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2018年,短視頻的爆發讓直播行業承受了一次重擊!

2018年11月,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聯合網宿科技正式發佈了《2018上半年中國網絡直播行業景氣指數及短視頻報告》,其中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國網絡短視頻帶寬總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高達290.2%;同時短視頻觀眾獨立IP指數也持續創出新高,截至6月末同比增幅達175.1%。據分析,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成為了推動短視頻整體帶寬增長的關鍵。


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報告同樣給出了直播行業的數據。可相較於短視頻,直播行業雖保持了31.6%的增長,但增長的動力多數來自於直播答題模式的創新驅動,而非遊戲電競直播的帶動和秀場直播與電商的融合發展。這也就表示在直播答題曇花一現的2018下半年,直播行業的增長可能不及上半年。更雪上加霜的是,日前抖音和快手分別宣佈向直播行業進軍,抖音的切入市場是秀場模式,而快手則將目標放在了遊戲直播,二者的出現定對目前的直播格局造成巨大沖擊。

實話實說,即便沒有短視頻的來勢洶洶,2018年的直播行業也將褪去往日的瘋狂。此現象產生的原因,四個關鍵詞足以概括。

洗牌、資本荒、監管和天花板

第一個關鍵字是洗牌。直到2018年,直播行業的洗牌仍在繼續。不過和2017年淘汰的主要是一些色情違規、無特色的小型直播平臺不同,2018年淘汰的對象換成了沒有充足現金流、缺乏造血能力的中尾部直播平臺,而這其中全民直播的倒閉最令業界震驚。當下,盈利能力成為直播平臺“亂世生存”的關鍵,剩下的上市公司,無一不是有強勁現金流的直播平臺。

既然提到現金流,便引出了第二個關鍵詞——資本荒。直播平臺作為典型的互聯網內容平臺,所遵循的商業模式同樣是先虧損後賺錢,無論是內容還是帶寬,都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來帶動,對資本的依賴很高。可2018年,直播行業的手頭有點緊;當下資本市場對於直播領域十分謹慎。據媒體報道顯示,多數直播平臺並未在2018年融到資,成功融到資的幾乎還是頭部產品,如虎牙獲得騰訊4.6億美元B輪融資;鬥魚獲得騰訊6.3億美元E輪融資等。這也足以表明,在資本眼中可以形成正向現金流的頭部直播平臺競爭力更強,也更能吸引資本的青睞。


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第三個關鍵詞則是監管,2018年直播行業的監管政策極其嚴格。6月29日,文化部直接關停了12家網絡表演平臺,30家內容違規平臺被查處。兩個月之後,工業和信息化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內容要求直播平臺使用用戶實名制、加強網絡主播管理、建立直播內容監控、審查制度和違法有害內容處置措施等。此通知的出現使直播平臺紛紛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做內容監管,這也直接提升了直播平臺運營成本並拔高了直播行業的准入門檻,導致很多中小平臺難以為繼。

最後就是天花板,此天花板不僅是人空紅利消失所帶來的天花板,更是平臺業績上的天花板。拿陌陌、YY兩家頭部平臺的財報舉例,在陌陌未經審計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其直播服務營收為27.69億元,同比增長了34%,相對於二季度50%、一季度75%以及2017年的三位數增長來說,陌陌直播營收下滑顯著。歡聚時代三季度流媒體直播業務營收為38.94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6%,不過其三季度流媒體月活用戶數為8800萬,增速進一步下滑至20.7%,這也是它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從二者的成績可知,儘管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大不如前,如不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用戶付費,直播平臺營收的下降趨勢還將持續。

以上諸多因素的干擾,是2018下半年直播行業頻繁傳出裁員、平臺倒閉等消息,行業寒冬驟然出現的主要原因。

海外市場能夠緩解用戶荒?

在直播行業的寒冬中,諸多行業大佬將目光放到了其他領域,甚至是海外市場。

發掘海外市場一事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如鬥魚在2018年年底就撤掉海外分部,裁掉了涉及海外業務的員工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支出,但仍有人看好用海外用戶的增長去打破直播行業用戶增長面臨的天花板。

面對人口流量紅利消失的壓力,觸手直播仍寄希望於海外用戶的供血來解決。觸手直播副總裁楊淑玉曾表示:“觸手會把投資人的錢都用於開拓海外市場。”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決定,她承認和觸手Game.ly在印尼的表現有很大關係。據相關消息顯示,已經上線了三個月之久的Game.ly成績出眾。得益於東南亞電競市場的快速發展,日前Game.ly平臺的整個用戶註冊量超過一百萬,平臺主播量超過了15萬,日活躍主播也達到了1萬,在印尼市場算得上是頭部產品。


