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作為粵東地區獨樹一幟的戲曲,應當怎麼去弘揚發展

(摘錄)廣東潮劇是我國古最老戲的一種地方戲曲,也是廣東三大戲曲之一,其主要流源在粵東潮汕地區。 潮劇是宋元南戲演變而來,是南戲的一支,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潮劇又稱潮州戲、潮音戲,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種傳統戲曲劇種。主要分佈於粵東、閩南、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

潮劇作為粵東地區獨樹一幟的戲曲,應當怎麼去弘揚發展

潮劇傳統劇目分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文明戲和新編歷史劇兩大類,有劇目兩千多個。傳統劇目在潮劇中佔據重要地位,有《荔鏡記》、《蘇六娘》、《劉明珠》等精品劇目;傳統摺子戲《掃窗會》、《楊令婆辯十本》、《鬧釵》匯聚了傳統潮劇的精華,被譽為“百花潮中的三塊寶石”。

隨著社會科技進步,潮劇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考驗,1990年以後,潮劇受到市場經濟的制約和多種現代文藝形式的衝擊,投資減少,人才流失,藝術水平下降,現如今的潮劇主要依靠民間遊神廟會活動演出支撐發展。

潮劇作為粵東地區獨樹一幟的戲曲,應當怎麼去弘揚發展

相對於國內其他戲種,潮劇的發展空間狹小有限,演藝人才的補缺已然出現了斷層。在一份關於學生對潮劇喜愛程度的調查報告中,學生對於希望潮劇能發展壯大佔據65%,而學生家長在面對是否願意自家孩子課餘時間學唱潮劇的問題上,有60%的家長持反對票。

在調查報告可見,潮劇作為潮汕本土文化藝術,大部分都希望潮劇能夠良性傳承,但卻不願當守藝人。在課餘興趣愛好的培養上,相對於潮劇,電腦英語和鋼琴舞蹈更受家長青睞。這是一個對潮劇未來發展很不好的現象。

潮劇作為粵東地區獨樹一幟的戲曲,應當怎麼去弘揚發展

對於即將失去市場失去年輕觀眾的潮劇,我們應當怎樣去傳承和發展。

1、本土學校應當重事本土文化,在校園開設興趣班,培養學生業餘興趣愛好。讓潮劇走進校園,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潮劇講座、唱曲比賽增強學生對潮劇傳承的信心鬥志。

2、本土媒體在潮劇的傳播上應當與時俱進,不能只侷限於播放潮劇節目廣播。雖然目前潮州電視臺有一檔《潮人潮腔唱潮劇》節目,但總體的力度還不夠。市與市、臺與臺之間各自為陣的格局應當有所改變,在文化藝術的傳承上,本不該有區域的界限。有力度有態度,群眾才能看到潮劇的希望。

3、本土舞臺劇應當向外傳播,不能只侷限於線下觀眾,現在媒體傳播多樣化,速度化。潮劇王子李子光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曲《京城會選段》在網絡平臺發表,一夜之間在潮汕本土爆紅,短時間內激起了很多年輕人聽潮劇戲曲的興趣。

潮劇作為粵東地區獨樹一幟的戲曲,應當怎麼去弘揚發展

潮劇在2006年作為第一批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身為潮汕人,我們有義務去弘揚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