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聆听音乐"是耶鲁大学的一门音乐鉴赏课,应该是该校的一门通选课,主讲教授是克雷格.莱特,内容主要是西方古典音乐赏析。两年前我在百度传课看到锦毛鼠上传了这门课,爱不释手,不管是内容还是讲课方式,都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崭新的画卷。想要写一篇作文,但是因为对音乐太外行,不敢写。这段时间又有余暇,重新看一遍这门课——如今锦毛鼠已经不见了,网易和搜狐还可以找到视频——无论我多么菜,这篇小作文是非写不可了。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上面这位是伊娃.夕瑟,音乐图书管理员,吹法国圆号的,克雷格邀请她来展示圆号这种乐器,克雷格用钢琴给她定音或伴奏,其乐融融,我大概已经了解了吹奏圆号音准把握是非常难的,就像二胡,两根光溜溜的细弦,没有任何标记,按在什么位置可以发出你需要的音高,完全是靠练习和感觉,圆号也一样。一个幸福的音乐人,在离场时还喋喋不休地提醒同学们数学的重要性,可爱极了,克雷格对她尊重有加。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上面这位是劳伦.利鲍,是一位歌唱家,同时也是耶鲁的一名学生,克雷格在讲"莫扎特和瓦格纳"这节课时,专门邀请她来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凯鲁比诺的咏叹调,莫扎特在创作这段咏叹调时用到了假终止以造成一种低空盘旋的效果,上行模进也传递了一种焦虑情绪,克雷格也展示了如何用钢琴表达绝望情绪——啊,听来如此冷酷,他这样说。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上面这位帅哥是布鲁克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布拉德,也是耶鲁的学生,在即将到来的音乐会上他要担任指挥,同学们需要为这场音乐会写评论。克雷格邀请他来介绍作为指挥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以及在指挥过程中怎样掌控全局,问到了很多细节的问题,比如某个声部音准不太准怎么办,甚至问到指挥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上面这位是弗雷德里克.伊万斯,耶鲁学生,我猜他是校园风云人物,应该是唱爵士或者摇滚或者蓝调,名气很大吧,对流行音乐有独到见解,所以克雷格请他来以一首超级男孩唱的Bye Bye Bye为例讲解流行音乐的一般结构。结束的时候克雷格问大家:"是弗雷德里克讲的好还是我讲的好?"大家回答说是弗雷德里克,引起一阵笑声,也说明了弗雷德里克的受欢迎程度。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我最喜欢的肯索.瓦塔纳比,是耶鲁一位理科生,耶鲁乐团小提琴首席,伯克利乐团客席指挥之一,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的五年制学硕连读生,音乐是他的业余爱好?我儿子的演奏跟他的感觉稍微有点像,饱含深情,很温柔,很流畅,这得益于他们的音准都非常好,还有一点是从十六型人格分析角度来说,他们都是谢霆锋型的,不是周杰伦型的。他在"奏鸣曲式和主题及主题变奏"这节课中被邀请来演奏《调和低音》。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内奥米.吴女士,大一学生,她说准备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克雷格讲授"印象派音乐和异国情调"邀请她来演奏拉威尔的作品《水中精灵》,精湛的神技巧,不可能是后天练习来的,我只想说她就具有这种天赋,绝对的周杰伦型的人。我很希望她是一位华裔,但是从她的姓氏"Woo"来看,她应该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

下面这一款可能是周杰伦型的: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小丹尼尔.斯洛斯伯格,耶鲁音乐专业三年级学生,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在钢琴上高超的技巧让人眼花缭乱,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音乐"这节课中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在演奏之前,他把左脚侧着,右脚踩在左脚上,像滚动路上的空矿泉水瓶子一样搓来搓去。值得自豪的是他师从耶鲁唯一的华人音乐教授杨为谊。

西方古典音乐漫谈

上面图片截自克雷格亲自参与的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的表演片段,这些普通人嗓音都非常好。中间戴眼镜的是耶鲁最受欢迎排名前十的教授之一,到哪里都牵着自己的狗,不到十分钟的视频,我可以断定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克雷格本人的表演也非常精彩。

为了截取这些图片,昨晚到今晚我几乎在电脑前坐了十几个小时,我大致知道我想要的画面所在的位置,打开视频前去截取,但是我不知不觉被课程吸引,又变成了安静的学生,流连忘返。