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如此可知,東南亞電競的發展和當地尚未開拓的市場是支撐觸手出海的兩個關鍵。楊淑玉坦言:“未來直播行業的用戶增長空間會是海外,因為海外的用戶基數很大。不過當下海外人均消費不高,平臺的收入依舊還要依賴於高人均消費的國內市場。”這也顯示了進軍海外市場的弊端,其一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其二就是如何調動當地用戶的消費慾望。不過截止目前,直播行業中的參與者們似乎並沒有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主播職業的完善使平臺對主播進行包裝風險降低

相較於進軍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很多直播平臺意識到為主播進行包裝從而加強平臺內容競爭力似乎效果更顯著,也更加可控。當然,這一前提是建立在如今主播這一職業更加完善的基礎上。何為主播職業的完善,即主播這一職業在法律和道德等規則的驅使下,逐漸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即維護了主播的利益,又能夠限制主播不做出格的事情。

主播這一職業的完善的確經歷了一定的曲折。尤其在2018年,政策上的封禁以及平臺天價賠償等頻繁和主播掛鉤的一年,諸多事情的出現不僅完善了主播這一行業,還間接起到了挫傷這些“暴發戶”銳氣的作用。

2018年3、4月份,監管部門對直播涉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一批涉黃平臺被查封和註銷。此後幾乎每個月,直播行業都會迎來新的政策出臺,其中約束主播的條款不在少數。政策推出的結果十分明顯,不當言論、內容涉黃等亂象逐漸減少,諸多正能量的直播內容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肅清了不良的網絡風氣。當然,在直播行業的受眾年齡趨向低齡化的當下,正面直播內容的增加是很有必要的。

比起行業監管,天價賠償對主播的教育意義可能要更加深刻,畢竟涉及到錢。

直播讓很多年輕主播“功成名就”,可早年間,因主播“利益燻心”和缺乏契約精神而出現的跳槽亂象屢見不鮮,2019年1月,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了鬥魚直播平臺與知名90後遊戲主播曹海(網名:蛇哥colin)合同糾紛一案的一審民事裁定書。裁定書中介紹,2017年9月1日,鬥魚平臺與曹海簽訂了合作協議。但2018年1月,被告曹海在合同未結束的情況下選擇跳槽,並先後4次通過註冊認證賬號“蛇哥colin”的微博發佈“遭平臺欠薪”等內容,對直播平臺造成了重大損失。為此鬥魚直播平臺向法院提出申請,將違約金變更至約1.46億元,這也是直播圈目前可知的最高違約金。


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在商業規則裡,契約精神是行業和個人長久發展的基石,不守契約精神,不但是對行業規則的藐視,更是對自己職業的不負責任。如今,直播行業已經越來越成熟,違約後應承受的巨大風險使無數主播不敢再跨越雷池。

主播言論不再“踩雷”以及對契約精神的看重,使得平臺對主播的包裝所要面臨的風險降低了很多。但如何做到快速並廣泛的釋放頭部主播的價值,投身綜藝的效果似乎更加明顯。

參與綜藝,直播行業的下一個戰場?

為了提升主播的影響力,同樣也為幫助頭部主播尋找更多變現途徑,以此留下人才,讓主播參與綜藝不失為是好的選擇。

如果你經常接觸國綜,就會發現幾年馮提莫的身影出現的非常頻繁,包括《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異口同聲》以及《蒙面歌王》等一系列電視臺當家綜藝她都有過參與。這也是鬥魚在對主播進行包裝和推廣所進行的嘗試。曾有業內人士表示:“主播往娛樂業發展是一個好的方向,畢竟很多主播都有這方面的意願”。


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1月8日,移動社交平臺陌陌發佈了《2018主播職業報告》,其中有一項記錄了主播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歌舞樂器培訓等)、升級直播設備、形象管理等所需花費的費用統計,據顯示有33.8%的主播每月用於自我提升的花費超過1000元,職業主播每月用於自我提升的花費超過1000元的佔52.8%,8.5%職業主播每月提升自己的花費甚至高於5000元。可見,對於包裝和提升,多數主播還是主動情緒佔據上風,這對於直播平臺而言也相對更容易操作。


直播行業迎寒冬,內容創新能否成為破局的助推器?



諸多行業人士認為內容創新始終是直播平臺的核心,不管是做綜藝還是做電競。如今直播行業對於電競方面的探索已經趨見成熟,而將主播和綜藝結合還略顯稚嫩,但收穫的效果一定是正向的,且值得嘗試。

結語:

當下的直播行業已經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未來短視頻的衝擊將更加兇猛,如何防止自身的用戶流失,釋放主播的價值以及保持現金流的充沛已經成為了直播平臺在2019年最應重視的事情。不過凡事互有利弊,寒冬的出現不僅考驗了良幣的生存能力,同樣也起到了驅逐劣幣的作用,至於如何避免成為劣幣,當下參與者們所做的也只能是低調謹慎,取長補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