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催淚:工作,是否弄丟了你的“佩奇”?

這幾天,《啥是佩奇》短片中那份質樸濃厚的親情讓很多人為之感動。

老人李玉寶站在山頭拿著信號不好的老人機,給城裡的兒子打電話,當聽到孫子的聲音後,急切地問他想要什麼禮物。

孩子沒有絲毫猶豫地說:“想要一個佩奇”。

工作的壓力、家人的期待、現實的殘酷朝我們湧來,你筋疲力竭,壓得喘不過氣,更可怕的是,你看不到希望和未來。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工作三年,焦慮,工作枯燥瑣碎,沒有成就感,薪資幾年來沒有明顯改善……

找什麼樣的工作,從哪裡入手,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

《啥是佩奇》催泪:工作,是否弄丢了你的“佩奇”?

其實經濟報酬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更多可能是在經濟報酬的背後——

例如,有些人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內容,而有些人可能需要能夠激發鬥志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想要解決經濟報酬的問題,通常需要從兩方面入手

  • 內在因素:動機水平、成就感來源、特質分析等;

  • 外在因素:企業文化、公司氛圍、行業趨勢等。

我們在與他人交談時,如果聽到最多的詞是“感覺”

而這類人具備發達的“第六感”,即遊離在事實及邏輯之外的靈感和想象力較強。

《啥是佩奇》催泪:工作,是否弄丢了你的“佩奇”?

對自我要求和期待比較高,做事追求完美,遇事傾向於“頭懸梁錐刺股”身的死磕。

這也意味著,這類人的成就動機很強。

有些人理性思維較強,表現在數據處理、分析、書面表達等方面。可一旦落於實踐,卻總顯得比別人慢一拍。

例如銀行櫃員、收銀崗位,動手能力強思維功能力弱的的人,做事會特別地麻利;思維能力強動手能力弱的人,擅長分析策劃,不擅長動手操作,如果做收銀、櫃員這樣的崗位,無疑會有巨大的失敗感。

《啥是佩奇》催泪:工作,是否弄丢了你的“佩奇”?

所以,我們在尋找適合的職業方向時,千萬不要打壓自己、肢解自己,應該順勢而為,遵循一個底層規律和邏輯。

在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劣勢後,使優勢形成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再去適當改進弱勢,從而實現真正的跨越與發展。

《啥是佩奇》催泪:工作,是否弄丢了你的“佩奇”?

此“佩奇”非彼“佩奇”。它更像有另外一層全新的寓意,那就是——自我

那個在成長、成人化的過程中,你不曾發現的甚至曾經弄丟的你自己。


在職業生涯中想要開掛,從來沒有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