事实上,这门课程的精髓是要听的,而不是看到的这些图片。巴赫创作了一首《平均律和弦》,法国作曲家查尔斯.格罗德为这段和弦加上了主旋律,一首大提琴曲,美到让人窒息;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咏叹调,用上行模进制造不协和音——像一条蛇蜿蜒往上爬——然后加入协和音,终止模进,音乐逐步走向平和安静;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种从容拥抱乡村的感觉,第二乐章林中虫鸣,第三乐章兴高采烈的农民,第四乐章暴风雨来临,第五乐章赞美诗,贝多芬是这样感情丰富的人;印象派经典作品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不规范的,难以演唱的,长笛、双簧管。。。不同的乐器逐步进入,是没有逻辑的,也没有句法的表达,正如绘画一样,这里一笔那里一笔,毫无章法,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波光粼粼的池塘。。。

这样的作品分析在课程中比比皆是,是这门课的重点,也是这门课最精彩的地方。

我试图在这里插入一些视频。

《命运交响曲》演奏大约需要33分钟,我们一般的乐曲6、7分钟的样子,歌曲4-6分钟,33分钟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作曲家是怎样构思的?尤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在脑海里有了那样连贯的旋律,再写下来,会不会中途跑掉了找不到了,毕竟不像语言这样具体。会不会有那种可能,作曲家先写下音符,然后看着音符耳边出现旋律,不和谐的地方再做修改?即使过去的作曲家没有这样做,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比如你已经知道了有些音符组合在一起是完全不行的,古筝曲《渔舟唱晚》的后面部分是如回文诗一样的旋律,可以注意到旋律在上行时两两组合的前面一个音的音高要比它的搭档高一度,下行时两两组合的前面一个音的音高要比它的搭档高二度——相对于五度音阶而言,非如此不能和谐,在了解了诸如此类的规则之后,再从美学、对称等角度考虑,可否在五线谱的稿纸上先写下音符,写下音符的同时旋律也就有了,可否用这种方法来作曲呢?因为要想脑海里有了旋律之后再来写曲谱实在是千难万难,连音乐造诣如此之高的克雷格.莱特都声称自己没有这样的天赋啊,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办?——当然不是说我自己,我连这样的普通人的资格都不够——我严肃而慎重地给年轻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务必坚持不懈地反复尝试看看吧。

请不要嘲笑我的弱智,好吧,我提供一个更可笑的素材让你们嘲笑我,以确保你们不嘲笑我上面的建议:

我曾对一个初中生说:"咦,现在时间过得这样快,会不会是地球离太阳更近了,地球自转速度更快了?而且全球气候变暖,也许就是地球离太阳更近了。。。"

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温和地回答说:"那不是还有时钟显示时间吗?"

我不等他说完抢过话头:"会不会因为自转加速导致地球引力加大,钟摆摆动快了?"

"电子钟是靠电池运行的。。。"

"好吧,是我想多了。。。"

其实我还想说:"会不会地球引力加大破坏了电池的电磁场?"但是我对电磁场一无所知,实在不敢再多说了,傻不要紧,傻且固执就不好玩了。

哈哈,还是跑题比较容易,继续说作曲吧,你可曾想到,很多美国酒吧里的蓝调或者爵士之类,竟然是即兴演奏,总之我是听了《聆听音乐》之后才知道的,在美国酒吧里产生了很多传世之作。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是一个小号演奏家和歌手,克雷格播放他的演奏,热情奔放,也有人说他的即兴演奏和歌唱"像月光般轻盈"。难以想象,如果是一个人的独奏,即兴几分钟可以理解,但是他们是一个团队,需要多么好的默契呀!灵魂相通?音乐的魅力也在于此了。对于我这样的人,即兴两个字总是让我兴奋,随意一点吧,洒脱一点吧,就把你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就可以。。。我就想对年轻人这样说。我甚至想告诉他们,有一款作曲软件叫"西贝柳斯",是我听到两个音乐系学生的对话知道的,西贝柳斯是芬兰作曲家,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作曲软件,音乐家就是值得如此被尊敬。

克雷格是1946年的,录制《聆听音乐》视频的时候他说他64岁了,转眼七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71岁,不知道是否还在上课,想必再表演《唐璜》的时候,躺倒在地的动作,演唱的嗓音一定不会如七年前那般流畅,但是他是如此珍贵,无论时光怎样流逝,他永远都闪闪发光,他说音乐界有两类人——"天才和勤奋的普通人",他自称自己属于后者。他教授这门课的使命,其一是"使你们成为心胸更加宽广和更有内涵的人",其二是不遗余力传播古典音乐,希望"古典音乐会对你们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音乐究竟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痛苦和丑陋的时候吧?歇斯底里?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甚至还有更加不堪回首的?然而今天,我们的心里满是如此美好的音乐,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此后的我们是崭新的我们,我坚信我们可以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