於大多數機構而言,這部分人用“非我族類”形容更恰當。但趙白鴿在在對待異見人士時卻表現出了相當的耐心和寬容。

2013年蘆山地震期間,李承鵬攜帶救援隊趕赴災區時,便獲得過趙白鴿的幫助,趙白鴿當日還表示某些微博“意見領袖”對紅十字會有根深蒂固的誤解和偏見,源於溝通太少,她十分願意與這些“意見領袖”溝通。

儘管李承鵬後來指責南方都市報的相關報道有為紅十字會“洗地”之嫌,但其本人也只是直言對紅十字會的批判,而並未涉及到趙白鴿。雙方儘管並未達成共識,但比起之前李承鵬的嚴厲批判,二者關係還是緩和了不少。

趙白鴿應對輿論批評8大策略 | 觀察

李大眼還是很客氣的

一直以來,趙白鴿在對待向紅會發難的異見者時,都採取相對寬容溫和的態度。專欄作家潘採夫“七問紅會器官捐獻”來勢洶洶,趙與潘通話進行交流,對潘的疑問進行一一解答。

甚至在2013年的座談會上,面對一位記者當面指責她避重就輕、只會訴苦的態度時,趙白鴿在尷尬之餘依然表示全盤接受。而自詡為趙白鴿最恨之人的周筱贇在趙去職後,也表示自己“會懷念她”。

0刺蝟君後記

平心而論,趙白鴿的輿情策略8條雖有瑕疵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總的來說單就輿情應對與公關處理而言已經相當不錯了。趙主政以來,紅會在輿情戰略上表現出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儘管多年來積攢的複雜原因讓紅十字會在當下語境中仍然存在很大爭議,但趙去職後的各方評論中,都表示了對於趙本人不同程度的認可。

北京青年報的《趙白鴿的紅會三年:讚許與質疑始終相隨》客觀全面的回顧了趙在任期間的功過得失;中國青年報的文章儘管以《紅會“放飛”趙白鴿,57.4%網民不認同紅會形象已改觀》為題,但對於趙本人卻也表示了肯定和尊敬;蔡方華更是以“折翼在變革天空”為題,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白鴿折翼,雖曰惋惜遺憾,但終究是不可逆轉。正文末尾處提到有記者炮轟趙只說不做,但事實是趙最後也未能給出具體的時間表。“她沒有做什麼實事,說了很多,做的很少。”這是周筱贇對自己這位對手的評價。

在刺蝟君看來,趙白鴿所做之事不能說不是實事,趙在應對輿論之初,想做的還是拯救紅十字會這艘將沉的巨輪,只是因為各方利益的阻撓讓她的承諾最終難以兌現,而本是發自於善意的輿情策略也就成了虛偽的公關手段。

也許當她說完之後,才發現阻力不允許她做那麼多。但身在其位,她確實意圖改變,用一些言語來應對輿論確實很重要,只是說的必做的好太多。如此惡性循環,落差愈來愈大,趙白鴿也終於成為了圍城中的方鴻漸——你是個好人,卻毫無用處。 當她最後的作用也只變成負擔,離開便是早晚的事了。

(完)

如果你覺得很贊,別忘了動動小指頭分享一下哦!

微博:@刺蝟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