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金花”調解書寫和諧穩定大文章

“金花”,是白族地區對勤勞、善良、智慧白族女性的代名詞。在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有一個民族特色濃郁的“金花調解室”,由熟悉法律政策、通曉白族語言及民風民俗的“金花”擔任人民調解員,她們用熱情淳樸的民族形象,和藹柔性的言談舉止,拉近與當事人之間的距離,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成為訴調對接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社會治安好”的良好局面。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走進“金花調解室”,零距離感受“金花”調解魅力。

在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法庭,這個富有白族民居特色的小院裡,一名身著白族服飾的“金花”說著流利的白族話,向當事人詢問事情經過,另一名“金花”則認真做著記錄。一時間,記者有種走進了白族人家的錯覺。

在一旁的大理市司法局喜洲司法所所長郭慶紅解釋說,這是“金花調解室”的“金花”們正在給一對夫妻進行調解。

記者注意到,調解現場,身著白族服裝的“金花”調解員,她們用白族話分別和夫妻倆進行交流,經過兩個小時的調解,小夫妻終於和好如初。

據郭慶紅介紹,按照大調解工作要求,將民族文化和司法實踐相結合,將白族語言與法治語言相結合,於2012年初在喜洲司法所設立“金花調解室”,選聘了5名熟悉法律政策、通曉白族語言、掌握民風民俗的“金花”調解員,明確先行介入、配合參與、宣傳教育、保障權益四項基本職責,充分發揮“金花”調解員的性別優勢、語言優勢、法律優勢,“以柔克剛”“以情動人”,用柔性疏導、理性引導的方式,深入村組、深入農家、深入百姓,及時為轄區群眾調解婚姻、贍養、撫養、鄰里等方面的糾紛,“一聽、二勸、三調解”,提練出“冷卻處理法”(重點用於調解婚姻糾紛)、“求同存異法”(重點用於調解一般性人身傷害賠償糾紛)、“法理分析法”(重點用於可能有非理性事件發生的矛盾糾紛)等調解實戰經驗,“金花”調解員的身影行走在田間地頭,“金花調解室”成為人民群眾的“家”,開創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調解工作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條把法律規範、政策引導和情理感化融為一體的新路子。

“喜洲鎮約有90%的居民是白族。‘金花調解室’在訴前、訴中、訴後對案件進行調解、跟蹤,有助於拉近群眾距離,及時高效化解糾紛、解決問題、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喜洲法庭庭長李瑜表示,實踐證明,這一創新做法的確務實管用。自“金花調解室”成立以來,處理的案件數量逐年上升,目前每年的調解案件大約為300件,幾乎都能做到案結事了。

記者瞭解到,2018年以來,“金花”調解員們還增添了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家事調查。在家事案件中,如果涉及未成年人,“金花”們會專門走訪涉案家庭所在的社區、單位、未成年人所在學校等,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進行詳細調查,形成翔實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將在開庭時作為重要證據呈送法庭,並當庭宣讀,以保證判決能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

“有的離婚案件,雙方當事人聽完這份關於孩子的家事調查報告,就撤訴了。報告不可避免會涉及父母雙方,在聽報告時,雙方會反思自己,也加深對對方的理解,比較容易彌合和修復曾經的傷痛。”李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