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文中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01

2015年末,河南大学生刘刚走出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134天前,他被老师及医生双手反绑,强制带上车,一旁年迈的母亲没有阻止,被这一幕吓哭的她稀里糊涂地签字将儿子送到精神病医院。

坚持自己没病的刘刚,在经历了灌药、电击、殴打后,终于开始听话,乖乖接受了“治疗”。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02

合姐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一个正常人为何就被定为精神病?

这或许要先从中国的家长说起,中国的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

“听话,才是好孩子”

“乖,才有糖吃”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话翻译一下就是:“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哟,没糖吃,你就哭吧。”

所以在中国父母的眼中,“听话”是衡量一个孩子优秀的至高标准。

而在孩子的认知里,只有“听话”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糖果、文具、赞扬。

这样的教育观念自2500年前齐景公问政,孔子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定了下来。

一直到21世纪,教育的内核始终未曾改变,不想也不会改变。

2500年的时光,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了驯化。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03

而对于不听话的孩子,中国父母又是如何做的呢?

像是进了精神病院的刘刚,不听话的孩子轻则会被吼叫、辱骂,重则便是体罚、殴打。

日常中,在大庭广众之下吼叫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我朋友清清一直以来都信奉“吼叫教育”,觉得可以震慑小孩。

虽然吼叫孩子的时候,听到嚎哭,自己也会心疼落泪,但她依然认定:听话才是好孩子。

但有心理学家说,这样的孩子有三点不好:

1、“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讨好别人,违背自己的真实需求;

2、“乖”也许意味着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3、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容易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就此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强迫自己去适应身边的一切,变成一根没有灵魂的芦苇。

这或许就是人人喜欢的听话的乖孩子。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04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说:

人生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守规矩,而是来自于独立思考,来自于听从内心的愿望。

对此,中国的父母从来不关心,他们只提供孩子的物质需求,却把关注孩子内心的责任交给了学校!

中国的父母还喜欢说这样的一句话: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该打就打!

撂下一句话,家长便没了踪影,开始忙着自己的事情了。

今年有一个案例,11岁男孩仁仁因为父亲责骂而离家出走,父亲报案的时候甚至连孩子读几年级都不知道。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现实中存在不少,父母想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而学校显然没有这个意识。

一个老师对着三、四十号学生,只是负责好学生的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对于孩子的内心更是始终没有触及,没有思考过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由此我们发现,中国的孩子普遍是“精神孤儿”,他们既衣食无忧,又极度贫瘠。

这些孩子灵魂被放逐,留守在荒岛。

生活没有选择权,必须要“听话”的他们,经常会走上极端,自去年起始,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1月11日,山东大学一女生被发现在出租屋内上吊自杀,被发现时已身亡四天;

2月27日,广西大学一在读研究生烧炭自杀死亡;

3月4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

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在校女学生因卷入校园贷选择自杀。

……

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和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联系。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05

之后,“听话”的孩子毕业了,开始工作,正式独立生活,却依旧要乖,要听妈妈的话。

你需要考公务员,考教师编,早点结婚,快点生子,最好是凑个“好”字。

于是他们终于变成了同样的中国式父母,开始要求自己的下一代听话,一代又一代的失去个性,被驯化。

而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没有失去个性,而是遵从自己的选择,即使这样的选择可能是错的。

他们会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于是被驯化的人称他们为病人。

这就是这个世界吊诡的地方,就是因为没有被驯化,所以你就是病人!

为什么被中国父母偏爱的乖孩子,大都结局悲惨?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自己的思想,假如规定一个人的所思所想,那与机器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合姐认为,教育孩子三句话就够了:

告诉孩子大是大非;

尊重他们的选择;

给予尽力的辅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风春满园。

听话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好孩子,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