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在抑鬱症的心理治療中,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通過改變患者異於常人的不合理的認知或思維問題,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那麼,你知道抑鬱患者的認知或思維方式與常人到底有何不同嗎?

1、對自我的消極態度

“我糟糕透頂”,常人在面對評價或競爭的壓力,也會對自己沮喪失望(當失敗時),但大多數時候,他們對自己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欣賞的。即使產生了糟糕的自我感覺,也容易通過一些應對方式重新恢復良好的自我感覺。抑鬱症患者則容易因為很小的事情苛責自己,認為自己有缺陷,不完美,不配擁有幸福。

舉個具體的例子:戀人忘記答應過你的某件事,事情不大

普通人:臥槽他/她怎麼這樣啊,到底有沒有把我的話記在心裡啊,不行得好好給他/她長長記性了,嗯……或者他最近太忙了?……

抑鬱者:他根本沒有重視我的話,他不愛我了?肯定是我做錯了什麼。他終於受不了我吧?可是,我能怎麼辦?果然,像我這種糟糕透頂的人,只會成為別人的負擔,根本就沒有戀愛的能力。我不配跟別人建立親密的關係blabla……

遇到挫折,正常人會把憤怒指向外界,或者尋找力量得到幫助,而抑鬱症者則會激活自我苛責的模式中——對自己很憤怒,也不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或者求助於他人,讓自己陷入抑鬱情緒中無法自拔。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2、抑鬱現實主義

抑鬱症者有一種叫做“抑鬱現實主義”的認知特點,在某種程度上,抑鬱者比不抑鬱的人能更加客觀地看待現實。

正常人會以“玫瑰色眼鏡”來看待世界——某種令人感到安慰的幻覺使他們免受挫折和絕望——而抑鬱症患者卻無須這種幻覺,這樣雖徒增了悲傷,卻更智慧。

前不久自殺的高中生林嘉文在他“最後的話”中曾寫到:“人活在世上,實在不該太把自己當回事,但只要人要賴活著,總得靠某種虛榮來營造出自我存在的價值感......” 他說的並沒有錯,正常人需要一些幻想的東西讓自己感到有希望,有價值,而抑鬱者太過現實,把一切都看透了。愛情、友誼、親情、信仰——生活中那些積極的東西,都會被他們強烈地質疑。

一個抑鬱的高中生多年以來一直在思考“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這個問題,多年思考的結果是生命沒有意義,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有沒有意義”這樣的問題正常人是不太會去思考的,即使被要求回答,他們也能賦予積極的意義——這是對生命無常的一種樂觀防禦。抑鬱症者很較真,他們一定要尋找到一個真理性的答案,而放不過任何的瑕疵。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3、選擇性提取負面信息

抑鬱者會選擇性提取一段經歷中消極的部分。除非事情非常順利圓滿,抑鬱者會有略微的高興,只要事情有些瑕疵,抑鬱者會只注意這些,並得出普遍性的結論。

比如,在親密關係中,難免會有衝突、矛盾、差異,非抑鬱者會更多的關注親密關係中的愛、合作、付出、包容,而忽略那些負面的部分;抑鬱者又一次較真,選擇性的注意關係中負面的部分,並得出一些消極負面的結論——“他不愛我”、“我沒有戀愛的能力,不值得被愛”“我們完全不合適,根本就不應該繼續下去”等。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4、自我參照

抑鬱症者有一種放大自己的傾向,甚至認為自己是關注的焦點,害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被人看到。

比如,在公眾展示的場合,會認為所有的眼睛都盯著自己,自己犯的任何錯誤都會被下面的觀眾談論。

抑鬱者內部有一個嚴厲的批評者,在評價的場合會把這個批評者投射到觀眾身上,並因此經常有自尊失落的體驗,有的人為了避免這種失落,選擇把自己和外界隔離開來,自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抑鬱者還會有過度負責的情況。他們認為發生的不好事情自己都負有責任,而好事則緣於他人、運氣或其他不能控制的因素。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5、對拒絕特別敏感

拒絕會喚起抑鬱者強烈的挫敗感和自我否定,會破壞他們的自我形象。因為害怕被拒絕,他們羞於表達內心真實的需要,即使表達了,往往也是輕描淡寫的,所以周圍人往往會讀不懂他們的內心需求。抑鬱者之所以在需要時不會主動尋求幫助,便是因為害怕被拒絕。

抑鬱者能輕易地覺察到周圍人贊成或反對的微妙暗示。對於別人的反對意見,非抑鬱者可能會理性接受或反駁爭論,也可能左耳進右耳出不太在意,抑鬱者會非常在意,並喚醒一直存在的自我苛責模式,認為自己的建議太垃圾了別人才會反對,“簡直太尷尬了,以後還是閉嘴吧”。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6、對情感體驗的隔離

因為對拒絕敏感,抑鬱者羞於表達需要和情感,慢慢地,他們還發展出了一種對情感的態度,便是忽視它、否認它、隔離它,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從情感的世界裡抽離了出來。如果說情感體驗像觸電,那麼抑鬱者大概是給自己穿上了國家級安全牌防電絕緣衣。

由於抑鬱者不讓自己感受情感,反而容易出現情緒的突然轉變。比如突然覺得自己很沮喪、不開心了,卻不知道情緒轉變的原因。

其實,情緒的轉變總是由沒有被感受到的情感或回憶導致的,也許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小衝突,也許是一段記憶,或者聽到的一句話。由於習慣性的屏蔽情感,抑鬱者最常出現的體驗是:“它突然來了,我突然變得如此低落,但卻不知道為什麼低落”。

有些抑鬱者給人的表面印象是他們很看得開,很淡定,他們很少會表現出特別想要的狀態。這是他們對於內心需要的過度防禦,久而久之,他們變得麻木了。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7、消極的歸因方式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對抑鬱者廣泛存在的“習得性無助”進行了研究,發現抑鬱者消極的歸因方式。

抑鬱者傾向於將壞的事情看作是永久的,而好的事情是暫時的;而非抑鬱者剛好相反。當一個抑鬱者遇到了壞事,他會想:“這下我全完了”,而非抑鬱者可能會想:“我能挺過去”。當遇到好事時,抑鬱者會想:“只是一時運氣好而已”,非抑鬱者會認為:“我付出了總要有收穫的”。

抑鬱者會把壞事情視為普遍性的而不是特殊性的。他們會認為:“沒有一個機修工是誠實的”,而不是“那個機修工不誠實”。

非抑鬱者將壞事情視為特殊性的而不是普遍性的:“我今天感覺不舒服”,而不是“我總是生病”。

第三個方面是個體化。當壞事發生時,抑鬱者習慣於苛責自己:“我什麼事都做好”、“我總是出錯”,非抑鬱者會保護自己:“你的錯誤和我一樣多”。

在抑鬱狀態下,永久性、普遍性和個體化的極端表達是“不管在哪,事情總是會變糟,都是我的錯”。而較為樂觀的思路是“事情有時會變糟,但並不總是這樣,而且原因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